任榮琴 申菊 馬召換 王添 李念



摘要:本課題針對虛擬現實應用的特點,將光學數據與IMU數據相結合,研究基于數據融合的位姿追蹤系統,通過位置信息與姿態信息的相互補償或矯正,實現更準確的姿態追蹤、更平滑的位置輸出以及更少的圖像延遲,提升VR體驗效果。
關鍵詞:虛擬現實;數據融合;位姿追蹤系統
1.引言
近幾年,人們對于VR體驗不斷增長的期望與需求,給位姿追蹤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挑戰與機遇,不同樣式的追蹤技術與設備競相亮相。其中,光學追蹤與IMU追蹤是兩種最常見的追蹤方式。一般來說,位置追蹤以光學方法為主,姿態跟蹤以IMU方法為主。
通過光學、IMU以及其它相關器件,可獲得多種數據(包括:位置、運動、姿態、角速度、加速度、地磁等數據),根據各種數據的特點,在算法上可取長補短,從而實現更佳的VR體驗。例如,從IMU中提取加速度數據,可用于光學位置預測;再例如,從光學數據中得到運動信息,可用于IMU的姿態矯正。本課題,即是研究這種基于數據融合的虛擬現實位姿追蹤算法,不同于位置、姿態分別解算,而是通過相互補償或矯正,兼顧位姿的準確性與平滑性;并可通過多種數據預測位姿,從而降低延遲。
2.研究背景
在位置、姿態追蹤領域,單說姿態解算或者光學定位,分別有一些成熟的實現方式;但是,對于數據融合算法,特別是針對VR這一特定應用的實現方式,相關的研究卻較少。
人眼對于VR場景的變化相當敏感,通常情況,如果VR場景有1mm以上的抖動,或者20ms以上的延遲,或者姿態有0.1度的抖動,人就會明顯感覺到眩暈;所以,位姿追蹤的精度需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滿足VR應用。本課題的研究重點,正是針對VR這一特定應用,盡可能的充分利用多種數據,提高位姿追蹤精度、降低延遲,以實現更佳的VR體驗效果。位置與姿態(位姿)的實時追蹤,是虛擬現實(VR)的關鍵技術。
本課題就“基于數據融合的VR位姿追蹤算法”進行系統地研究,不同于通常的位置、姿態分別解算,而是針對VR這一特定應用,通過多種數據相互補償,提高位姿追蹤精度。因此,在VR追蹤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和學術價值。通過VR追蹤融合算法的研究,將整理出從傳感器校準、到姿態解算、再到數據融合、最后預測輸出的整套算法,可直接應用于VR頭戴或者VR配件的位姿追蹤,具有實際意義與應用價值。
3.系統設計流程圖
“位姿追蹤融合算法”的流程,如下圖所示:
磁力偏航角矯正是可根據磁力計數據矯正姿態偏航角。溫度漂移補償是配有溫度傳感器可針對陀螺儀作溫漂補償。姿態計算主要依靠陀螺儀積分,在一定條件下,可根據加速度計數據與重力的關系矯正姿態,這里指矯正傾斜角的偏差。工廠校準主要是陀螺儀、加速度計需要針對零偏和敏感度分別進行校準;磁力計需要連同頭戴或手柄、控制器作整體校準。光學定位算法,此處可有多種不同算法,對應于不同的追蹤形式。常用到的有雙目視覺算法、PNP算法。
角速度、角加速度預測姿態是利用歷史信息預測姿態,或者進一步,利用歷史信息計算出角加速度用于預測姿態。光學運動信息矯正IMU姿態是利用光學運動信息,按照一定權重矯正IMU姿態,可防止姿態偏移。光學姿態矯正IMU姿態是利用光學姿態,按照一定權重矯正IMU姿態,可防止姿態偏移。IMU加速度預測位置是利用加速計及姿態信息,預測位置。說明:IMU更新速率通常快于光學,因此,用IMU數據補償光學數據、預測位置。速度、加速度預測位置是針對圖像方面的延遲而作的預測,或者說是為軟件應用的調用而即時作的預測。
4.系統設計
位置與姿態(位姿)的實時追蹤,是虛擬現實(VR)的關鍵技術。不同樣式的追蹤技術與設備競相亮相。其中,光學追蹤與IMU追蹤是兩種最常見的追蹤方式。一般來說,位置追蹤以光學方法為主,姿態跟蹤以IMU方法為主。
通過光學、IMU以及其它相關器件,可獲得多種數據(包括:位置、運動、姿態、角速度、加速度、地磁等數據),根據各種數據的特點,在算法上可取長補短,從而實現更佳的VR體驗。例如,從IMU中提取加速度數據,可用于光學位置預測;再例如,從光學數據中得到運動信息,可用于IMU的姿態矯正。本課題,即是研究這種基于數據融合的虛擬現實位姿追蹤算法,不同于位置、姿態分別解算,而是通過相互補償或矯正,兼顧位姿的準確性與平滑性;并可通過多種數據預測位姿,從而降低延遲。
5.系統測試
我們將實現一個由傳感器主板,以及相關代碼實現的一個3D模型,在此實驗中,我們主要用到的硬件儀器有主板,傳感器。在傳感器當中我們置有陀螺儀,以及加速度計。在主板與傳感器之間用線來連接主板的二引腳,它的主要作用是當數據準備就緒用于中斷。再分別把A4,A5引腳與傳感器相接,以及接地的引腳和vcc引腳接好,有一個引腳需要接電源來提供電壓。用usb光纜把數據輸回電腦。用arduino和processing軟件來進行測試,先把代碼上傳成功之后打開串口監視器輸入任意字符,可以看到來自傳感器的xyz軸的位置在隨傳感器位置的變化而變化。下面是具體的測試圖。
綜上,本課題針對虛擬現實應用的特點,將光學數據與IMU數據相結合,研究基于數據融合的位姿追蹤算法,通過位置信息與姿態信息的相互補償或矯正,實現更準確的姿態追蹤、更平滑的位置輸出以及更少的圖像延遲,提升VR體驗效果。
參考文獻
[1]黃鵬程,楊波,萬新軍等.基于雙目視覺的多點三維振動測量系統[J].光學技術,2018,44(4):448-452.
[2]邱志成, 肖駿, 劉金國.柔性臂振動的雙目三維檢測和主動控制[J].電機與控制學報,2019,23(10):129-138.
[3]曹姝清,盧山,劉宗明等.基于目標特征的單目視覺快速相對位姿測量系統及方法:中國,CN201711242992.9[P].2017-11-30.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師范學院課題“基于數據融合的虛擬現實位姿追蹤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