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偉大領袖毛澤東曾經說過,“人們必須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質。”學習科學課的過程,就是應該從觀察現象,動手實驗出發,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和規律,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是“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實驗是學科學的最有效的手段。通過動手做實驗可以激發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有效地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他們對科學實驗的探究欲望,真正做到: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怎樣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呢?把小學科學實驗課上成充滿智慧,思維激烈碰撞的實驗課,我開展了針對小學科學實驗課的有效智慧科學實驗課探討。
一、充滿智慧的有效的實驗教學設計。
實驗教學設計是進行科學實驗教學實踐的前期準備工作,教學設計的好壞往往影響著科學實驗課堂實踐的效率。重點是備學生,而不是備教案,有時侯,預設得很充分而學生不配合,不適應,再好的設計也會失去效率。智慧有效的實驗設計要考慮有以下兩個方面:1、實驗目標的定位是否合理。
評估實驗目標的定位是否合理,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實驗意圖,確定學生學習的真實需要,體現學生的行為,行為產生的條件和最終達到的程度。然后確定一節實驗課的核心目標,也就是說,一堂實驗課,應該切實解決好一兩個問題,不能全而不透,什么都包括,什么都想實驗,結果什么都解決不好。所以在學生動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實驗要求和觀察任務,這樣學生動手操作才能順利有序,達到效果。
2、實驗情景是否有助于科學問題的產生。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前提下,教師必須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創設一定的實驗所需要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科學實驗問題。而問題意識的缺失是當前科學教育最大的問題,現在的學生很多自信心較強,認為自己從書本、父母那里學來的知識就是不可改變的真理,從而極度缺乏問題意識和實證意識。科學實驗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求真求實意識,采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敢于質疑的意識,從而為學生思維的發展莫定基礎。
二、研討充滿智慧的有效的實驗課前準備
在以往的科學實驗課教學中,課前準備往往都是老師在忙活,忙著找器材,忙著設計實驗等其實這些工作一大部分是可以交給學生的。就拿科學三年級下冊中的一課《燈泡亮了》來說,這節課教學需要完成兩個實驗。
(1)接通無開關的燈泡;(2)接通有開關的燈泡。這節課需要的材料有:燈泡、導線、電池等。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老師完全可以把準備工作一部分分給學生來做。老師的工作只需要做的是給學生分好小組,布置小組同學自己準備簡單的實驗器材,如電池、小燈泡、導線等。而尋找特殊實驗器材老師準備即可,如帶開關的導線,實驗報告單等。這樣準備環節老師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學生也能從自己的實驗中尋找快樂。學生準備實驗器材的時候一定會自己先摸索著試試做做實驗操作一下燈泡怎樣亮,這樣既預習了新課內容,又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三、精心設計實驗課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環節非常重要,尤其對于科學實驗課教學。科學實驗課堂需要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對于懶的動手動腦的學生可能就不怎么喜歡這學課。但如果在導入環節做得精彩,就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這節實驗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如《燈泡亮了》,這節課可以用夜景微視頻導入課題,也可以根據教學的特殊環境,比如在光線較弱的教室里,讓學生自己身臨其境感受在較弱的光線下給學習和生活帶來的不便,然后自然而然的導入實驗課堂,也是非常精彩的導課方法,能深入學生心里,激發學生學習樂趣。
四、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進入探索知識的境界之中。
有興趣的教學能夠使學生聚精會神,積極思考。課前盡量設計一些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的演示實驗,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究知識的境地界之中。如教學《大氣壓力》一課時,拿起一滿杯水用玻璃片蓋住,接著問:“如果老師把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酒?”學生議論紛紛意見不盡統一,但很多同學還是認為會灑的。當老師真的把杯子倒過來時,學生愣然接著讓每個學生拿起杯子照著我的演示做了一遍實驗,結果很成功。學生笑意飛揚,興趣盎然,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奧妙。整個教過程,學生精力充沛,教學效果很好。
五、實驗分工明確,提高實驗課堂效率。
做實驗時把學生分成小組,小組內要有明確分工,哪位同學管理器材,哪位同學做記錄,哪位同學操作實驗,哪位同學匯報實驗結果等等,工作一定要明確,這樣實驗工作才會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實驗時分工明確,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不會因為某位同學去搶自己想干的事情而影響課堂效率。
六、激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按照課本以及老師提出的實驗步驟進行正確的實驗,是對學生實驗能力培養的一般要求,為了讓思維敏捷的尖子能夠“食飽”在實驗課上經常采用“跳一跳”,讓學生設計實驗來發現新“大陸”。這樣就可以以點帶面,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就會更加高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電流》一課時,讓學生用兩節電流作電源,使兩只小電珠發光,看有幾種連接方法,這時學生們的精神高漲起來,利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多種的連接方法。
七、及時做好實驗評價。
教師對實驗的評價不必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時,同時注意評價的真實性。實驗評價對于學生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評價時語言措辭要當,評價要得體,批評不宜太尖銳,表揚不能太夸張,要使受批評的學生覺得稍有改進就會做得更好,使受表揚的學生有成功的喜悅、增強后續學習的動力。
總之,做實驗不是教給學生別人科學活動結果的科學事實,而是通過自己做科學實驗來進行學習科學的教育。不是試圖讓他們背誦科學結果的描述,而是讓他們了解科學結果是怎樣得來的。真正上好一節科學實驗課,必須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當的時侯給予指導,使學生都能規范、科學地動手操作。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們學習科學,愛上科學這門學科,改變對學科學的態度和提高探究科學的能力。
有效智慧科學實驗課探討,使每次實驗,結果很成功。學生笑意飛揚,興趣盎然,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奧妙。整個教過程,學生精力充沛,教學效果很好。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從小養成獨立思考、追求新知、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的習慣,從小樹立爭當科學家理想,大部分積極相應參加小實驗家活動,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