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菲菲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評價是一種獲取和處理用以確定學生水平和教學有效性的證據的方法。若我們的評價能以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依據,符合學生的需求與喜好,一定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使評價真真正正地發揮其激勵和促進的功能。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以及課下的師生相處中,恰當地運用評價的方法激勵學生,保持與學生的和睦關系。
成人都喜歡聽好話,何況是孩子。研究表明,學生期待教師對自己作出評價超越了父母的評價。表揚不但可以使孩子樹立自信心和責任心,而且能使孩子盡力將事情做得更好。為了使我們的表揚更好地體現其價值,我們要細致觀察和了解學生,發現學生身上不同的閃光點,再給予不同的表揚。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很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所謂“激勵性評價”是指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怡當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經常采用這幾種方法:一是充分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鼓勵學生;二是靈活運用小組評價,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三是課后評價,用“小猴兒上樹得禮物”這個特殊的活動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一、肢體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微笑
每當上課鈴打完,我站到講臺前要向孩子們問好之前,一定給孩子們一個微笑。記得上班第一年,教研組長聽我課時,鈴聲剛打完,我就把兩個胳膊在胸前抱了起來,臉一沉,然后向孩子們機械地說了聲“Goodmorningboysandgirls”,之后一節課很沉悶。課后教研組長跟我說,當我把胳膊一抱、臉一沉的時候,是一個“教師態”,孩子們馬上就緊張起來,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這給我的觸動很大,我不斷反思自己,一次次照著鏡子上課。后來我發現當自己微笑時,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最好的。于是在之后的英語課堂上,鈴聲響過我都會先給孩子們一個微笑,向他們揮手問好,孩子們反饋給我的,也是一張張燦爛的笑臉。
(二)擊掌、擁抱
為了讓學生接納我,進而喜歡上我的英語課,我做的第一步是伸出自己的手,從一個簡單的擊掌開始。課堂上,當學生聲音洪亮地讀出單詞或句子時,我就會走到他們身邊擊掌以示贊賞。我還嘗試著擁抱那些需要特殊關愛的學困生,當他們勇敢地舉手發言時,當他們的英語成績有了進步時,我都會彎下腰身擁抱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母親般的溫暖。記得那時我剛接手三年級一個班級的時候,因為他們的英語學習基礎不扎實,許多學生遇到了學習障礙,我的心里很是著急,可臉上依舊帶著笑容。有一次上課時,面對一個難讀難記的單詞,竟然有一個孩子脫口讀了出來。我便迫不及待地走下講臺,雙手捧住了他的小臉,親吻他的額頭,他的小臉一下紅了,全班有害羞捂起自己臉的孩子,還有覺得好玩哈哈笑的。我以為這件事兒就在笑聲中過去了,可是在第二天課堂上,我發現竟然超過半數的孩子都敢于舉手發言了。我意識到孩子們是這樣的可愛:雖然覺得有些許的害羞,卻都在期待著老師的親吻,因為這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和激勵。
此外,我會結合新知識的學習與學生進行肢體互動。如講“Kiss”這個單詞的時候我會在他們臉頰上親一下;講“hug”時給他們一個暖暖的擁抱,很多平時不愛舉手的孩子,都紛紛舉起小手爭著發言。
二、小組評價: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
每節課上我都會用本課重點單詞組織孩子們進行小組間的學習比賽,比的項目包括舉手發言情況、組內交流、匯報展示、課堂常規執行等,獲勝的小組會得到我給與的特殊獎勵。小組評價這個環節學生樂于參與活動,喜歡表演展示,但操作比較繁瑣,需要教師在常態課上一貫堅持。另外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面對勝負:勝利了不要沾沾自喜;比輸了也不要氣餒。這對塑造學生抗擊挫折的心理品質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課后評價:調動學習積極性
“小猴兒上樹得禮物”的這個活動,是我在所有任教班級開展的一項學習競賽。開學初我會在每個班宣傳欄上畫一顆蘋果樹,下邊寫好每個孩子的名字,根據他們的課堂表現以及作業完成情況,評選出當天3個表現好的“小猴兒”,給他們一顆蘋果貼畫,當他們得到的貼畫夠到蘋果樹上相應的蘋果時,就可以得到一個禮物。形式雖然簡單,效果卻不容小覷。
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的確,激勵性評價運用得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滿意信任的目光,親切有愛的笑貌,都會給學生帶來努力學習的勇氣。在激勵聲中,學生會不斷地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目標,促使他們向著更高的水平攀登。
激勵性評價對英語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以激勵為主要手段的評價來鼓勵學生的學習行為,借以創造其成就感,培養其信心,讓學生們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活內心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師要以贊許的目光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要以真誠的情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充滿自信的學習英語,享受英語學習的快樂。
(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