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對于食品的需求朝向健康化、精細化發展,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安全問題。近些年來,社會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向食品檢驗檢測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國家以及全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將食品檢驗檢測質量提升,保障食品的安全,讓百姓吃上可以放心的食品。本文對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進行研究與分析,以期來保障食品檢測結果的有效性以及準確性。
關鍵詞:食品;檢驗檢測;質量控制
食品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要想將食品安全性進行提升便需要做好食品質量控制和控制工作,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需要充分了解食品檢驗檢測過程中的技術、設備以及檢測環境,保證可以長期有效地進行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其中食品檢驗檢測的核心內容便是微生物檢測技術,這一技術要求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除此之外,提升檢測效率以及準確程度的重要保證還包括制定有效的檢測制度[1]。本文對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進行研究與分析,以期來保障食品檢測結果的有效性以及準確性?,F報道如下:
1.食品檢驗檢測抽樣的原則
1.1抽樣隨機原則
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抽樣隨機原則主要是對樣品的干凈程度加以注重,因此,工作人員需要明確樣品本身的理化指標和微生物水平等內容,使得其可以達到檢測的標準與要求。該項原則具有一定的優勢,例如具有較為突出的檢測數據科學性,且具有較強的抽樣檢測的合理性。
1.2區別取樣原則
一般根據食品形態的差異性來制定此原則,固態和液態是食品的主要兩種形態,根據形態的不同采取的檢測方式也不同,其中檢測固態食品時,需要將食品事先粉碎,而檢測液態食品時,需要要求其達到一定的均勻程度。
2.食品檢驗檢測的技術
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一般需要依照物質對于特殊光的吸收情況來進行此檢測方法,主要是用來測量一些常見的元素。具體來說,當在經過檢測物質蒸汽時,一些光譜會被吸收。吸收減弱的程度正比于樣品中的元素,故可以對物質中的元素總量進行直接測定。將待測物質展現出的相關指標嚴格控制是采用此方法的核心,也是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標準加入法以及曲線法等是使用此檢測方法中可能會使用的定量方法。
2.2 食品微生物檢測
微生物的主要來源便是水體和空氣,而微生物生存的溫室包括食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質,因此在現實生活中,食品很容易出現變質的情況。工作人員在對微生物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需要將檢測的范圍加以設定,主要是檢測致病菌、細菌菌落總體數量以及大腸桿菌等。檢測這些內容可以對食品的清潔程度加以了解與掌握,并且可以精準地預測出食品的保存期限。通過檢測細菌可以對病毒的指標加以了解,最大程度地杜絕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2]。微生物檢測工作包括取樣、均質、稀釋、攪拌以及觀察等多個環節,微生物檢測需要嚴格無菌的環境,要做好清潔工作。工作人員要詳細地記錄微生物的結構、大小以及形態等指標。
3.食品檢驗檢測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3.1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知識技能
我國食品質量檢測人員現階段普遍缺乏專業知識技能,會對檢測的質量和水平產生嚴重影響,同時這些人對新技術不太了解,他們的技能和知識已經過時,甚至與現代的要求不符合,這將使得食品質量差的問題進一步加劇。
3.2環境條件控制不嚴格
工作人員在檢測食品的過程中往往會將食品送至專門的實驗室進行檢驗,食品的檢測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實驗室的濕度、溫度以及空氣質量等。實驗室的環境也會影響實驗室中的檢測儀器,進而對食品檢驗結果產生較大影響[3]。
4.食品檢驗檢測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改進措施
4.1對質量管理體系加以完善
要想保證食品檢驗檢測工作順利進行,對質量管理體系加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往往包含較多的內容,除了食品的質量情況外,還包括很多報表以及文件,還形成了較為科學和系統的數據庫,可以為食品質量檢驗檢測控制工作提供便利。
4.2 對食品的感官檢測和物理檢測加以重視
食品感官檢測是指通過聽覺、嗅覺、視覺、觸覺以及味覺等來評定食品的形狀、味道、質地、香氣以及口感等指標,感官檢測往往簡單方便,可以迅速地進行判定,同時此方法具有較高的實用性,花費的費用也較低,可以對食品真假以及好壞等立即檢測。
4.3 將檢驗器具設備的檢測制度加以建立
工作人員要歸類放置專業的檢測儀器,將詳盡的定期檢測計劃列出,還需要明確設備的使用時間、保存方式以及器具類型,制定科學合理的檢測制度可以保證食品檢驗檢測工作順利進行[4]。
5.結語
本文對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進行研究與分析,從食品檢驗檢測抽樣的原則、食品檢驗檢測的技術、食品檢驗檢測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以及食品檢驗檢測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改進措施等方面進行敘述,但是本人的能力有限,看待問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還望相關學者批評與指正。
參考文獻:
[1]黃秋婷,尹瑋璐,宋安華,等.基于HACCP和6S管理方法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研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0,011(011):3678-3682.
[2]孟欣,溫福田,趙海鑫.食品檢測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技術[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010(022):7819-7821.
[3]柳宏斌,胡鵬,王銀平.淺議食品微生物檢驗及其質量控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09):192-196.
[4]李建慧,路文靜,王秀錦,等.食品檢驗實驗室的質量管理研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0,011(002):62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