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風
摘要:在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增長的過程中各項工程建設項目日益增加,工程建設規模也隨之擴大。同時也使地質災害帶來的危害日益凸顯,尤其是邊坡穩定問題。為了確保廣大群眾的人身安全,以及社會和諧穩定及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對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加強重視,采取有效的滑坡治理方案及施工措施,有效提高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質量。文章結合實際邊坡穩定問題,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中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對滑坡治理方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地質災害治理;邊坡;滑坡;治理方案
引言
為了減少滑坡地質災害的發生,我們必須隨時勘查容易出現滑坡等災害的地區,盡早消除安全隱患,采取應對措施。物探技術是當前應用廣泛并且較為成熟的一種地質勘查技術,應用過程當中可以迅速發現滑坡地質災害的基本情況,通過勘查效果的差異來查明滑面特征和滑坡體穩定性特征。當前進行地質勘查是降低地質災害損失的基本工作,但是由于不同地區的地質條件不同,易產生滑坡的區域也不同,我們還是需要使用多樣的地質勘查技術進行分析。
1地質災害定義
地質災害是遭受地質作用因素影響下,導致地質環境惡化,并引發人類財產損失,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物質條件于環境條件的重要事件,現如今在地質災害種類及其范圍上認識還不是非常統一。有的人在地質災害認識上,認為是因自然變異以及人為因素影響,改變地質環境以及地質體,給人類社會造成危害的地質現象。還有的人對于地質災害的認識,是由于地質環境遭受各種動力活動影響,出現災害性變異結果,地質環境區域出現越大的變異異常,越存在更多的變異因素,還存在較大的變化程度,造成的地質災害也十分嚴重。對于地質災害而言,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對地質災害成災動力條件比較重視,就是指由于地質作用因素造成的災害才稱為地質災害,地殼的不同物質組分以及不同的構造特點和表面形態都和地質作用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是引發這些變化最為重要的作用。排除以上自然地質因素影響之外,人類工程的進一步擴展和提升,越來越影響到地球物質組成以及表面形態,有人將這些作用稱為人為地質作用,稱為人為地質作用地質災害的形成和內外動力作用以及人文因素影響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第二,重視地質災害形成后果。即地質災害對人類生存環境以及生命財產安全威脅巨大,但是僅僅引發地質環境惡化,沒有對人類生產生活以及財產生存環境構成的破壞,只能稱之為危害,而沒有構成災害,稱這種危害為環境地質問題。
2滑坡災害產生原因分析
2.1巖體物理性質
邊坡抵抗力及強度主要受巖體物理性質的直接影響,一般邊坡中常見的大量物質包括黏土礦物、親水礦物等,同時還存在層狀結構巖石,如滑石片巖、泥巖、泥灰巖、頁巖、瓢土、破碎巖石,以及巖石中所含的泥質填充物等。但此類巖石有易受侵蝕的特點,會對邊坡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極易導致滑坡現象產生。
2.2地震等災害的影響
在很多地震區域,很容易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地震引發的震動會使得山體破碎、松散,加上雨水沖刷的作用,雨水滲入巖土體中,巖土體的強度降低,進而導致出現滑坡地質災害。地震對邊坡的影響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地震力的作用,使得邊坡的慣性力發生了改變,引發滑坡;第二是地震導致地表出現裂縫和變形,降低了巖土體的強度、地下水位的變化,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條件;第三是地震的促進容易導致出現兩種類型的滑坡,在地震過程中出現大量滑坡,另外是地震導致斜坡出現了新的破壞,促進了滑坡的形成,在地震后發生滑坡,也成為后發性滑坡。地震震級、烈度與滑坡存在著顯著關系,根據近年來強震調查結果統計,當出現七級以上的地震區域,滑坡發生的概率極高,而當出現五級以上的地震會誘發滑坡地質災害,并且影響的范圍可長達100km2,在相同的條件下,地震震級越大,滑坡發生的概率和誘發滑坡的面積會隨之增大。
3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滑坡治理方法
3.1對領導責任充分明確,并對政策法規認真執行
在防治地質災害的工作當中,領導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防治地質災害工作實際,各級領導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將防治地質災害工作放在各項工作首位,并對防治地質災害有關政策法規認真遵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治地質災害,控制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破壞性,保證人們生命財產安全。
3.2精準測定滑坡區域
當一斜坡出現滑坡地質災害,則說明該區域的地質、氣候以及外部活動因素較為活躍,對斜坡的穩定性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因此,對于這一區域的檢查,必須要進行精準的勘察檢測,明確具體的影響因素。一方面要對滑坡現場情況進行詳盡勘察,明確滑坡區域的地質特征,判斷可能再次發生滑坡的區域,在對滑坡地質災害區域勘察的過程中,要對該區域進行宏觀檢測,通過專業的技術人員指導,投入專業的監測儀器,對地表裂縫等重要指標進行監測。
3.3錨固抗滑樁的應用
使用錨固抗滑樁,在滑坡災害中起到較高的治理效率,該種抗滑樁技術屬于防滑栓設備的衍生產物,主要解決山體各地層滑動災害的發生問題。錨固抗滑樁從結構上看可分兩部分,其一為抗滑樁體、其二為錨固裝置,兩者皆在操作應用中起到防滑作用,協調配合下,可取得較高防滑應用成效。抗滑樁體主要負責與滑坡行為進行抵抗,避免因滑坡問題引起河道堵塞、砸損房屋、傷害群眾等不良危害,而錨固設備則較為堅固,設備整體由鋼筋/絞線組合形成,錨固裝置能在滑坡樁體上進行滑動,本身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能為抗滑樁起到較強的固定作用。因錨固裝置可滑動,錨固抗滑樁能在偏心壓縮狀態下,完成相應防滑措施的落實。錨固抗滑樁的應用優勢是所需材料較少,盡可能節約防治災害成本,因組成簡單,操作步驟也相應簡便。無論在低負荷還是高強度滑坡行為影響下,錨固抗滑樁在不同階段應用時,都可取得較高防滑應用效果,能為山體滑坡現象帶來綜合的治理條件,提升災害治理效益。
3.4瞬變電磁法的應用
瞬變電磁技術是基于電磁感應原理而發展起來的重要勘查技術,它是借助接地線向地底下發動脈沖磁場,根據脈沖磁場引發的二次感應渦流場確定出勘查結果,它使用同點組合的勘測方式,具有很強的分辨力,可以非常準確地勘查地形并提供更多可靠的地形信息,不會受地形的影響,工作效率很高,適合用于多種地形的勘查。通過該技術可以準確確定堆積床的形態、滑坡堆體積的厚度、底層的結構,為滑坡地質災害提供準確的地質資料,切實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
3.5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為因素對地質環境造成的破壞
地質災害的發生和人文因素密切相關,由于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展,嚴重打破了生態平衡,特別是亂挖亂開行為使地質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加劇地面塌陷與滑坡災害的發生,這就需要在經濟建設發展過程當中科學合理的利用,并采取有效的監測與防護措施,有破壞行為出現時,嚴厲懲罰,采取切實可靠的措施進行治理,保持生態環境平衡性。
結語
目前,自然類災害是難以避免,然而可以進行行之有效的預防工作,來將災害率降到最小。在預防并治理滑坡的階段之中,得要精準化的意識到邊坡失穩出現的原因,來運用相應對策來進行預防,提高邊坡穩定性,預防發生滑坡情況,從而來更好的為后期的治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頡保亮.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分析及治理探究[J].世界有色金屬,2020(07):218-219.
[2]于亮,李彬,劉鈺,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中邊坡穩定問題及滑坡治理方法[J].中國錳業,2020,38(2):90-93.
淳安華遠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淳安縣千島湖鎮 3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