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橫威
摘要:為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8年以來,各地高校陸續啟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建立“三全育人”機制,可以充分挖掘高校師資力量的內在潛力,可以調動起全體教師的積極性,促使各課教師都參與思政教育工作。本文將就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應用三全育人機制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全育人機制;應用;研究
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早在2016年12月,習近平同志就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思政工作必須貫穿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者。習近平同志的講話,引起了廣大高校師生的熱烈反響。2018年,教育部啟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三全育人”機制的建立,將打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一、“三全育人”機制
“三全育人”機制,包括三個方面:①全員育人,②全過程育人,③全方位育人。這三個方面相互貫通,構成一個完整的思政工作體系。三全育人機制強調:高校的全體教師都要參與思政教育工作,要在各門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實施全過程育人,要在高校內部的各個領域實施全方位育人;使每一名學生在學習中、在校園生活中時時、處處接受思政教育[1]。這樣,就可以形成強大的合力,引導學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理念、良好的道德觀念。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三全育人機制
(一)全員育人
高校教師,是實施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體;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應用三全育人機制,首先必須落實全員育人。落實全員育人,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但在這些工作中,有一項最重要的核心工作——高校各個院系、各個專業的每一名教師,都必須主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必須主動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必須主動培養高尚的人格,必須主動學習老一輩高等教育工作者,把自己塑造成為學生們學習的榜樣[2]。在這里,我們可以舉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真實的著名案例:抗日戰爭時期,建立在北平、天津等地的高等院校也全部淪陷。不甘心做亡國奴的愛國教授、愛國學者們為了延續中國高等教育,從北平等地徒步輾轉萬里,沿著中國地圖走了一條對角線,來到西南邊陲的昆明,建立起著名的西南聯大。清華大學校長、近代著名教育家梅貽琦賣掉自己全部值錢的家當,為學生們置辦教材、教具。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豬圈旁安家,天天喝清湯,天天聽著豬叫,在一堆廢紙的背面潛心撰寫《堆壘素數論》。這些優秀的愛國學者,在“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弗亂其所為”的極端困難條件下堅持教書育人,為中國培養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其中不少人后來成為新一代高校教授),確保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延續。——反觀現在某些高校,一些教師天天忙著評職稱,一些教授每個月拿著一萬五千多元的工資、獎金,還忙著給企業經理開講座,給公司當顧問。個別教師、個別教授甚至喪失了起碼的師德,做出了許多為人不齒的齷齪事情,發表了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高見”(在此實在不便一一舉例),敗壞了高校的校風、學風,損害了中國高等教育的聲譽。因此,要實現全員育人,首先必須抓好高校全體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高校全體教師必須牢記“正人先正己”,必須主動學習老一輩的大學人,必須主動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與人格修養,把自己塑造成為無愧于新時代的優秀教育家[3]。
(二)全過程育人
三全育人機制強調:要在高校各課教學、教育工作中全程開展思政教育。因此,高校各個院系、各個專業、各門課程的教師都要沖破教學分工的束縛,都要認真學習、研究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并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實施滲透式思政教育。這樣,可以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長期接受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以英語教學為例:大學英語是一門公共課,各個院系的學生都要上英語課,都要學英語。英文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時下熱點,使用英語,向學生們講述在發達國家發生的真實故事(教師可以向學生們講述世界首富貝索斯的妻子麥肯齊與貝索斯離婚后,分到近四百億美元,但她沒有做“億萬富婆”,而是將個人財富的一半無償捐獻給二百多個慈善組織,用于對抗新冠肺炎病毒;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們講述17歲的荷蘭公主阿瑪莉亞,自幼刻苦好學,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但她卻自愿放棄每年一百多萬歐元的王室薪俸)。這些發生在發達國家的真實故事會使學生們受到強烈的震撼,會促使學生們思考:做怎樣的人,選擇怎樣的生活,才能使自己受到社會的尊重與他人的敬仰[4]。
(三)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機制強調:要開展全方位的育人工作。因此,高校必須主動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具體來說,高校可以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推進社團育人。高校要支持學生們建立各種學生社團,要鼓勵學生社團開展各類活動,并引導學生社團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如為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進行文藝匯演,或幫助四十多歲、五十多歲的高齡打工人求職),這樣,可以使學生們自己教育自己,從而主動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②推進心理育人。現在,許多大學生心理脆弱,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高校需要主動推進心理育人,要組織學生們接受生命教育,要引導學生們認識到人生的寶貴,要喚醒學生內心的活力,促使學生去主動實現人生價值。③推進技能育人。近幾年來,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了復雜的變化,大學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因此,高校需要主動推進技能育人,要讓每一名大學生都掌握一項(或幾項)職業技能,要把學生培養成為能夠自食其力、獨立生活的現代公民。這樣,學生才可以逐步完善自身的人格。
結束語
“三全育人”機制,對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地高校應當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主動構建“三全育人”機制,主動應用“三全育人”,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馬立飛,.郭亞玲,.楊瑩.三全育人機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探究[J].承德醫學院學報,.2021,.38(02):178-180.
[2]趙琳,.張瑾.論“三全育人”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21,.41(01):135-139.
[3]董秀娜,.李洪波,.楊道建.“三全育人”理念下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三維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1(01):151-154.
[4]楊晞.“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思路[J].時代報告,.2021(01):132-133.
課題項目:本文系教育部“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全國重點課題,課題名稱為《“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JKY1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