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花 宋林慎 何云
摘要:針對我縣中藥產業發展情況,為促進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增強縣域經濟,發展農業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提供發展建議。
關鍵詞:中藥材;縣域經濟;農業產業
為掌握我縣中藥材生產、經營、加工、銷售情況,促進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特組織人員對全縣中藥材發展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地處贛中腹地屬亞熱帶潮濕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日照適中,植被豐富,適宜多種植物生長繁育。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區域優勢,為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全縣種植中藥材有黃梔子、桔梗、枳殼、吳茱萸、菊花、射干等48個品種。
全縣建成多個標準化規模大小不同的藥材基地:
1、贛水邊藥材基地:在水邊鎮龍下村,共1165畝,栽種了枳殼、芍藥。
2、玉峽藥業藥材基地:在福民小櫪村、硯溪鎮坪頭村、巴邱鎮泗汾村、水邊鎮上肖村,共1495畝,種植了黃梔子、枳殼、金櫻子。
3、桃花生態藥材基地:在馬埠鎮上蓋村委蘆溪村、桐林鄉廟口村,共達1150畝栽種了枳殼。
4、紅欣藥材基地:在硯溪鎮坪頭村,共120畝栽種了枳殼。
5、俊榮藥材基地:在金江鄉新溪村,共710畝栽種了枳殼、吳茱萸。
6、睿瑯藥業藥材基地:在福民鄉郭下村、婁屋得村、宋家村,共450畝栽種了枳殼、菊花。
7、惠德利藥材基地:在水邊鎮湖洲村、馬埠鎮蘆溪村,共320畝栽種了菊花。
8、固源藥材基地:在馬埠鎮固源村,共200畝,栽種了菊花、射干。
9、金坊藥材基地:在硯溪鎮金坊村,共410畝栽種了枳殼。
招商引資引進加工生產企業:
通過圍繞生物醫藥上下游產業鏈實行招商引資,先后引進了普正藥業、順福堂、馳邦藥業、瑞和興制藥等中藥企業60余家,形成集中藥、化學藥、醫藥器械、醫藥保健品、醫藥貿易、中藥材種植等完備的產業體系。為保障原料供應,普正藥業建了1100畝杜仲基地,玉峽藥業建了黃梔子、枳殼基地570畝。全縣制藥企業完成稅收1.5億元。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周邊農戶積極發展中藥材種植,解決栽培技術管理,產品銷售問題,大大提高了農戶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戶的增收。
二、中藥材產業發展特點
近年來,縣里按照“抓龍頭建基地、創品牌、興產業”思路,通過政府推動,政策帶動,部門聯動,企業帶動多措舉并推進中藥材產業,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
1、隨著種植結構調查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藥材市場需求加快,出現了多個新的藥材基地。
2、中藥材品種多樣,形成具有一定影響的優勢品種,適應種植品種較多,主要種植品種有48種以上,同時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優勢品種。如普正藥來的杜仲、各藥材基地的枳殼,規模在藥材材品種中名列前茅。
3、有一定的種植規模和基地,掌握了一定的種植技術,隨中藥市場的拉動,使各藥材生產進入了穩定發展階段。
4、中藥材種植效益高,發展勢頭良好,中藥材種植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一般每畝年產值2000—4000元之間,農民種植積極性很高,加上政府因勢利導,制定激勵政策,有利中藥產業長遠發展。
5、目前,我縣中藥材生產通過抓點帶面,扶持推廣“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基地中藥材產業正處于一個規模發展的初級階段,有了一定規模,基本具備了產業化發展的基礎。
三、科學發展的應對之策
1、成立了縣政府分管領導組長,多個相關部門和各鄉鎮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監督抓好本地中藥材種植政策執行,土地流轉,技術指導,驗收兌現,統計報表,考核及服務等工作。
2、縣里出臺下發了《關于印發峽江縣中藥材種植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和《峽江縣扶持中藥材種植實施細則》等補貼優惠政策。邀請省內外中藥材專家、學者開展中藥材生產技術培訓,從而提高了藥農種植藥材的積極性。
3、編制了《峽江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0)》專項規劃,著力打造中藥材產業鄉鎮,因地制宜選擇中藥材種植品種,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示范”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優化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布局。
4、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組建了28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中藥材種植。
5、工業園區緊緊圍繞“重鏈式、建基地、扶上市、創品牌”助推醫藥產業,快速集聚壯大。
四、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遠景
1、我縣是“江西省醫藥化工產業基地”,擁有各類生物醫藥企業60余家,為提升企業發展后勁,將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作為扶持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大力發展黃梔子、枳殼、菊花、桔梗、吳茱萸等中藥材種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結合農業供給則結構改革,著力引導經營主體調整種植結構和種植品種。加快發展“中醫農業”,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2、圍繞我縣建設“藥業強縣”的目標,以“中醫農業”為契機,引領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壯大勢在必行,中藥材已成為區域農民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隨著中藥材種植,吸引藥業企業落戶,促進了藥材的加工生產,拉動了中藥材產業鏈,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3、同時結合“中醫農業”的發展,在現代農業示范圍園建立300畝體質中藥材繁育基地,實現中藥材種子種苗自繁自育,在寒梅嶺景區打和集規范化種植,生態旅游觀光,中醫養生,中藥材品種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千畝中藥材示范基地,開發建設“賞藥花、聞藥香、吃藥膳、飲藥酒、泡藥澡”系列旅游項目。大力推廣標準化理念,實行標準化種植和全程質量監管,不斷提高中藥材質量,形成本地“綠色+地道”中藥材品種,加快實現我縣中藥材規模種植,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
總之,通過調研,既要發現我縣中藥材產業的優勢和成績,也要重視發展中的問題與不足。我縣中藥材產業正處于一個發展中的關鍵時期,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來推動,相信中藥材產業必將為我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何新平,徐雅金.峽江探索中醫藥融合發展路徑[N].健康報,2021-03-22.
[2] 喬國立,張春霞,楊彗慧,等.我國中藥材種植業現狀與發展建議[J].新農業. 2020,(22):27-28.
[3] 謝乾豐,朱艷琳.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如何走好產業振興之路——以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為研究對象[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20,14(03):31-37.
作者簡介:周麗花(1978-- ),女,江西峽江縣人,經濟師,江西省峽江縣福民鄉政務服務中心干部,主要從事農村農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