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敬一 時萬青
摘? 要:在新發展理念戰略引領的背景下,我國正處于政治、經濟和文化飛速發展的階段,和其他國家之間的交往也在不斷增加。然而,在西方文化與本地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矛盾,對我國的文化發展、教育工作乃至日常生活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本文系統梳理了新發展理念下的中西文化沖突,提出了應對沖突的教育對策,以期探索出教育應對的科學手段,確保教育工作的高效化實施。
關鍵詞:新發展理念;中西文化沖突;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5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13-0068-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必須強調的是,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1]
堅持新發展理念,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是新發展階段推動各領域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引領。新發展理念是指我國的社會發展要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一種統領全局、抓住根本、立足長遠的導向。為合理應對新發展理念戰略視域下的中西文化沖突,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應全面分析中西文化沖突的情況、表現,審時度勢,按照具體的狀況選擇最佳的教育對策,在合理開展教育工作的情況下,不斷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與可靠性,保證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高效應對中西文化沖突問題,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文化素養與文化水平。
一、新發展理念下的中西文化沖突分析
中西文化沖突主要指西方文化與我國文化在相互接觸的過程中出現競爭現象甚至對抗現象。從具體情況來講,各個民族、地域乃至于社會集團的文化,價值目標與價值取向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經常會將自身的價值目標當作主要部分,在不同文化傳播、接觸期間就容易出現碰撞現象,包含物質層面、精神層面與價值層面。
(一)物質層面
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所以發生物質層面的沖突,是因為西方國家的物質文化過于重視利用新型、獨特性的廣告進行商品的宣傳,導致我國人們的消費行為、思想認知等受到影響,尤其是西方物質文化中過于強調金錢主義、利益主義、個人主義,在社會成員或是周圍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表現出“麻木不仁”的態度,在這種文化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導致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逐漸被遺忘,人們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出現自私自利的思想和冷漠的行為。
但是從西方文化的整體層面來講,也有其可吸取的營養,例如:對歷史文化的堅守和自信;對時尚生活的理性追求;勇于創新的理念等。在此情況下,我國在與西方物質文化交流期間,須保持警惕性,盡可能引入一些有價值的文化觀念,抵制不良的物質文化因素,使其符合我國新發展理念。
(二)精神層面
近年來,新發展理念充分體現了我國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重要戰略,也體現了我國對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樣性。與此同時,我國與其他國家合作、交流的空間逐漸拓寬,西方文化不斷涌入我國,利用影視渠道、商品渠道等傳播到中國,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產生影響。雖然我國在精神層面的文化中,一直都倡導“去糟粕,取精華”,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缺乏文化信息的辨別能力,容易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不良的價值觀,甚至還會對西方的一些價值理念產生崇拜的錯誤觀念,對其自身文化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造成危害。
(三)價值層面
從文化核心部分來講,西方文化中的價值觀強調的是個人主義,國家發展、社會發展的使命重點在于維護個人利益,個人至上的思想價值觀和我國集體主義的思想價值觀有著一定的沖突,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以儒家為代表的價值觀,注重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責任觀念,履行自身的社會義務,而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天賦人權”理念的主導下,過度重視個人利益,將金錢當作所有價值的衡量依據;而我國在傳統文化方面注重思想道德、尊老愛幼、上下有序價值觀,注重社會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協調發展,強調法律制度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張依法治國。可見我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價值層面存在一定的沖突,如果不能合理辨別與抵制不良的文化,將會直接影響人們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
二、新發展理念下中西文化沖突中教育應對的意義
新發展理念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教育是發展的根本途徑,文化是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工作是文化中的重要分支,中西方文化沖突必然會對我國教育事業產生影響,開展教育應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近年來,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西方的新型教育理論開始滲入我國教育中,和傳統教育理論發生碰撞,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研究期間脫離實際,難以遵循地域性的原則,過于重視追求國際化的學術研究,甚至會將不符合我國教育要求的西方教育理念盲目應用在工作中,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與此同時,在西方文化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我國教育的改革創新也會受到一些西方文化因素的影響,雖然尊重多元文化是提升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載體,但是如果在實踐操作期間盲目地開展工作,不堅守我國優秀文化理念,則難以凸顯出我國的文化特色和教育特點,機械性地應用西方的教育文化,很容易導致我國在教育期間的實踐操作受到不利影響。由此可見,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積極應對新形勢下的中西文化沖突刻不容緩,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系統掌握中西文化沖突特點,不斷探索出科學教育手段,確保工作的高效實施,滿足當前在文化沖突環境下教育發展的根本要求 [2]。
三、新發展理念下中西文化沖突的教育對策
(一)在教育工作中重點開展引導工作
我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蘊含著諸多有價值的教育內容,教育思想非常豐富,主要涉及“文道”“學思”“知行”等,在現代化社會有著很高的教育應用價值。然而,近年來,受西方文化滲透影響,人們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重視度逐漸減小,甚至會錯誤地認為傳統文化過于保守,忽略了其中的文化價值。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開展引導工作,積極進行各種傳統優秀文化知識的宣傳教育,深入、全面、多層次解讀、闡釋傳統優秀文化,整合有價值的文化資源,開展教育宣傳活動,使其成為應對中西文化沖突問題的重要手段;在此期間還應該進一步應對教育、文化方面的問題,深入分析和研究當前的教育和文化的不足之處,提出有效應對中西文化沖突的教育手段 [3]。
(二)完善傳統優秀文化的教育內容
在教育工作中,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轉變傳統的研究方式,從科學角度入手開展分析工作,按照各個文化的教育理論判斷標準,科學開展文化的研究工作與探索工作,在使用人文主義標準篩選教育內容、豐富教育理論的同時,遵循與時俱進的發展原則,確保在教育過程中完善理論知識、教育內容,整合各種豐富性、優勢性、價值性較高的教育資源,有效應對中西文化沖突問題所帶來的影響 [4]。
(三)明晰中西文化教育的關系
雖然中西文化沖突的情況下會給人們的價值觀、思想、文化素養帶來影響,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認西方文化的教育價值、完全抵制西方文化的滲透。此情況下,相關教育工作者應明晰二者之間的關系,按照不同教育理論的文化基礎內涵,全面研究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差異性與世界觀差異性,在明晰二者教育關系的前提下,從源頭入手消除文化沖突出現的問題,吸收與我國文化相吻合的文化理念精華,擯棄其背離我國新發展理念的文化觀點 [5],形成帶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教育體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發展理念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在中西文化滲透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精神層面、物質層面與價值層面的文化沖突問題,對教育領域也會產生諸多的不利影響,如果不能合理應對,會導致人們價值觀、思想觀念等受到危害,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樂觀 [6]。所以在教育領域中,教育工作者應該結合中西文化沖突情況,強化研究力度和分析力度,重點開展各項教育工作,確保有效應對中西文化沖突問題所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N]. 人民日報,2020 -11-? 04(02).
[2] 辛憲章,許峰,張巖松. 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高職定位與策略[J]. 教育與職業,2021(01):44? -? 49.
[3] 曾珍,王星. 新形勢下的中西文化沖突與教育對策研究[A]//長江出版社. 荊楚學術2016第二期(總第三期)[C].武漢:海歸智庫(武漢)戰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6:3.
[4] 楊坤燕. 跨文化視角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教育管理對策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20,4(40):11-12.
[5] 湯琳琳,陳美娜,馮帆. 教育人類學視角下少數民族大學生外語教育的困境及對策[J]. 榆林學院學報,2019,29(04):68? -71.
[6] 周楊. 高中英語教育中國際理解教育現狀及對策[J]. 赤子,2019,45(14):207-211.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