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淼 蒼筱鑫 陳向陽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影響。本研究基于心理復原力視角,以調(diào)查問卷形式對大學生學習壓力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后疫情背景之下,返校的大學生心理復原力的各維度與學習壓力之間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guān)(P< 0. 05) ,其中心理復原力中的穩(wěn)定性、自我接納、朋友支持因子均能夠?qū)Υ髮W生的學習壓力做出有效的負向預測。
關(guān)鍵詞:后疫情時期;返校大學生;心理復原力;學習壓力
中圖分類號:D?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13- 0107 - 04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疫情的蔓延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使社會公眾出現(xiàn)恐慌、焦慮、抑郁和疑病等負面情緒 [1]。
Kushagra Sharma研究發(fā)現(xiàn),在疫情隔離期間的個體會產(chǎn)生消極、抑郁的情緒反應,以至于降低人們的生活滿意度 [2]。直至2020年9月,國內(nèi)疫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大學生們也重返校園,但部分學生出現(xiàn)了心理壓力過大、焦慮等問題。
從現(xiàn)象學的角度看,心理復原力是指個體經(jīng)歷困難、挫折時能夠以強大的內(nèi)心克服困難,并恢復到良好的適應狀態(tài) [3-4]。學習壓力是學生群體普遍存在的問題,它是由于學習環(huán)境等因素的變化而產(chǎn)生心理負擔和緊張的異常反應 [5],當學習者對自己未來的學習效果有所期待并能感覺到外部環(huán)境對自身的要求時,學習壓力就會存在。也就是說當個體面對壓力性刺激時,往往產(chǎn)生心理活動的變化,同時伴有生理機能的改變。
Minani Gurung和南亞國家學者的研究都證明高中生普遍存在著學習壓力過大的問題 [6]。由于后疫情背景下環(huán)境比較特殊,所以對返校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展開調(diào)查并及時干預是十分必要的。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對后疫情背景下返校大學生的心理復原力及其學習壓力的現(xiàn)況調(diào)查,探索大學生心理復原力和學習壓力之間的關(guān)系,探尋心理復原力對學習壓力的預測作用,從而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復原力水平、探討合理的壓力控制方法提供依據(jù)。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黑龍江省高校大學生展開問卷調(diào)查,包括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齊齊哈爾大學、佳木斯大學等。結(jié)果共回收問卷1136份,其中有效問卷87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6.67%。其中,男生602人,女生269人;大一346人,大二270人,大三206人,大四49人;理科生601名,文科生254名,體育藝術(shù)類學生16名。
(二)工具
1. 大學生心理復原力量表(RSUS)
本研究采用陽毅編制大學生心理復原力量表,問卷共包括31個項目,6個維度。大學生心理復原力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6,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2. 大學生學習壓力感問卷
本研究采用田瀾、鄧琪(2007)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壓力感問卷》測量后疫情背景下返校大學生的學習壓力情況。問卷由42個項目構(gòu)成,共7個項目維度。大學生學習壓力感問卷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26,大學生學習壓力感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統(tǒng)計方法
對有效問卷進行編碼錄入。然后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首先應用的統(tǒng)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探討總體得分情況,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以探尋研究對象在人口學方面存在的差異。其次,本研究試圖利用Pearson積差相關(guān)的統(tǒng)計方法,以了解后疫情背景下返校大學生的心理復原力和學習壓力之間的關(guān)系。最后,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的方式探索心理復原力對學習壓力的預測作用。
二、結(jié)果
(一)大學生心理復原力各維度在各個變量上的差異性比較
本研究為比較不同研究對象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情況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由表1可知,后疫情背景下男生和女生心理復原力總分的差異顯著,且男生復原力總分顯著高于女生。不同戶口所在地的大學生在朋友支持上差異顯著,城鎮(zhèn)學生的朋友支持水平高一些。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在心理復原力總分上差異顯著,而且在自我效能、自我接納、問題解決和家人支持等維度上,獨生子女得分均高于非獨生子女。
(二)大學生的心理復原力與學習壓力的相關(guān)分析
本研究探尋大學生心理復原力與學習壓力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采用了Pearson積差相關(guān)的統(tǒng)計學方法。由表2數(shù)據(jù)可知,后疫情背景下返校大學生的心理復原力各維度與學習壓力的各維度之間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guān),大學生的心理復原力總分與學習壓力總分也存在顯著負相關(guān)。
(三)大學生心理復原力與學習壓力的回歸分析
本研究為了解大學生心理復原力對學習壓力的預測作用,采用了回歸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由表3回歸分析的結(jié)果可知,通過完全進入的方式,得出心理復原力對大學生學習壓力的解釋率達到50.4%。自我接納、穩(wěn)定性、朋友支持能對學習壓力產(chǎn)生有效的負向預測作用。
三、討論
(一)后疫情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復原力與學習壓力的總體狀況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蔓延,它的高傳染性引起了各國重視,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將其列為國際關(guān)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 [7-8]。本研究發(fā)現(xiàn),認為自己身體狀況為良好及以上的學生有848人,且大學生心理復原力的總體水平較好。由此可見,雖然新冠肺炎會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chǎn)生影響,但大學生們在不斷獲得新知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與自我效能的水平,進而使大學生們用更積極、理性的態(tài)度面對疫情造成的健康威脅。在大學生活中有機會結(jié)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學生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能夠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支持與勉勵來克服學習壓力。重大事件發(fā)生后精神疾病的發(fā)生率約為10%—20%,一般的心理應激障礙更為常見 [9]。近日,香港、內(nèi)蒙古、天津、遼寧等地區(qū)均出現(xiàn)確診病例,這些個別的新增病例可能給大學生帶來緊張、焦慮等壓力情緒。接近41%的大學生認為目前疫情狀況仍會對自身的學業(yè)產(chǎn)生影響,從而造成學習壓力。
(二)大學生心理復原力在性別、獨生子女方面的差異
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在自我效能、自我接納、問題解決、復原力總分等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在自我效能的得分高于女生,這可能與女生的生理基礎(chǔ)、決策力有關(guān),同時也可能和女生易感性高有所關(guān)聯(lián)。在問題解決維度上,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這可能是由男生和女生思考問題時使用的方式不同導致,男生更傾向于理性思考,而女生面對問題時往往表現(xiàn)為感性分析。所以學校在進行心理建設(shè)時,應考慮到這些性別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根據(jù)情況的不同采用多種方法以提升學生的心理復原力水平。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在家庭支持與問題解決等方面差異顯著,在本次的研究結(jié)果中可以看出,獨生子女的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分數(shù)均高于非獨生子女,而非獨生子女比獨生子女有更高程度的和諧水平,所以更多的外界支持,尤其是家庭和同伴的作用會使大學生心理復原力有所提高。
(三)大學生心理復原力與學習壓力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
相關(guān)的分析結(jié)果顯示心理復原力的各維度與學習壓力之間均存在顯著負相關(guān),高心理復原力的學生學習壓力偏小,這表明學生的內(nèi)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相協(xié)調(diào)會使學生獲得較高的心理復原力,這種心理復原力可能對學習壓力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且通過回歸分析可知,心理復原力確實對學生的壓力水平有著高達50.7%解釋率,這提示高校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復原力是至關(guān)重要的。高校應在注重預防學生壓力過大的同時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從不同的角度給學生進行心理補償,還應該提供壓力宣泄的機會和空間,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心理復原力水平,從而能夠更好地面對學習中的壓力。
四、結(jié)論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心理復原力層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壓力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在后疫情背景下心理復原力確實會對大學生的學習壓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果對大學生心理復原力的水平進行塑造,會對其減輕學習壓力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個體的發(fā)展受遺傳和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的影響,對學生而言,學校是除家庭以外對其影響最大的微系統(tǒng) [10]。朋友支持與家庭支持這兩個維度可以歸結(jié)為心理復原力的外部保護系統(tǒng),在目前的情況下,學校可以通過教育和宣傳等方式鼓勵學生樂交諍友,通過建立起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統(tǒng),解決疫情所引起的學生學習壓力過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人杰,姜婷婷,李娜. 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流行期間公眾負面心理特征研究[J].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5,49(12):1073-1079.
[2] Kushagra Sharma,Joseph Saji,Ranjeet Kumar,Abins Raju. Psychological and Anxiety/Depression Level Assessment among Quarantine People during Covid19Outbreak[J]. Journalof Drug Delivery and Therapeutics,2020,10(03):198-201.
[3] 何山,杜丙立. 民族地區(qū)高職生心理復原力分析:應對方式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8):1266-1270.
[4] 黃百靈,任玉明,李冬云,郭慧榮. SARS-CoV-2疫情下在校大學生心理復原力及心理狀況調(diào)查[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0,05(47):855-862.
[5] 何季霖. 大學生學習壓力、心理資本與學習倦怠的關(guān)系研究[J]. 湖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5):39-41.
[6] Minani Gurung,Natkamol Chansatitporn,Kanittha Chamroonsawasdi,Punyarat Lapvogwatana. A Cademic Stres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 Rural Area of Nepal:A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J]. Journal of Nepal Medical Association, 2020,58(225):306-309.
[7] Alhazzani W.,Morten M . H .,Arabi Y. M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riti-cally Ⅲ Adul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J]. Critl Care Med,2020(48):440-469.
[8] 李尊柱,孫紅,崔文博,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危重癥患者院內(nèi)轉(zhuǎn)運專家共識[J]. 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2020,11(06):676-681.
[9] 陳雪峰,王日出,劉正奎. 災后心理援助的組織與實施[J]. 心理科學進展,2009,17(03):499-504.
[10] 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Experiments by Natureand Design[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責任編輯:劉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