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婚俗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著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社會以及歷史的發展狀況。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女方對男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彩禮(即聘禮)也隨之水漲船高。因此,這一現象引起了許多專家和學者的濃厚興趣。但是,對陜西地區的婚俗文化中彩禮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法,通過對各個時期聘禮或彩禮演變的研究來分析其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結婚時彩禮的無限增加,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人對物質生活的過度追求,也讓大家產生了幾許無奈和痛恨。
【關鍵詞】 婚俗文化;陜西;彩禮;演變
【中圖分類號】C9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3-0106-02
婚俗文化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尤其與年輕一代更是緊密相連。中國老百姓喜歡用“終身大事”來形容婚姻在人生中的地位。可見中國人對婚姻的重視程度。根據古代周公“六禮”,一個人從議婚到完婚經過六種禮節,包括:納采(即“提親”)、問名(了解女方及其家庭的情況)、納吉(后世俗稱“批八字”)、納征(“下財禮”或“下彩禮”“下聘禮”“放定”)、請期(“下日子”或“告期”)、親迎(即:結婚典禮那天迎新娘)。其中,“納征”即“下彩禮”幾乎是每個家庭父母在孩子結婚前就開始考慮的事情,有的甚至更早(如,孩子小時候)。若是殷實的家庭,父母就不用擔心日后彩禮的事宜,只希望孩子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家境不好的父母,從孩提時起,就省吃儉用為孩子將來結婚做準備了。對于彩禮或者聘禮的要求,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將從歷史的角度來簡要地闡述:在婚俗文化中,彩禮的演變過程。
一、古代聘禮或彩禮的演變過程
各個朝代的聘禮各有它自身的特點。(一)周朝用玉帛儷皮,戰國時開始使用金錢;(二)漢朝時用黃金作為主要聘禮;(三)魏晉南北朝時期多用獸皮;(四)隋唐以后,聘禮種類開始變多,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衣服首飾都可為聘禮,還新增了“棉絮”和“雙石”,分別寓意夫妻情義綿長和雙方堅定不移;(五)進入宋代,多以酒和絹緞為聘禮,同時開始流行為女方制作金飾品,如:金釧、金錠等,家庭情況不好的可以用白銀打造;(六)明清時期,用金銀首飾作為聘禮就更加普遍了。聘禮的數目具體沒有定數,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化。一般情況下,聘禮的多少是由家庭地位和經濟狀況決定的。如果盲目地追求聘禮的多少,名為出嫁女兒,實質上有了買賣女兒的嫌疑,這是一種不良的風氣。這種風氣自秦漢時期開始流行,政府屢禁不止。不過,大多數家庭是本著結婚的目的去遵從聘禮的習俗。
二、現代婚俗文化中陜西省各個地區聘禮或彩禮的演變過程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風俗習慣,每個地方都有對彩禮的不同要求。
(一)渭南市
前幾年,渭南的彩禮錢一般是一到兩萬元人民幣;這幾年,也許是物價上漲了,亦或許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彩禮錢也水漲船高,起步價是3萬元人民幣,很多開口就是十萬元人民幣左右。越是貧窮的人家,要的彩禮就越多。(新華網陜西) 如果一個家庭既有姐姐,又有弟弟,那更是如此了。因為出嫁姐姐得到的彩禮,可以為弟弟的結婚作準備了。
網友“第二眼”說:“這個視雙方家庭情況而言吧,沒有統一標準,市區里面好像很少,農村很多,我朋友結婚,3000也有、6000也有、8000也有、1萬也有,但是女方都陪嫁陪得很重。因為現在女兒也都是寶貝疙瘩,父母都陪得重!”(接親網) 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就更不用說了。其實,從根本上說,婚姻是否幸福,和彩禮收受的多少是沒有關系的,關鍵在于是不是能夠心意想通,和睦相處?
(二)寶雞市
前些年,寶雞市里的彩禮相對較少,一般是1-3萬元人民幣;但是,下邊的區縣就不一定了:大部分是5-8萬元,也有少數人家給幾十萬元的。
網友流浪者3996:“陜西寶雞市隴縣李家河鄉有個地方叫荒莊,一個女子彩禮要價19萬,預付定金15萬,結婚衣服、首飾、家具等還不算。這些下來也要好幾萬,人們預計結個婚下來最少也得25萬,不知道這是賣女兒還是搶錢啊?如今社會女孩少了,一些男孩娶不到媳婦,你們要讓那些男孩情何以堪啊。”(新華網陜西)這樣,高價彩禮讓原本美好的婚姻蒙上了陰影。
(三)安康市
安康市里的彩禮大概是6-8萬元,其下面的縣、鄉鎮應該會多一些。這主要看結婚雙方家庭條件和結婚本人及父母的意見。如果家里還有小孩的,尤其是有弟弟的,姐姐出嫁時彩禮就要得更多了。
(四)漢中市
在漢中,娶農村姑娘和城市姑娘的彩禮是不一樣的。一般情況,娶農村女孩,彩禮大概需要6-12萬元;而娶城里女孩最起碼也得5萬元。彩禮的多少主要取決于丈母娘的意愿。
(五)商洛市
前幾年,商洛市里的彩禮一般是1-2萬元左右。在其下面的市、縣,女方家庭條件比較好的,要求是3-5萬元;女方家庭條件比較貧困或者家里還有沒有成家的男娃時,一般就會要求的多一點,至少是5-8萬元;或者:男方在結婚時,如果家里還有沒有結婚的弟弟,在女方嫁過來時,就會要求較多的彩禮,這在其他地區亦是如此。
(六)銅川市
一般彩禮在10萬元以內,至于女方會不會有其他要求視情況而定。
(七)榆林市
在彩禮方面,一般榆林人喜歡圖個吉利;很多情況下,收取的彩禮不是一個整數,比如:收取88600、666000、128800元之類的吉祥數字.另外,如果男方在城里沒有汽車和房子,尤其是房子,女方父母就會要求買房;另外,要是男方家里兄弟姐妹多的話,索要彩禮和買房就更是不在話下了。當然,不同的人結婚,要求也會不一樣。
榆林人對彩禮的數字的選擇,似乎多了一層迷信的色彩,但也包含了老百姓期盼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八)延安市
“一般是六位數,也有更多的,20萬也正常。”家在延安的小王說,彩禮錢的多少要看結婚雙方家庭的具體情況,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但如果低于六位數,就有些“沒面子”。(新華網陜西) 結果,部分男青年因為彩禮錢未能滿足對方的要求而使得一樁美滿的婚姻中道夭折,真讓人扼腕嘆息!
(九) 咸陽市
前幾年,大部分咸陽人的彩禮要求達到3-6萬。但是現在, 據說,咸陽又是一個彩禮達到10萬級別的城市了。
(十) 西安市
西安雖說是重要的省會城市,但彩禮卻不是最高的。
“越是大城市,反倒彩禮的數額越小。”土生土長的西安人曹女士說,在西安結婚的彩禮錢大約是3到5萬元,“但這只是個大概的數字,男方如果很有錢,給的數目很高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新華網陜西)
越是大城市,彩禮反倒會越少。這體現了大城市人的遠見,同時也反映出小城鎮、農村的幾許無奈。不過,也從另一方面折射出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我國《民法典》中并沒有關于彩禮的明確規定。彩禮是男女雙方在結婚前,男方給女方的禮金,是自古以來的一種習俗。
新的《民法典》第1042條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因此,按照習俗給付彩禮,應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所反對的是:不得借彩禮名義買賣、包辦婚姻、干涉婚姻自由。
這部《民法典》給青年人帶來了福音,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止彩禮持續增加的作用,同時也透露出收受彩禮之風的惡劣影響。
四、總結
婚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及其民族的經濟、社會和歷史的變遷,如:彩禮。彩禮的演變過程,一方面反映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大城市,如西安;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小城鎮甚至農村人家孩子結婚的一些無奈,如陜西其他比較偏遠的地區。父母把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撫養成人,也傾注父母的無限辛苦和心血,男方適當地給些彩禮來表達一下心意也無可厚非;不過,應當有所節制。國家應該一方面加大宣傳高額彩禮危害的力度,另一方面應該在法律層面立法,制定相關有效的法律,用以遏制這種不良社會風氣的不斷蔓延。
參考文獻:
[1]魯平.六旬老人為何去打工[N].人民日報,2016-10-31.
[2]馬滌明.拒收彩禮顯新風[N].云南日報,2017-11-28.
[3]趙海東,李玉波.農村娶媳婦——場婚事全家返貧[J].鄉鎮論壇,2008,(14).
[4]張雪霖.鄉村彩禮為何越來越高[N].中國縣域經濟報,2016-03-03.
[5]徐明月.中國婚俗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3.
[6]王保軍.以婚姻承諾的保證,隨著婚姻的結束無效[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21,(03).
作者簡介:
劉寧,男,漢族,陜西榆林人,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方向:英語國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