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觀察綜合性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新生兒黃疸患兒82例(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隨機分為綜合性護理的對照組(41例)與常規護理的對照組(41例),觀察患兒恢復情況、血清膽紅素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恢復時間短,血清膽紅素水平改善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P<0.05。結論:給予新生兒黃疸患兒綜合性護理,能促進患兒身體康復,有效改善血清膽紅素水平,且不良反應少,值得借鑒。
關鍵詞:綜合性護理;新生兒;黃疸;效果
新生兒出生后各器官功能發育尚不完整,容易受到各類病菌等的侵入,進而容易出現各種疾病。在新生兒時期,新生兒黃疸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疾病,該病的發生與膽紅素代謝異常有著密切聯系,患兒常存在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的情況,發病后主要表現為鞏膜、皮膚等黃染[1]。該病常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現,患兒必須得到及時的治療,否則隨著膽紅素水平的增高,會進一步加大治療難度,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但是臨床發現患兒治療期間存在較多風險,需進一步加強護理工作。本研究選取我院新生兒黃疸患兒82例,觀察綜合性護理干預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選取我院新生兒黃疸患兒82例,隨機分為2組,各41例。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日齡1至16(7.28±1.32)d,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日齡1至15(7.94±1.61)d。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監測患兒生命體征,按需喂養,保持室內干凈整潔等。
觀察組:①向家長講解新生兒黃疸知識,發放健康手冊、觀看視頻等,說明疾病危害,使其認識到治療的重要性,進而積極配合臨床開展相關工作。患兒雙手保持自然下垂,護理人員左手將其胳膊捏住,擠捏手臂至手腕方向,保持合適的力度,患兒手腕需采用指腹進行按摩。在患兒額頭中心,可使用拇指向兩側分推。在患兒雙側肋緣位置放置雙手,向肩部滑動后復原。患兒腹部進行順時針按摩。以上操作每2天1次,每次20min。②做好患兒鼻咽喉及口腔清潔工作,及時清理分泌物及黏液,喂養后需將其豎起,輕叩背部,有效排出吸奶期間吸入的空氣,防止吸入性肺炎等的發生。③觀察患兒排便情況,在其24h未排胎便的情況下,需佩戴手套,將潤滑油涂抹于右手拇指,按摩其肛門,共30下,然后進行擴肛運動,時間為2min,保證其肛門括約肌得以舒張,1天1次。④光療期間使用溫柔的動作等安撫患兒,使其獲得足夠安全感。光療前,充分清潔患兒身體,并且進行指甲修剪,并戴好眼罩、手套、腳套等。為進一步提高患兒生理舒適度,需保持光療箱清潔,并控制好溫度。患兒光療時取仰臥位,1至2h后保持側臥位。結束后穿好衣物,注意防寒保暖,觀察神色變化等。
1.3觀察指標
黃疸消退、首次排便、黃疸持續時間;血清膽紅素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SPSS20.0,計量資料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n,%,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黃疸消退時間(8.32±1.63)d,首次排便(41.82±6.41)h,黃疸持續(5.16±1.37)d,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血清膽紅素水平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48h血清膽紅素(203.14±31.48)umol/L,干預后96h(102.73±20.38)umol/L,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新生兒黃疸臨床發病率,原因為新生兒代謝能力較差,無法及時且有效的排出膽紅素,導致大量均給予身體內,最終引發黃疸癥狀[3]。在該病治療中,物理療法、藥物等均為常用治療方式,但是患兒無法積極配合,再加治療期間存在較多危險因素,無法保證治療安全性[4]。因此,臨床常通過護理干預輔助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恢復時間短,血清膽紅素水平改善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P<0.05。常規護理主要進行病情監測,開展常規護理,在此期間,無法進行深入的護理,且護理內容不全面。綜合性護理具有現代化特點,護理措施的制定能充分考慮到疾病癥狀特點、康復需求等,同時提高護理針對性,促進身體康復[5]。將其應用于新生兒黃疸患兒護理中,對患兒進行撫觸護理,能減輕對刺激的應激反應,對黃疸也具有一定治療作用,且緩解患兒不良情緒,還有利于行為發育和協調能力提高。做好鼻咽部口腔護理,能保持患兒鼻咽喉口腔部位清潔性,并且喂養后將其豎起且輕叩后背,能避免出現窒息等不良情況[6]。密切觀察患兒排便情況,能及時了解病情情況,對其肛門進行按摩,并積極進行擴肛運動,能舒張期肛門括約肌,促進其排便。光療是患兒常用治療方式,治療前,需幫助患兒做好一切準備,并且整個過程中積極安撫患兒,使其更好的適應治療。為患兒提供良好的光療箱環境,取正確的體位,提高患兒舒適度,減少哭鬧等的情況發生。治療結束后注意保暖,并密切觀察治療后患兒情況,加快黃疸消退。
所以,給予新生兒黃疸患兒綜合性護理,能促進患兒身體康復,有效改善血清膽紅素水平,且不良反應少,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燕平,陳福艷,孫晶晶.腹部環形按摩結合早期游泳對新生兒黃疸癥狀,膽紅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20,29(2):93-96.
[2]華明慧.綜合性護理對新生兒黃疸患兒血清膽紅素,退黃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z2):225-225.
[3]劉密,石光蓮,姚欣.行為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中的護理效果及對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30(18):2686-2689.
[4]聶莉莉,鄧春貴,劉斌,等.防撞鳥巢式護理對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9,26(16):64-67.
[5]唐燕萍.強化母乳喂養宣教預防早發型母乳性新生兒黃疸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17):3144-3146
[6]屈紅,韓玲,黨菊會.人性化綜合護理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貴州醫藥,2020,44(1):135-136.
作者簡介:李璇,女,(1998-),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省人民醫院護士,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