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 楊嘯 葉旻
摘要:目的探討冥想放松訓練對職校新生消極情緒與適應不良的團體干預研究。方法將本系汽車專業24名新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2例,兩組均給予團體心理輔導,而實驗組在團體心理輔導的基礎上給予冥想與放松訓練8周,兩組學生分別干預前、干預8周后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及社會適應能力量表進行評定,比較兩組消極情緒、適應能力的變化。結果訓練前實驗組與對照組SCL-90、適應能力量表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訓練8周后實驗組SCL-90評分和社會適應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了冥想放松訓練可以緩解職校新生的消極情緒,提升職校新生的適應能力。這種技術對職校新生非常實用、可行、值得進一步探索與推廣。
關鍵詞:職校新生;冥想與放松訓練;消極情緒;適應不良
引言
職校新生由于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使他們無法快速地適應新環境。在青少年整體特征下,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征,與新同學交往的方法欠缺,普遍存在人際交往障礙。作為被中考拋棄的“差等生”,他們被貼上了特殊的標簽,他們表現出了極度的自卑心理,自尊心很強,在不良的氛圍中情緒不穩定、易沖動,消極情緒突出[1]。開放式冥想作為冥想的一種,它強調個體通過集中注意力,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不加批判地去感受、接受身體內、外環境的每一個細微變化,使情緒平穩、心態平和,從而達到放松肌肉、調節情緒、提高認知的目的[2]。冥想與肌肉放松訓練相結合的冥想放松訓練逐漸推廣,本質是行為治療的一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個體的緊張、焦慮,通過一定的肌肉訓練程序,可以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活動,達到緩解消極情緒的目的[3]。研究發現正念冥想的團體輔導可以調節大學生的消極情緒[4]。為了緩解職校新生的消極情緒,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本研究以冥想放松訓練方法為指導,對12例帶有嚴重消極情緒和適應能力弱的新生實施訓練,配合團體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改善消極情緒,更好地適應外在環境。
1研究方法
1.1設計
該研究運用前、后測的設計形式,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接受前、后兩次測驗。實驗組進行總計8次冥想放松訓練與團體輔導,每周1次,90分鐘/次;控制組進行單純的團體輔導活動,時間同實驗組。兩組除了接受問卷調查之外,對兩組成員進行訪談,了解成員在活動結束后的收獲與感悟。
1.2對象
2020年9月,本系參與調查的學生305人,從中篩選30人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逐個面談,24人(16-17周歲)愿意全程參與該次團體心理輔導,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24例患者分為實驗組(n=12)和控制組(n=1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1.3干預方法
1.3.1冥想放松訓練干預小組
干預小組的成員由組長和組員組成。組長為課題的負責人,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接受過專業冥想放松訓練培訓且培訓合格;組員為兼職心理老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組長負責編制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制定訓練計劃、冥想放松訓練內容的編寫與音頻制作,同時,對實驗組的成員實施團體心理干預,指導、培訓成員進行冥想放松訓練。對照組的兼職心理老師接受組長的培訓,按照實驗組的統一要求實施團體心理干預。
1.3.2團體心理干預方案和冥想放松訓練
團體心理干預和冥想放松訓練的實施周期為8次,每次90分鐘。團體心理干預方案由認識自我、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我能行和珍愛生命、關注當下組成。實驗組每次接受團體心理干預之后,每天再進行40分鐘的冥想放松訓練練習,每周訓練5天,連續實施8周,每次冥想放松訓練由3個步驟組成:①場景冥想:找一個安靜不被打擾的地方,想象自己以湖邊、樹林、大樹、海邊、花園內等為場景,調整坐姿,讓自己處于一種最舒服的姿勢進行冥想,讓內心找到平靜,體會內心平和、放松的感覺,時間約為5分鐘。②觀呼吸與開放式冥想:請將注意力專注在鼻孔處,觀察、體會自己的呼吸,其他的一切都不去想,也不去管,無論頭腦產生什么想法,無論內心產生什么感受,無論身體產生什么感覺,不管它們是愉悅的,還是不愉悅的,都只是保持平等心,不去管他們。你要做的就是持續地觀察自己的呼吸,一進一出,其他的一切都和你沒有關系。如果感覺不到這種呼吸,也允許你當下體驗到的呼吸現象,與這種感覺同在。總之,你感覺到什么樣的呼吸,就是什么樣的呼吸。你不用做任何的判斷、分別、對比、思考時間約為15分鐘。③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讓呼吸自然地流動,讓身體的每個部位處于完全緊繃的狀態,然后釋放每個部位,體會放松的感覺(10-30s),時間約為15分鐘。④結束:讓成員閉目2分鐘,緩緩睜開眼睛后舒展身體,要求成員分享自己的感受與體會,時間約為5分鐘。
1.4研究工具和統計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結合的方法評估兩組的干預效果。定量的方法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社會適應能力診斷量表進行測評;定性的方法采用團體輔導調查問卷。
1.4.1SCL-90癥狀自評量表
SCL-90癥狀自評量表評定個體在感覺、情緒、思維、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癥狀。每一個項目均采用5級評分制,沒有為1分,很輕2分,中度3分,偏重4分,嚴重5分,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需考慮篩選陽性。SCL-90歸納為10個因子:①軀體化:包括包括1,4,12,27,40,42,48,49,52,53,56和58,共12項。②強迫癥狀:3,9,10,28,38,45,46,51,55和65,共10項。③人際關系敏感:包括6,21,34,36,37,41,61,69和73,共9項。④抑郁:包括5,14,15,20,22,26,29,30,31,32,54,71和79,共13項。⑤焦慮:包括2,17,23,33,39,57,72,78,80和86,共10個項目。⑥敵對:包括11,24,63,67,74和81,共6項。⑦恐怖:包括13,25,47,50,70,75和82,共7項。⑧偏執:包括8,18,43,68,76和83,共6項。⑨精神病性:包括7,16,35,62,77,84,85,87,88和90,共10項。⑩19,44,59,60,64,66及89共7個項目。該量表分別在干預前以及干預后8周進行評定。
1.4.2社會適應能力診斷量表
社會適應能力診斷量表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鄭日昌編制而成,它是一個人適應新的生活和環境的能力。每一個項目按照是、無法肯定、不是進行評分,采用單號題和雙號題的計分標準,單號題:A為-2分,無法肯定0分,不是2分;雙號題A為2分,無法肯定0分,不是-2分。結果解析分為5個部分:即得分越高,適應能力就越強。35-40分表示適應能力很強;29-34分為適應能力良好;17-28分為適應能力一般;6-16分適應能力較差;5分以下適應能力很差。該量表分別在干預前以及干預后8周進行評定。
1.4.3團體輔導調查問卷
采用開放式的提問對兩組的效果進行定性評估。
1.4.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2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計數資料用頻數、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對于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驗組、對照組干預前后的SCL-90總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較
干預前,實驗組、對照組SCL-90總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發現:SCL-90陽性項目數、強迫因子、人際關系因子、抑郁因子、焦慮因子、偏執因子得分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實驗組干預前后SCL-90總分及各因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SCL-90總分:t=5.305,p=0.000;陽性項目分:t=5.766,p=0.000;軀體化:t=4.010,p=0.002;強迫因子:t=5.536,p=0.000;人際關系因子:t=5.554,p=0.000;抑郁因子:t=6.186,p=0.000;焦慮因子:t=6.268,p=0.000;敵對因子:t=4.271,p=0.001;恐怖因子:t=4.920,p=0.000;偏執因子:t=5.826,p=0.000;精神病性因子:t=5.012,p=0.000;其他因子:t=5.424,p=0.000),對照組干預前后除了人際關系因子(t=2.618,p=0.043)、抑郁因子(t=2.985,p=0.035)和焦慮因子(t=2.366,p=0.048)外,其余因子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實驗組、對照組干預前后的社會適應量表得分比較
實驗組、對照組在干預前社會適應總分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社會適應總分比較,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干預前后,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體見表2。
3討論
3.1冥想放松放松訓練緩解他們的消極情緒,有效改善他們的行為表現
對照組在干預前后結果發現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三個因子存在統計學差異,表明心理團體輔導可以緩解職校新生的消極情緒,改善職校生的人際交往水平。而研究發現冥想可以改善人的認知功能,促進負性情緒向正性情緒的轉化,增強個體的記憶,緩解抑郁焦慮情緒。如表3結果發現:而實驗組干預前后,各因子及總分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在SCL-90陽性項目數、強迫因子、人際關系因子、抑郁因子、焦慮因子、偏執因子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冥想放松訓練可以緩解個體的消極情緒及精神病性癥狀,這一研究發現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4-5]。另外,這一結果表明職校生的行為表現也比干預前有了很大的改變,而且冥想放松訓練與心理團體輔導相結合比單純的心理團體輔導效果更顯著,更能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3.2冥想放松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是個體適應新生活、新環境的能力。如表4可見,實驗組在干預前后,差異十分顯著(P<0.05),這表明而冥想放松訓練與心理團體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對照組在干預前后,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心理團體也改善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驗組與對照顯著差異表明冥想放松訓練與團體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比單純的心理團體輔導效果更顯著。
4小結
冥想放松訓練與團體心理輔導相結合更能有效改善職校新生的消極情緒和行為表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這一訓練方式值得在技工院校中推廣使用。該研究也存在不足,由于樣本量小,男女比例失衡,有待今后研究中予以改進。
參考文獻
[1]高霞論提升中職新生心理適應能力的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第2卷第14期2016.7
[2]LUTZA,SLAGTERHA,DUNNEJD,etal.Attentionregulationandmonitoringinmeditation[J].TrendsCognSci,2008,12(4):163-169.
[3]蔣紅等人冥想放松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的干預效果觀察[J]上海護理2021年3月第21卷第3期
[4]陳秋妍正念取向的團體輔導對大學生情緒調節的作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6.5
[5]劉佩玲放松訓練對中職學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干預作用[J]研討◆應用◆創新2019
作者簡介
1985.4,女,漢,碩士學位,應用心理學,浙江公路技師學院,郵編3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