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自勇
生活中5種常用的中草藥及其禁忌
1、當歸。中藥名,屬于傘形科植物。主要產地在甘肅東南部,其中岷縣產量最高,質量好。除甘肅東南部產出外,四川、湖北、云南等地均有栽培。主要的功效為補血活血、清便通腸、止痛調經等功效。常用于頭暈目眩、心悸虛寒、風濕痹痛、腸燥便秘、痛經閉經等。酒當歸具有活血通經之效可用于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入藥部位:根部。性味:性溫、味甘、辛。主要的功效:補血活血、清便通腸、止痛調經。主治:頭暈目眩、心悸虛寒、風濕痹痛、腸燥便秘、痛經閉經、跌撲損傷。
相關配伍。(1)治療大便不暢:當歸、白芷等合用,碾成粉末,米湯下,每次兩錢。(2)調養氣血、惡露不下、崩中漏下等等:當歸、白芍藥、熟地黃、川芎等,碾成粉末,粗末,每次散錢、水一盞半,煮至八分熟,取渣湯服。
在使用期間應該保持飲食清淡;當歸屬于藥物,不能長期服用,避免產生肝臟毒性;濕阻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當歸;《本草經集注》記載:當歸惡閭茹。畏葛蒲、海藻、牡蒙;《藥對》記載:當歸惡濕面,當歸畏生姜;《本草匯言》記載:風寒未清,惡寒發熱,表證外見者,禁用當歸。
2、葎草。屬于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莖、葉、枝均具有倒鉤刺,葉片紙質、呈腎狀五角形,表面粗糙,邊緣帶刺。在春夏季開花、秋季結果。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省,南北各省均有分布。葎草可作藥物,全草入藥,也可做紙用,種子可取油做肥皂、果穗可作為啤酒花用。
主要價值:藥用價值。主要的功效為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主要治療感冒發熱、肺結核發熱、痢疾、小便不暢、泌尿結石等等,外用可治療毒蛇咬傷、濕疹等等。治膏淋:葎草搗生汁三升,酢二合。空腹飲。
食用禁忌。對于存在過敏的患者要謹慎使用,葎草作為一種中草藥,服用時是存在一定副作用的,其中主要的副作用就是過敏性。尤其是對花粉存在過敏史的人群在葎草盛開的階段一定要遠離,因為這類人群接觸到葎草非常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有的小孩子在接觸了葎草之后會出現會不斷打噴嚏,還會流眼淚,出現鼻塞、咳嗽等,有的還可能會有胸悶、憋氣的情況。此時容易按照感冒、哮喘等治療,容易造成病情延誤。此種情況,需要及時使用治療過敏類的藥物,等癥狀緩解了,還需要使用上預防類的藥物,這樣才可以及時的解決不適情況,是大家對葎草要注意的。
3、蒲公英。蒲公英屬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椎狀、表面棕褐色。在我國多省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1)營養,蒲公英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C,微量元素鐵、鉀、鈣等等。(2)藥用價值。入藥部位,全草。性味,甘苦、寒。主要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主要治療:黃疸、乳癰、咽痛、腸癰等等。相關配伍。(1)治療乳癰,蒲公英與忍冬藤同時熬制,加入少許酒,服用后,休息。(2)治療多年惡瘡,蒲公英搗碎,帖用。
使用禁忌:對于脾胃虛寒的人群要盡量少使用。蒲公英屬于寒性藥材,對于脾腎虛寒的人長期服用會增加脾胃負擔,甚至會出現腹瀉等癥狀,而肝火旺盛的患者可以使用蒲公英,能有效的改善肝火旺盛的問題;過敏體質的人群最好不要喝蒲公英茶。由于體質差異部分人群在飲用蒲公英茶后會出現皮膚瘙癢、誘發尋麻疹等等一系列皮膚問題,這是蒲公英導致的典型過敏現象;放涼后的蒲公英水最好不要喝,蒲公英茶最好溫熱喝,由于蒲公英本身性寒,放涼后喝很容易出現腹瀉的問題,大家要注意正確飲用蒲公英水的方式,正確喝蒲公英泡茶對身體有多種好處,并且還具有排毒養顏的功效。
4、車前草。車前草,一年或年兩生草本植物。根叢生、葉片紙質、呈橢圓形、寬卵形等,花萼無毛,花冠白色,無毛。在我國廣大地區分布。
主要價值。(1)使用價值,幼苗可食用,4~5月幼苗長出,可取幼苗煮熟涼拌、炒食等。(2)藥用價值,用藥部位:全草。性味,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明目、祛痰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小便不暢、黃疸、腹瀉、咳嗽、皮膚潰瘍、水腫等等。相關配伍:(1)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取車前草30~60克,熬水服用。(2)治療細菌性痢疾,取新鮮車前草葉煎煮,取湯服用,每日60~120ml,每日3~4次,連服7~10日。(3)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車前草30g、百部15g,一同煎煮,取湯服。
使用禁忌:對于脾胃虛寒或寒邪旺盛的人不宜使用。服用后會加重疾病,對身體不利;《本草經疏》:內傷勞倦、陽氣下陷之病,皆不當用,腎氣虛脫者,忌與淡滲藥同用。《本草匯言》:腎虛寒者尤宜忌之。
5、蒺藜。蒺藜屬蒺藜科植物,莖平臥,無毛。果實由5個分果瓣組成,有縱棱和多數小刺。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藥用價值,用藥部位:果實。性味,微溫、辛、苦、小毒。主要功效:明目、平肝解郁等。主要用于治療:胸脅脹痛,風疹瘙癢、頭暈目眩等。相關配伍:(1)治療身體身體風癢,燥澀頑痹:蒺藜四兩、胡麻仁二兩、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四味為丸,早晚三錢,白湯下。(2)治療胸痹,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碾成粉末、早晚各四錢。、、
使用禁忌:內服白蒺藜可引起猩紅熱樣藥疹。曾有l例白癜風患者,服白蒺藜2錢后1小時許,即感全身皮膚有扎刺感,隨后發現有針頭大紅色疹點,壓之退色,繼之皮膚普遍潮紅;翌晨略覺輕快,遂又服2錢,數分鐘后,上述癥狀迅速加劇,并有皮膚瘙癢,已煩不安等癥。當即停藥,大量飲水,給抗過敏治療而愈。
(瀘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四川 瀘州 64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