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技術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運用信息化技術為教育行業服務成為了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微課作為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具有激發學生學習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生動直觀呈現畫面等優勢,將其運用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對于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及教學方法的變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于此,從課前預習、課中重難點剖析、課后復習三個環節,對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了以下幾點闡述,旨在更好地發揮微課的優勢與教學價值,促進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微課;應用;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12-0084-02
收稿日期:2021-01-25
作者簡介:黃大濤(1972.10-),男,廣西岑溪人,大學,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并嘗試改正與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微課的出現是教育信息化發展下的必然產物,將微課運用在各學科教學中,可以為實現現代化教育打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因為當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并未真正地摒棄傳統教學模式,未能認識到微課的教學價值,或在課程教學中不當地使用微課,從而導致微課在具體的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較多的困難.針對這些問題的存在,本篇文章以高中化學教學為例,對微課的有效運用方法與途徑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發揮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手段的作用,為教師的微課教學提供參考,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
一、課前微課——有效預習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更加可以滿足學生的自學需求與學習特點,在課前預習指導環節中運用微課,設計與即將學習的內容高度相關的視頻課件,可以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知產生探索的興趣,并以微課中預設的問題為線索,有目的性的預習,將未解決的問題帶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課前預習學習效果.
以“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中“金屬鈉的性質”探究為例,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鈉的物理性質,并能夠從化學實驗的觀察中解釋鈉的相關性質.教師在預習微課的設計中,首先應考慮到教學目標,圍繞明確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前預習指導方案,為了讓高中生在課前預習中對本節課的知識點產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預習微課設計的第一個主界面中展示了圖片1,圖片1中所呈現出的內容為:“在中國成語大賽中出現過‘以柔克剛’、‘水火相容’等成語,那么在現實中真的有‘以柔克剛’、‘水火相容’的可能性嗎?”利用學生們比較關注的文化類綜藝節目為素材,創設了可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產生疑惑.在看完圖片之后,學生們繼續觀看教師所推送的預習課件,課件中展示了一段小視頻,視頻中展示了“鈉”被切割的過程,解說了切割鈉的動作,并將切割獲得的一小塊鈉放置在水中,展示鈉從放入水中到全部融化的全過程,要求學生在觀看完課前微課視頻之后,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面,并嘗試說明每一個現象的出現說明了鈉具有哪些性質?完成表1、表2兩個表格的填寫.
在課前預習環節中利用進行導學案的布置以及指導,可以讓高中生在這種新穎的預習形式吸引下,更加樂于參加預習學習活動.在預習微課的展示中教師利用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創設了化學情境,并直觀地展示了化學實驗的過程,不僅豐富了高中生的課前預習學習方式,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體驗下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在課前預習中掌握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并在表格的填寫中發現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在進入到課堂學習中,必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善于利用微課開展預習指導教學活動,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二、課中微課——重難點剖析
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主要作用是幫助教師攻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為了知道學生對單一知識點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以此促進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對微觀化學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微課大多是在相對抽象、生澀難懂的知識點講解中,希望可以借助微課的優勢攻克教學的難點,更好地解答學生的疑惑.
以“酯化反應”為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酯化反應的歷程,教學難點是酯化反應的斷鍵方式,那么在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以“展示科學事實”為第一步,將酯化反應的研究成果告知學生,如在圖片中呈現出乙酸與乙醇在一定條件下阿生反應生成乙酸乙醇和水的事實,然后根據化學反應事實提出探索性問題:“實驗中乙酸和乙醇是如何發生反應的?”以此指明學生對酯化反應條件與歷程探索的目標與方向.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并采用“同位素示蹤法”標記乙酸乙酯的結構,并由此推測出該反應的可能性,進一步根據乙酸和乙醇的結構特點猜想出酯化反應斷鍵的可能.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播放展示乙酸和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的動畫資料,要求學生在動畫資料的觀察之后,歸納并總結出酯化反應.為了讓學生對化學微觀領域有所了解,教師應借助微課展示羧酸和醇發生酯化反應的微觀過程,并在這部分學習之后,給學生布置“學以致用”的任務,譬如學生認為水果和食用醋是否有解酒的功效?為什么?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酯化反應,學會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將微課用于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剖析中,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針對性,以微課為輔助教學手段對某個具體的重點與難點知識進行深入地分析,可以帶領高中生的化學學習中宏觀領域進入到微觀領域的學習之中,不僅掌握化學反應原理與化學方程式,同時也可以清晰地識記反應原理,建立形象化的記憶,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
三、課后微課——鞏固與提升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發現很多學生在課堂中雖然跟上了教師的講解思路,表現的很好,能夠較為輕松地解決課堂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但是一旦到了課下,特別是在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時,就會遇到困難.這種現象的存在是學生知識點掌握不牢固或者存在知識縫隙問題的直接表現.為了幫助學生在課后復習中查缺補漏,發現知識漏洞,并進一步完善化學知識結構,達到鞏固與提升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后輔助指導,促進學生主動地復習本節課知識點.
以“鋁熱反應”為例,“鋁熱反應”是一個探究性的實驗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試劑鋁熱劑、鎂條等實驗材料進行了實驗操作,但是因為從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教師在該實驗的操作中僅僅選擇了一小段鎂條,通過本次實驗教學學生基本掌握了鋁熱反應的原理與鋁熱實驗裝置,并對實驗現象進行了分析.為了加深學生對鋁熱反應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的過程錄制成視頻資料,在課下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分享給學生,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課堂知識吸收情況,選擇性地重復觀看課堂教學片段,以達到知識回顧的目的.其次,教師應利用為了給學生布置自我檢測的任務,如:
(1)為什么不同的金屬冶煉要采取不同的冶煉方法?
(2)什么是鋁熱反應?
(3)鋁熱反應的實現現象是.
(4)欲測定鐵鋁鐵鋁合金的含鋁量,將帶測定樣品溶于鹽酸中,加入適量的燒堿溶液,待沉淀全部轉化為紅褐色時過濾,在空氣中點燃,最后得到的物質是什么?經過稱量發現化學反應后所得的物質恰好與原合金質量相同,那么合金中的鋁的質量分數含量是多少?
通過微課在課后指導中的運用,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從知識重點與難點的方向入手進行鞏固與篩查,幫助高中生在課后復習中充分樹立化學知識點,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在習題解答中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升華化學教學的效果.總之,微課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新穎的教學手段,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微課的輔助教學價值,并掌握微課在化學教學全過程中的有效運用方法,善于運用微課解決化學教學中的難題,幫助高中生轉變化學學習的狀態與方式,促使學生在微課的運用下打破課堂學習時間的限制,能夠利用微課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對于提升高中生的化學學習成效,促進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鄧雪.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清風,2020(16):73.
[2]脫文鍇.高中化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11):4.
[3]樓望明.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36):64-65.
[4]陶麗紅.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05):89-90.
[5]張祥.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21):133-134.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