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禾 王子卓 張博峰 韓俊瑋
摘要:在藝術學習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藝術學習水平密切相關。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美術教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通過有效的美術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為他們的欣賞,創造等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字:初中美術;觀察能力多媒體技術;訓練策略
初中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感受美和表達美的能力,使他們能夠仔細觀察生活,品味生活中的美,并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表達,以便他們能夠反思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的想法和表達。這種感覺反映在藝術創作中。可以看出,學生創造的來源和靈感是通過觀察產生的。只有讓學生學會觀察并善于觀察,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一、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他們能夠學習分析不同的藝術品并理解這些藝術品的性質,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感受和表達美感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通過仔細觀察和深入品味,學生可以更深刻地欣賞藝術品中包含的情感,并可以在創作過程中更好地整合自己的情感。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優秀的藝術品,提高審美能力,還可以發現自己的情感,合理地將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豐富其藝術表現力。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策略
熟練使用多媒體來激發觀察的興趣。在不斷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在開展教學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對觀察的興趣,使他們對觀察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觀察并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例如,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對什么是美術和可用的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師采用了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多媒體教學模式。這種新穎生動的方式,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可以積極觀察一系列風格各異的圖片,并在比較過程中形成個人的藝術認識。營造安靜的觀察氛圍。為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安靜的觀察空間,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并確保觀察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一開始就制定規則,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保持安靜,不要喧嘩影響他人的觀察;其次,為了不限制學生的思維,老師應該在觀察活動中,只能告訴學生觀察什么,以確保觀察的效果。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分享活動,讓學生與他人分享他們的觀察結果,以便他們了解學生的觀察效果,并為以后的學生指導提供便利。教學觀察技巧。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扮演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藝術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外,還應自覺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他們的觀察水平。然而,根據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盡管許多老師已經意識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采用的方法和方法上還是存在一些缺陷。這具體反映在以下事實上,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弱抽象思維,而只允許學生進行大量的觀察交流。沒有適當指導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觀察水平無法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教會學生觀察的技巧,而不是過分關注觀察的“數量”,而要過分關注“質量”。在教授學生的觀察技巧時,筆者認為以下兩種觀察方法應該是主要的:一種是整體觀察法。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欣賞作品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時將局部內容擴展到整體,從而感受作品的整體氛圍。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作者的藝術風格,藝術思想等,并放大該部分。他們不僅可以凝視某些細節來品味,而且可以進一步探索作品的起源和特定結構,以便可以分析所有細節。整合在一起,欣賞整個工作。第二種是接觸觀察法。在藝術品中,每個細節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必須有一定的聯系,否則獨立的細節就可以產生新的作品。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親眼觀察和欣賞,并將作品的細節聯系起來,使他們真正感受到作品的內涵,欣賞作品的思想和情感。作者要表達。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還要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性,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尤其是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幫助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觀察技巧,從而提高觀察能力,促進他們的藝術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曉蘭.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南北橋,2018(9):31.
遼寧大連 大連工業大學 1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