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燕
摘要:隨著多媒體信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初中生去關注互聯網上的那些娛樂八卦新聞,卻對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名著敬而遠之。現階段的大多數學生認為傳統的名著相比較于現在吸人眼球的短視頻、課外讀物等過于枯燥乏味,其文章內容多,而且多字符偏長,所以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不高,部分學生很難能夠完整的閱讀整篇文章。本文就以部編版初中語文名著導讀部分的教學進行探討,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對名著部分進行導讀。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
前言:
初中語文教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重要時期。名著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中國名著還是外國名著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中的人情世故、文化底蘊、邏輯思維等,值得學生借鑒和參考。閱讀名著不僅可以豐富學生課外生活,也能夠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加深文學素養。不難看出閱讀名著會給我們的初中生帶來終生的益處。因此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對名著部分進行導讀。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于漪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鉆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名著導讀的意義在于,“導讀”這兩個字是有明確的主語的。教師為“導”,學生為“讀”。由“導”才能有效的“讀”。因此教師的語文名著教育教學應該結合新時代信息發展的新型資源,并結合學生的興趣關注點,利用傳播媒體,結合課內外教學內容實踐來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學生有興趣才能在名著的閱讀中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情感有很好的理解和思考,在后續的學習中才能主動的參加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多媒體閱讀名著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正確引導學生對名著進行閱讀。
例如:在課文《劉姥姥進大觀園》中,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與多媒體課堂進行相結合,利用影視作品來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教師利用多媒體通過演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服飾、頭飾)、語言的表達(哭笑聲、說話語氣的變換)、動作神情的表現(眼神、小表情、舉手投足)來重新閱讀本文。學生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專業的演員、表演、話術,以及自然環境的烘托和音樂的渲染,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對名著作品進行了解和賞析,并與課本進行比較,進行課本知識細節刻畫的補充,從而能夠對名著內容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形成自我思考的觀點。從而培養閱讀名著的興趣。
二、實現翻轉課堂,提升學生閱讀名著的能力
傳統的課堂模式無非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問一答的互動模式,教師就是教師,學生就是學生,不會出現角色互換的情況。但是這種傳統的課堂模式,學生的興趣得不到提高,注意力得不到集中,自然學習的效率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教育做出變革,加入新的課堂創意。翻轉課堂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意,課堂的傳統模式被打破,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學生反客為主,容易讓學生從教師的角度的出發,提出更加專業的問題,使之更好的融入課堂。課堂上教師充當學生向教師發出提問,教師通過課前的充分準備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回答。課后,教師對學生的翻轉課堂進行評價與糾正。是這種課堂模式越來越成熟。這種方式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擺脫傳統課堂的限制學習的束縛,學生學習的氛圍更加輕松,從而提升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例如:在《昆蟲記》一文中,使用課堂翻轉的教學模式。學生為教師,教師為學生,完成這篇科普名著的閱讀和學習。首先學生作為教師之前,需要自己自主規劃本篇名著的重點學習內容(昆蟲的種類、特點以及昆蟲的習性等),以及課堂學習的節奏,風格,以及本文展現知識的方式(是使用PPT、表格統計、影視傳播等)。這樣不僅考察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課堂上課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際的能力,還能規范其普通話的使用。課上教師充當學生像教師發出提問,教師通過課前的準備進行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回答。不僅對學生的課堂成果進行驗收,還可以鍛煉其膽量,在重要的場合中不會怯場。這種課堂翻轉的模式,讓師生的關系就更加緊密,從而提升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三、制定閱讀名著計劃,把控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
現階段的學生自控能力都很差,積極督促學生完成閱讀名著的計劃,嚴格執行計劃要求,實行獎懲的規則,是教師應該學習的名著教學思想。教師規定學生制定自己的閱讀名著的匯報表,根據自己的能力,制定自己的專屬計劃,實現個性化閱讀,還需設定組長來完成監督任務。督促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讀書計劃表的制定,讓學生有計劃不盲目的閱讀。這樣使的數量繁多的名著的閱讀任務量拆解開來,消除學生的畏難的消極心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配合使用讀書筆記,記錄名著大的深刻思想內涵,以及巨大的藝術魅力讓學生收益終生。從而把控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
例如:將班級學生分成每六人為一個小組,設定一名小組長,來監督其他學生的閱讀計劃。這個組長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組內的組員輪流擔任的。這樣每名組員都能承擔一定的閱讀量的責任。制定閱讀計劃表,要準確無誤的規定閱讀時間、閱讀量以及閱讀類型,如周一閱讀科普類,閱讀時間不得少于20分鐘,閱讀字數不得少于4000字,并有讀書筆記的記錄作為閱讀憑證。否則閱讀無效,需重新閱讀。閱讀名著是一個枯燥且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的監督和引導。因此為克服學生課外閱讀名著時產生畏難生厭等消極心理,教師應積極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更符合學生的閱讀計劃,把控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
總結:
“名著導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是一項艱巨的教學任務。古今中外的名著內容豐富多彩,文化底蘊深厚,值得教師和學生共同鑒賞。從中汲取名著中獨特的立意構思,謀篇布局,感受藝術的氣息。從中能夠產生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理解。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學生根據名著作者的啟迪,在人生中能夠少走彎路,找尋個性化人生捷徑。因此通過以上的名著閱讀的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師也能夠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提高自己的工作質量和崗位。
參考文獻:
[1]李聞紅.試析構建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模式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1,(1):35-36.
[2]周裕健.淺析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課堂教學策略[J].魅力中國,2021,(3):206-207.
四川省宜賓市高縣勝天鎮初級中學校?6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