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維
摘要:目的 分析在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將程序化護理干預進行運用的作用。方法 研究共計選入患者為80例,在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所接診,通過組內盲選的方式抽選40例患者,在術后化療的過程中展開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在為剩下患者護理時則展開程序化護理干預,即觀察組。分析患者的恢復情況。結果 結合對兩組患者在化療治療過程中的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等對比,觀察組均存在優勢,P<0.05。結論 在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將程序化護理干預進行運用,可以有效保障對該部分患者的護理效果,幫助患者恢復。
關鍵詞:程序化護理;乳腺癌手術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ole of programm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car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1. 4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by blind selection in the group. Routine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as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procedu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remaining patients, name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was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dvantag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gramm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car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patients' effect and help patients recover.
Key words: programmed nursing; Breast cancer surgery
乳腺癌屬于當前婦科最為常見的病癥類型,在中老年女性群體中保持有較高的發生率,且結合臨床近幾年的接診情況可以發現,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乳腺癌患者的數量正以較快的速度在增加[1-2]。該部分患者在術后多需要接受化療治療,為有效保障對該部分患者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就側重對程序化護理干預在該部分患者護理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共計選入患者為80例,在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所接診,通過組內盲選的方式抽選40例患者,在術后化療的過程中展開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在為剩下患者護理時則展開程序化護理干預,即觀察組。在患者組成方面,對照組年齡在33—58歲間,對應均值為(48.12±1.38)。而觀察組年齡在34—59歲間,對應均值為(46.27±1.09)。對比以上數據,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術后化療的過程中各方面護理干預工作都遵照臨床護理規定進行展開,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在化療過程中生命指標的變化情況,分析是否存在異常并告知患者在恢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而在對觀察組進行護理時則需要將程序化護理干預展開運用,干預措施如下:(1)化療前干預。在接受化療治療前,多數患者出于對治療有效性以及自身恢復情況的擔憂會存在有一定的負面心理,多表現為焦慮、緊張等。護理人員則需要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展開針對性疏導,促使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2)治療中護理。在進行化療治療時,護理人員需要耐心為患者講解術后化療治療的主要作用以及有效性等,促使患者對自身的治療方案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同時,并告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以免患者過于擔憂。(3)治療期間護理。在給藥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評估患者是否存在有異常癥狀,適當增加巡查頻率。告知患者若出現有不適癥狀則需要立即告知對應醫師進行處理。
1.3觀察指標
研究中需對兩組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展開統計,其中心理狀態需按照SDS、SAS量表評估,而生活質量則按照SF-36量表評估。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和兩組有關的數據都按照SPSS19.0進行處理,通過t對計量數據檢測,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SAS量表評分上,觀察組為(30.83±1.37),對照組則為(36.46±1.88),對比t=11.737,P=0.001<0.05。在SDS量表評分上,觀察組為(31.02±1.66),對照組則為(37.82±1.99),對比t=14.029,P=0.001<0.05。在生活質量上,觀察組為(79.56±3.27),對照組則為(70.31±2.01),對比t=15.732,P=0.001<0.05。
3討論
乳腺癌屬于對女性健康威脅性較大的病癥類型,在我國一直保持有較高的發生率。在臨床對應治療方案逐步完善的情況下,該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已經在絕大程度上得到提升。該部分患者多需要進行術后化療治療,確保對體內癌細胞徹底進行清除,治療周期相對較長。為促使患者得到有效恢復,在治療的過程中更需要做好對應的護理工作。
將程序化護理運用到對該部分患者治療中,結合患者的治療情況展開針對性護理,可以對患者在恢復過程中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改善,并提升患者恢復期的生活質量。結合觀察可見,在程序化護理的作用下,確實可以有效保障對該部分患者的護理效果。
總之,在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可以將程序化護理干預進行運用。
參考文獻
[1]王小婷.院內舒適性護理及院外延伸服務在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07):179-181.
[2]莫曉娟.互動達標護理在乳腺癌術后化療中的應用效果[J].醫藥與保健,2020,028(003):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