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
摘要:目的:分析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治療牙周病的效果。方法:入組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共100例,數字表隨機分組,對照組的患者進行了常規治療,觀察組采取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牙周袋深度、根分叉水平探入的深度、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牙周袋深度、根分叉水平探入的深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治療牙周病患者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提高牙周健康水平,值得推廣。
關鍵詞: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牙周病;效果
口腔臨床上常見牙周病。牙菌斑、牙齒解剖危險因素、遺傳因素、內分泌紊亂、吸煙等都是導致牙周病的主要因素。牙齦炎、牙齒松動、牙齦炎等癥狀,常伴有疼痛,易復發。如不及時治療,不利于口腔健康,會給患者身心帶來不良影響。牙周皮瓣手術、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是目前臨床治療牙周病的主要方法。前者廣泛應用于臨床,并有一定療效。目前臨床研究表明,牙周皮瓣手術效果好,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不利于患者康復,安全性較低。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對牙周病患者,臨床效果理想[1]。本研究入組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共100例,數字表隨機分組,對照組的患者進行了常規治療,觀察組采取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牙周袋深度、根分叉水平探入的深度、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探索了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治療牙周病的效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入組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共100例,數字表隨機分組,其中,對照組男/女:26/24,年齡27-72(37.12±2.34)歲。慢性牙周病患者20例,牙周膿腫11例,侵襲性牙周病患者19例。觀察組男/女:28/22,年齡29-73(37.34±2.91)歲。慢性牙周病患者20例,牙周膿腫10例,侵襲性牙周病患者20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
1.2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進行了常規治療,采用改良的牙周切口,將牙齦與下層組織分離,形成牙周組織瓣,充分暴露病灶。術后及時刮去炎性肉芽組織,用5%檸檬酸、0.9%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根面。沖水后縫好根面,遵醫囑服用消炎藥,術后拆線。
觀察組采取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治療。常規翻轉組織瓣,充分暴露牙槽骨缺損區,分離牙齦組織瓣暴露區。拔除根莖表面炎性肉芽組織,用5%的檸檬酸沖洗2~3分鐘。把根面弄平,用0.9%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將組織再生材料放置于缺損區域,并對其壓迫。成形后,放入膠原膜,按實際情況修補。在牙槽嵴2毫米以上,膜根達到釉質與骨緣的邊緣。齒齦組織瓣修復縫線。在傷口外層涂油紗布,用牙周膜有效保護傷口。7天后取出栓塞劑和縫線。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牙周袋深度、根分叉水平探入的深度、總有效率、不良反應。
1.4療效標準
顯效:牙齦出血、牙齦炎癥、牙周松動和牙周袋等臨床癥狀消失,X線檢查顯示正常;有效:牙齦出血、牙齦炎癥、牙周松動和牙周袋等臨床癥狀改善,X線檢查顯示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X線檢查無變化。100%-無效率=總有效率[2]。
1.5統計學方法
SPSS23.0軟件處理數據,牙周各項指標采取t檢驗的方式,總有效率x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結果
2.1治療前后牙周袋深度、根分叉水平探入的深度比較
治療前二組患者牙周袋深度、根分叉水平探入的深度比較,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牙周袋深度3.56±0.21mm低于對照組4.51±0.67mm,根分叉水平探入的深度3.24±0.21mm低于對照組的5.54±0.26mm,P<0.05。
2.2牙周病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牙周病總有效率98.00%高于對照組牙周病總有效率80.00%,P<0.05。
2.3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牙周病治療不良反應有1例感染,1例牙齒松動,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24.00%,其中,感染有4例,牙齒松動5例,排異反應3例,80.00%,P<0.05。
3討論
牙菌斑、創傷性咬合、內分泌失調是導致牙周炎的常見原因。有關研究表明,牙周病是反復發作和發展的。若處理不當,會引起牙周疾病,破壞口腔咀嚼功能,影響健康。為此,應尋求有效的干預措施,以修復牙周疾病,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在目前口腔醫學中,牙周炎是一種易引起成人牙齒脫落的疾病。促進受損牙周組織再生是臨床治療的主要原則,不僅能保證口腔健康,而且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牙周組織的抗病能力[3-4]。
牙周翻瓣手術是牙周病常見的治療方法。牙齦、下骨組織的分離主要通過皮瓣對牙齦組織和肉芽組織的分離。手術效果好,但手術后感染的風險較高,容易引起牙齒松動等并發癥,不利于病人康復[5-6]。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是一項臨床應用較新的技術,其目的是通過對牙齦上皮細胞的屏蔽,防止牙齦上皮細胞與牙根表面結合,協助牙周損傷部位重建與再生。應用引導組織再生材料在治療過程中可有效指導骨再生過程,其骨誘導活性十分顯著,可促進治療早期新骨快速形成。這一技術為牙周損傷的修復提供了空間,并且可以與牙根表面形成緊密的粘連。牙周引導再生膜可使牙周膜細胞向根方向移動,且有明顯的趨化性。增殖牙周膜細胞不僅具有磷酸酶活性,而且能產生骨蛋白和骨吸收抑制物,在促進骨形成和抑制骨分解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了保證引導組織再生的良好效果,術前合理選擇適應癥,術中注意以引導組織材料充分覆蓋牙齦瓣[7-8]。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牙周袋深度、根分叉水平探入的深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治療牙周病患者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提高牙周健康水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許凌.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治療牙周病的臨床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J].罕少疾病雜志,2021,28(01):12-14.
[2]賀中基,楊曉丹,王文君,于爽.牙周引導組織再生術用于錯(牙合)畸形伴牙周病治療的效果[J].中外醫療,2020,39(21):38-40.
[3]李瀟,引導性牙周組織再生術在牙周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2020-07-06.
[4]劉亞楠.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在牙周病治療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 2020,33(05):107-108.
[5]楊艷霞.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在牙周病治療中的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5):89-90.
[6]李瀟,徐丹丹,臧思爽,張瑞,劉金明,呂銀鵬.引導性牙周組織再生術在牙周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23):2954 -2955.
[7]王廣華,劉靜靜.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治療牙周病的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03):75-76.
[8]朵開偉.牙周引導組織再生技術在牙周病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甘肅科技,2018,34(0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