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桂
摘要:在傳統高中物理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物理這一學科的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入德育因素,推進高中物理學科的德育融合教學模式,導致高中物理學科德育仍然停留在“碎片化”和“散片化”的狀態,沒有進行很好的融合。基于此,本文結合物理教學實踐,探討了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的德育融合推進方法和策略,以期為一線工作教育者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中物理;德育融合;推進
前言:
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是高中教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培養高中生核心素養和道德思想的重要載體。然而,現今高中物理這一學科的教學的效果可反映,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既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又欠缺提高實質上的道德思想的培養,這些不良的教學質量都違背了新課改下的高中物理學科要求。針對這類情況,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加以重視德育融合教學原則,采取從實際出發,利用多種形式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質量。
一、基于德育教學理念,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新時期高中物理教學課程一線教師應堅持學科德育融合的理念,通過對學生興趣愛好進行響應來增強高中物理教材本身的德育元素和氣息。這一措施的重要意義在于,學生能夠在濃郁的德育教學氣息中對相關道德法治問題進行深入探究與思考,從而以更為積極、樂觀的態度接受相關學科德育融合教育,以更加主動自覺、合理有效的方式完成學生自我思想道德的培養、物理思維和思考方式的形成,所以教師應注重高中物理課程的素材選取對學生的思維啟發作用。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教師可巧妙利用極富吸引力的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中融入學科德育理念,帶動學生的思維主動性,引導學生自覺圍繞課堂進行思考,從而樹立起自覺的道德法治觀念。
例如,在教學“天體運動”這一物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力量,為高中學生展示有關我們中國航天史的相關視頻和錄像,例如中國的航天的發展歷史和我國著名的航天員們在太空上授課的視頻,讓學生頓感祖國的強大和科技的神奇當中,讓高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愛上物理學科,讓高中學生樹立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再如,在教學“原子物理”的相關課程時,高中物理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我國的導彈之父鄧稼先先生的相關故事,如鄧稼先先生為了報答我們的祖國,堅持放棄了美國的優越條件和待遇,堅決回到我們祖國的懷抱中;為了制造出可以把我們中國的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世界先進水平中的原子彈和氫彈,鄧稼先生冒著遭受核輻射的危險,舍己為人,始終堅持物理科研工作。這兩段優秀的愛國科學家的偉大壯舉,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學家們為了科學百折不饒不惜犧牲的優秀品質和愛與勇氣并重的愛國精神。這樣的高中物理學科德育融合教學模式的推進,不僅僅可以拓展高中學生的物理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德育觀念,為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未來國家棟梁奠定了殷實的基礎。
二、增加物理實踐活動,學習科學精神
高中物理學科屬于實驗類科學,只有通過高中物理實踐教學,高中學生才會
真實地感受到如何在物理實踐中利用科學的態度來看待物理問題,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物理實踐問題,才能達到培養和提升學生尊重事實和勇敢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例如,在教學“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這一課的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高中學生布置開放性的物理探究作業。教師可以首先根據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來將學生分為多個物理學習小組,讓小組采用控制變量法來探究究竟有什么因素會影響電阻的大小,讓小組學生在物理實踐中采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進行物理探究實驗,通過物理交流和溝通,通過自己的努力挖掘物理真相。這種物理實踐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將德育理念融入高中物理教學課堂,可以高效地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勇往無前、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索精神。
三、改善師生關系,以身作則
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理念導致了愈發疏遠的師生關系,非常不利于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的德育融合的有效推進。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積極地增加與高中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教學和學生之間的友誼,從而為更好地進行教師基于德育融合教學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學工作奠定殷實的基礎。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與學生平等自由地討論課堂問題,更多地做學生的啟蒙者和引導者,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灌輸者。
首先,高中物理教師在給高中學生解釋和介紹愛國科學家的偉大事跡的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地對學生進行說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講解,將德育觀念滲透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的方方面面。一般來說, 高中學生都非常喜歡聽物理故事,但是他們更愛講他們自己知道的故事,在這個時候,授課教師就應該放寬對他們的管理,充分地滿足學生在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中的表現欲,讓學生在講解物理故事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共鳴,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再者,在教學那些耳濡目染的“爛大街”的物理知識的時候,教師不要直接對學生進行陳述,教師要對這些高中知識進行加工或者整理。例如,教師經常講解的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因為被一個蘋果砸中從而發明“重力”這一物理概念的物理故事,如果教師再次對這一個故事進行故事重述,那么就很容易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從而導致高中學生對這一充滿了德育教育意味的物理故事失去了興趣和熱情。因此,這時高中物理教師就可以積極地轉變他們的教學觀念,讓學生自己充分地發揮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里去設想“重力”被發現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切身地體會科學的物理研究技巧和方法。
總結:
總之,有效的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不僅僅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儲備以及物理實踐能力,還是能夠提高學生道德思想。基于德育融合理念,高中物理教師可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訓練方法,鼓勵學生積累物理知識和反思現實生活,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高中物理知識,實現個人物理思維能力、物理實踐能力和道德思想的不斷提高,從而為個人未來的學習與成長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宏增.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1):180-181.
[2]孫利元.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0,6(7):48-49.
新疆阿克蘇市高級中學 8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