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實踐是支持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宗旨,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然和社會的大課堂中學習對其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為此,我在課堂上在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
關鍵詞:實踐、核心素養(yǎng)
一、立足校內課程資源,落實地理實踐能力
地理校內資源指學校范圍內可作用于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校內教材、設施、地理師生等。豐富多樣的地理校內資源,為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提供充足的條件。
1.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可通過現有的儀器演示、音像圖片等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如在講授“地球運動”時,視頻演示或地球儀演示,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地理知識,還有助于提升地理觀察能力。通過學校史地教室,充分利用相關設備也可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
2.更為重要的是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校實際,創(chuàng)設課程資源和地理情境,促進學生的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進而獲得知識和能力。我在教授《世界氣候類型》時,把學生和教室當做地理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參與,教學效果良好。
本節(jié)課設計的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各種氣候的分布和成因與緯度、海陸、地形等關系密切,雖然有地圖能直觀的顯示這些要素,但在錯綜復雜的空間要想清楚的理解各種氣候的現象、成因及分布規(guī)律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在其他班級采取了游戲活動的方式,把學生當做地理資源,把整個班級當成了亞歐大陸,定講臺為北方,讓學生分成各小組,按地圖確定空間位置和大致輪廓,利用教室里的實物作為地理摸具,討論并確定自己的小組應該處于什么樣的氣候類型,為什么?最后,還要讓小組之間輪換位置,使學生能全面掌握各種氣候的分布、特點、成因及規(guī)律。通過這樣直觀的情景式教學活動,學生對氣候現象有了親身的體驗能理解氣候的多方面的知識,并且記得牢,不容易忘。
課堂上,設計虛擬地理考察路線,掌握地理知識,思考地理問題。我在中考復習中,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yè)。美國的杰克和英國的凱恩分別從本國出發(fā)到中國參加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從地中海到非洲草原;從印度到馬來群島;從五大湖到西伯利亞……一路上所接觸的自然和人文風光各不相同,通過課件展演不同的地理風光,將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其關聯性思考融入其中,學生經歷了一個特殊的旅游,豐富了自己的視野,也收獲了很多的地理知識,鍛煉了地理思考能力。
二、積極結合校外資源,拓寬地理實踐路徑
1.收集地理信息
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們的學生尤其是農村的孩子不可能有很多機會直接接觸地理資源,因此教會學生通過網絡、電視或廣播、圖書、報刊收集地理信息。這種方式也應該成為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
2.繪制地理模型
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講明白,直觀的地理教具再好用不過。地球儀上的經緯線以及相互交織成的經緯網這部分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強,學起來較為困難,單用語言和課本插圖很難收到好的效果。我在講授前,先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yè)。根據學生分組,利用空閑時間用乒乓球做地球,自制簡易地球儀。制作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制作不僅掌握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結合學生的教具,引導學生理解一條經線和一條緯線在地球表面就有一個交點,可以確定這個交點的位置,從而理解經緯網的作用。
如在教學地球陸海知識關聯內容時,也可由學生自行制作卡片,運用不同符號、圖標、圖案等記錄洲、洋、板塊等主體分布、面積,從而對地球陸海分布完成生動展示。
3.開展地理調查
首先是著眼于鄉(xiāng)土地理調查。鄉(xiāng)土資源離我們最近,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我在教學中,曾帶領學生到“愉悅家紡”企業(yè)社會實踐,了解企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勢,結合地理課本上學習到的影響工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資源、交通、市場、科技等)展開討論,加深對地理綜合思維和人地關系的理解和應用。學習“人口與聚落”時,讓學生就本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現象展開調查,同學們很感興趣,他們調查的“留守兒童生活”“農村閑置房屋拆遷”“農村養(yǎng)老”“進城子女上學”“亂占耕地”等等,很有價值。
在以上地理調查過程中,學生們開始關注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逐漸學會了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發(fā)現地理,進而培養(yǎng)地理核心素養(yǎng)。
3.積累實踐成果
教會學生利用不同的形式積累地理實踐成果,同時對成果進行評比獎勵,結合學習小組積分制度加以評價。通過地理實踐活動的展演,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并學會與他人分享,成就自我。
近幾年來,我在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做了一些嘗試,但不夠系統(tǒng),也缺乏創(chuàng)新。但幾年的實踐讓我我更加深刻認識到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是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內容。我們地理教師應該在課程改革中積極探索和推進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要大膽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引領學生積極落實地理實踐,提升地理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燕梅. 淺談初中地理區(qū)域認知能力的提升方法[J]. 文理導航(上旬), 2018, 000(016):P.69-70.
[2]杜家偉. "談地理實踐力的課堂教學落實路徑."?地理教學?000.013(2017):43-45.
山東濱州高新區(qū)中學,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