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 吳坦
中圖分類號:G811.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1-006-02
摘? 要? 如何配置公共體育資源關系到政府對公共體育服務購買工作的成效,同時還關系到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未來。所以,結合“全民健身”這個主題來對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具有較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分析了目前公共體育服務配置中存在的一些客觀問題,如文件的指導性還需進一步增強,一些社會組織和服務模式較為落后,服務配置不夠均衡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夠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強政府的資金支持力度,探索多元化購買行為,支持發展社會體育組織,建設各地區相互扶持關系,建立專門的政府資金,設計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以期完善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工作。
關鍵詞? 全民健身? 資源配置? 公共體育服務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體育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如今,人們對體育發展的觀念正在從傳統的競技體育向全民健身方面轉變,人們對公共體育資源的需求逐漸增強。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問題,我國公共體育資源分配還不均衡,不能全面滿足人民群眾的體育健身需要。因此,我國制定了全民健身的計劃和綱要,力求系統地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相關文件的出臺為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發展和全民健身事業的推進提供了堅強的政策扶持和理論支撐。雖然相關部門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保障全民健身事業的快速發展,但從實際效果看,全民健身事業和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工作還存在若干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工作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夠為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地發展提供一些的參考。
一、全民健身的背景
為了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增強全民健身意識,促進和諧社會發展,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國在199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同時還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公共體育和全民健身的觀念從此和普通百姓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系。《全民健身計劃》以全體人民為中心,以青少年和兒童為規劃重點,以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共同協調,為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努力。2015年,國務院又頒布相關文件,將全民健身事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從而在我國形成了全民健身潮流。
(一)公共體育服務的概念
公共體育服務也可以稱之為體育公共服務,是公共體育組織與相關服務人員為保障社會公眾可以進行相關體育活動提供的相關產品和體育服務,形成體育產品體系。體育產品包括實體和虛擬兩種類型,這兩種類型都是以體育服務為核心的產品,都包含有體育服務的內容。由于公共體育服務是面向全體社會人員的體育服務,因此具有普遍性。公共體育服務不同于競技體育,其是全民共同享有的服務體系,不以個別體育成績的優劣進行區分,所以具有公平性的特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公共體育服務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具有動態性的特色。
(二)公共體育服務資源
公共體育服務資源是指公共體育服務所有要素的總稱,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公共體育服務資源是公共體育服務得以實現的支撐,包含了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勞動創造的服務資源。
二、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指導文件需要進一步完善
為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政府的職能轉變,推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和發展,提高基層社會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我國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這些政策支持在具體的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是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工作沒有專門的文件對其中的購買服務提供政策支持,導致了政府在進行公共體育資源購買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政府的購買工作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發展的公共體育服務需求,影響了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和推進。這需要相關政府部門予以重視,盡快出臺公共體育資源購買的專門政策性文件。
(二)資源配置方式跟不上時代發展需要
由于體育社會組織受到體制機制的束縛,每個組織都隸屬于上級政府。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將相關體育社會組織以下屬單位看待,體育組織進行的相關活動需要得到上級政府的支持,如此就使體育組織的自由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組織主題是社會體育組織,組織與政府之間的依賴關系較為緊密,這就對其自主提供社會體育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相關政府部門在推進社會體育組織發展的過程中出現效率不高,撥款力度不夠等現象,造成社會購買公共體育模式的升級和改革情況受到阻礙。
(三)社會組織力量不夠強大
我國體育社會組織缺乏必要的獨立性,發展受到上級政府部門的制約,具有購買能力的社會體育組織數量較少,大部分社會體育組織存在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同時,不同地區的政府部門財政收入情況有較大的差距,導致社會體育組織的服務水平存在較大不同。我國體育社會組織的建設和發展需要通過政府的層層審批,依附于政府的管理,導致一定程度的效率低下的問題。在這樣的環境情況下,社會體育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難以形成社會影響力。所以,政府部門和相關體育社會組織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為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建言獻策,為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工作的進步共同努力。
(四)地區性差異較大
我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國仍將長期處于發展中國家階段,各地的經濟發展還存在較大差異,如湖北省省會獨大的局面還將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就導致了湖北省內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狀況有較大的差異。省會武漢相對于其他地級市的社會體育組織發展和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資源無疑是較為完善和豐富的,但是如恩施等偏遠地區的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要解決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問題急需找到原因所在,進行針對性和差異化的分析,轉變政府職能,即由傳統的政府以行政權力指導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轉變為政府、體育組織和社會力量合作協同,實現公共體育服務的供需市場。但因為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政府在職能轉變過程中因為資金較為緊張、人員配置不夠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程度低等原因,均會造成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工作的改革和發展較為滯后的現象,由此導致政府職能轉變的適應性較差。
三、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的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部門要加強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工作的頂層設計,針對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工作制定專門的政策法規,制定具有指導性質的文件。這些文件和相關法律法規需要符合政府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發展需要,符合不同地區實際的發展情況。指導文件要有針對性和具體性的措施,提前預判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預案,保證政府在進行公共體育服務資源購買工作時能夠明確指導文件和法律法規,以期在發生個別違法違規現象時能夠有法可依。
(二)探索多元化的購買模式
多元化的購買模式既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也符合體育組織健康發展的需要。政府應該重視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探索多元化的購買模式。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探索政府指導,社會體育組織自主規劃,社會力量合作的購買模式,保證社會體育組織能夠實現一定的自由行和自主性。同時,還可以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在政府的指導下實現合作共贏。而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則可以探索幫扶政策,讓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幫助欠發達地區促進公共體育資源購買工作的推進,將一些先進的工作經驗和優秀的人才借調至欠發達地區,幫助這些地區推進工作,盡最大努力,完善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工作,優化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方式,實現公共體育資源購買工作的全面升級。
(三)扶持壯大社會體育組織
我國是一個體育大國,擁有種類繁多、層次繁雜的各類社會體育組織。由于受到政府審批等各層的限制,這些社會體育組織對政府的依賴程度較大,政府在進行公共體育資源購買工作時會遇到一定程度的購買困難。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政府進行職能轉變,將政府事務和體育組織事務有效區別,明確政府職責和社會體育組織工作范圍的界限,促進社會體育組織積極參與社會體育工作,出臺支持社會體育組織發展的相關文件法規,加大政府資金投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創造一個有利于社會體育組織發展壯大的環境。
(四)設立專項資金
我國發展不平衡,一些省份如湖北省省會獨大的情況較為突出,這就要求政府能夠區別對待不同地區的社會體育組織發展情況,設立專項資金,通過資金扶持的辦法,幫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鼓勵經濟發達地區幫助欠發達地區發展。在公共體育資源購買工作中,專項資金要向欠發達地區有效傾斜,縮小區域差距,努力實現體育服務資源的均等化,讓更多百姓受益。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社會公平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民健身戰略深入實施的大背景下,群眾體育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較為突出。這就需要相關政府部門轉變職能,實現體育組織和政府工作的相對獨立,保障體育組織發展的主體性,探索多元化的配置工作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加入,對欠發達地區要加大扶持力度,設立專項支持資金幫助欠發達地區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工作的推進,最終實現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均等化,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工作成果,進而全面推進健身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望,劉哲,張宇.揚州市公共體育服務PPP供給的建設困境及政策建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08):204-205.
[2]張鳳彪,王家宏.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績效評價實證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44(11):44-54.
[3]吳宗仁,吳本連.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現狀審視與發展策略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9.
[4]吳秀云,趙元吉,劉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公共體育服務供需矛盾及其調和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0(01):18-22.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一般項目“全民健身背景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監督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9GB142。
武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