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
摘要:目的:分析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20.01月-2021.01月本院收治的口腔種植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實驗組(附著齦重建治療模式)和對照組(常規治療模式)。比對種植成功率和患者牙齒臨床指標。結果:實驗組48/50(96.00%)種植成功率高于對照組42/50(84.00%)(P<0.05);實驗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口腔種植修復治療中,引入附著齦重建模式,能夠提升種植成功概率和牙齒指標。
關鍵詞:口腔種植修復;附著齦重建;種植成功率;臨床指標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ttached gingival reconstruction in oral implant repair.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 100 patients with oral impla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ttached gingival reconstruction treatment mode) and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ode). The implant success rate and clin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48 / 50 (96.0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42 / 50 (84.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linical index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ttached gingival reconstruction model can improve the implant success rate and dental index.
Key words: dental implant repair; Attached gingival reconstruction; Planting success rate; Clinical indicators
伴隨著國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提升,越發地關注口腔健康程度,針對于牙列缺失的患者來講,一般都運用口腔修復種植治療模式,不但能夠保障牙骨和種植體可緊密連接在一起,還可以確保修復效果顯著提升,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2]。但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環節中患者種植體四周的軟組織會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導致口腔修復的效果不佳。對此,在開展治療的時候,需要將附著齦重建引入其中,從而保障對軟組織處理的效果有所提高,提升修復成功的概率?;诖?,本文將主要分析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01月-2021.01月本院收治的口腔種植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39.42±5.12)歲;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39.54±5.02)歲,一般資料,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組內患者接受傳統不翻瓣技術治療,麻醉后于患者的牙槽嵴頂偏腭側做切口,向后翻瓣黏骨膜,刮除拔牙窩纖維結締組織,對牙槽嵴頂進行鉆磨,定向逐級鉆孔,制作種植窩后對其進行反復沖洗,將骨碎屑清除,做降溫處理,為患者制作種植窩的時候,注意唇頰側骨板的保護,探查骨壁穿孔,沒有問題后旋入種植體,縫合切口,七天之后拆線,種植后3個月安裝永久基臺,修復上部結構。
1.2.2實驗組
組內患者接受附著齦重建治療模式,具體為:首先,需要將患者附著齦喪失的部分開展檢查,對患者損失的牙周進行針對性處理,確保附著齦重建的質量可顯著提升。還需要實時的監測患者附著狀況,對手術之前和之后附著齦的寬度測量,在手術的過程中,需要給予患者局部麻醉和消毒,牙槽嵴頂略偏舌腭側一字型切口(保留鄰牙齦乳頭),可增加頰側近遠中垂直切口,用梯形方式對種植部位處舌腭側附著齦往頰側進行調節,上愈合基臺,對種植牙頰側牙齦用滑動調節的方式進行調節,最后用可吸收線對其進行縫合及固定,而后開展后期的操作。
1.3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種植成功率,成功率越高,臨床效果越好;臨床指標:牙槽嵴骨吸收量、紅色-白色美學標準(PES-WES),牙槽嵴骨吸收量越少,PES-WES評分越高,證明臨床效果越好。
1.4數據處理
本文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型指標通過例(n\%)進行表示、再通過x2進行檢驗,計量型的指標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采用t檢驗。P<0.05表示存在明顯差異性。
2結果
2.1對比種植成功率
實驗組48/50(96.00%)種植成功率高于對照組42/50(84.00%)(P<0.05),見表1.
2.3對比臨床指標
實驗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幾年來,根據臨床的數據信息統計分析得出口腔疾病的患者,發病的概率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促使口腔種植修復技術受到廣泛運用,尤其是在牙齒缺失疾病治療中。附著齦重建。模式能夠顯著地提升口腔修復治療效果。狀況的出現一般都是因為附著齦能夠顯著地降低患者粘膜肌纖維活動中存在的應著力,可以保障齒緣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從而有效地降低患者在刷牙的時候亦或是咀嚼食物的時候會對牙齦造成的刺激,確保種植體的組織能夠處于健康和穩定的狀態之下,保障種植體具有較高的美觀度,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林.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J].科學養生,2021,24 (1):190.
[2]張勝楠,趙暉.在口腔種植修復中進行附著齦重建術處理對附著齦寬度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