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229塊蒸汽驅回字形井組自2015年底轉入蒸汽驅開發,轉入初期各項開發指標生產正常,2017年受鉆井、天然氣壓力低、水壓低等多方面影響,井組注汽量一直處于欠注狀態,導致油井受效變弱,開井數減少,日產油量降低,開發效果變差。本課題通過對井組開發情況重新評價及動態分析,注汽井方面恢復注汽井正常注汽,生產井方面對受效減弱井實施吞吐引效,并堅持“一線井控液防汽竄、二線井提液促連通”,的總體調控思路,改善井組整體開發效果。
關鍵詞:回字形井組;蒸汽驅;杜229塊
1研究區概況
杜229塊回字形井組共8個井組,目的層為興Ⅲ3、Ⅳ組,采用‘回字形’井網,總井數79口,其中注汽井8口,生產井71口,含油面積0.45km2,地質儲量165.5×104t。
回字形井組1999年投入試采,采用直井蒸汽吞吐開發。通過2年產能建設實現區塊快速上產,2001年產量達到高峰8.0×104t,由于沒有新井投入,受套變出水影響,穩產時間短,產量遞減快,到2012年產量下降到2.3×104t,進入吞吐開發后期,2013年完善井網后,井組實現重新上產。經過兩年整體預熱完成轉驅。轉驅后階段累產油18.9×104t,油汽比0.24,采出程度10%。
2目前存在問題
2.1長期欠注連通性變弱,開井數降低
2017年受鉆井、天然氣壓力低、水壓低等因素影響,2017年平均日注汽量僅為330噸,對比正常設計日注汽量少510噸。長期欠注,導致注采井連通變弱,開井數呈下降趨勢。
根據溫度壓力監測顯示,目前井組熱連通較弱,井底流壓基本保持平穩,但溫度較低,目前生產層位只有90-150℃,地層壓力3.0-3.5MPa。
2.2長期欠注日產油量下降
由于長期欠注,導致蒸汽驅液量、油量下降。日產液量由1195t/d下降到1014t/d,最低到880t/d。日產油量由193t/d下降到150t/d。通過對一二線井的分別分析發現,一線井日產油量保持平穩,二線井日產油量下降明顯。
3主要研究內容
3.1注汽井恢復正常注汽,保證正常驅替
針對長期欠注導致產液量、產油量下降這一問題,首先對中心注汽井恢復正常注汽,日注汽量由350t提高至740t,彌補地層虧空,保證正常驅替。注汽井套壓由2.5MPa升高到3.8MPa,地層壓力恢復。
3.2實施吞吐引效,促進注汽井和油井連通
針對日產油量下降這一問題,2018年積極組織實施的40井次吞吐引效措施,其中一線井12口,二線井22口。階段注汽13.7萬噸,階段產油2.9萬噸,油汽比0.21。
措施實施后,開井數提高,由10上升至26口;日產油量大幅度上升,由52t/d上升至124t/d,日產油量提高72t。
3.3調整一二線油井工作制度,減少平面矛盾
通過注汽井恢復正常注汽和生產井實施吞吐引效措施后,井組日產液量得到提升,但隨之井組含水和溫度也明顯上升。
通過對一二線井分別進行分析,得出引起高含水的原因有以下四種:
(1)吞吐引效初期
(2)低效井動用
(3)采出程度高
(4)汽竄影響
為促進井組均勻受效,根據“一線井控液防汽竄、二線井提液促連通”的總體調控思路,分兩批次集中對高含水井進行生產制度調整,其中對靠近斷層汽驅效果一直較差的杜32-45-49、杜32-44-48、杜32-46-48三口井實施停關。
實施措施后,調沖次井總體沖次由5次降4次,含水由95.6%降到94.4%。“回字形”井組的生產指標表現出:沖次、日產液量下降,含水下降由91.8%降到87.7%,日產油量上升由137t/d上升到175t/d。
4實施效果及經濟效益評價
4.1實施效果
(1)恢復注汽之后,有效的彌補了地層虧空,增強了井組各井之間的連通性。
(2)通過吞吐引效措施有效的改善了受效減弱井的生產效果,同時補充了井組的產油量。
(3)通過對低效高含水井的調控,井組的綜合含水率得到了控制。
通過從4月份開始連續不斷的多措施聯用,蒸汽驅“回字形”井組復注之后取得了較好的生產效果,與2017年對比,日產液量由1224t/d提高至1373t/d,日產油量由145t/d提高至176t/d,恢復了正常生產水平。
4.2經濟效益評價
根據目前生產效果,累計增油1860t,根據經濟效益計算公式:E=(1-30%)×F×Q×(P-T-C)-I計算出創經濟效益140萬元,經濟效益較好。
5結論
(1)蒸汽驅井組中心注汽井若長期欠注將會導致注采連通減弱,井組開發效果變差,對蒸汽驅的正常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2)通過注汽井恢復正常注汽和對受效減弱的生產井實施吞吐引效措施可有效提高井組日產油水平,改善井組生產效果。
(3)針對汽驅過程中出現因汽竄和受效弱的高含水井,采取“一線井控液防汽竄、二線井提液促連通”的調控思路,科學調整生產井工作制度,可促使井組向好的開發趨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大勝,胡新正,孟強,等.杜229塊超稠油油藏二次開發潛力研究及認識[J].特種油氣藏,2007年,第14卷第6期:35-39.
[2]胡新正.曙光油田杜229塊蒸汽吞吐后期轉蒸汽驅試驗技術[J].特種油氣藏,2009年,第16卷第5期:61-65.
[3]符躍春.杜229塊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轉蒸汽驅試驗可行性研究[J].特種油氣藏,2009年,第16卷增刊:37-39.
[4]李偉瑞.杜239塊稠油油藏吞吐后期轉蒸汽驅開發可行性研究[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2年,第26卷第4期:88-90.
[5]王春生,王旭,趙云婷,等.蒸汽驅注采井網對比優化設計[J].特種油氣藏,2014年,第21卷第1期:92-95.
作者簡介
李正威(1984-),男,工程師,2008年畢業于大慶石油學院資源勘查專業,目前在遼河油田特種油開發公司采油作業三區從事油藏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