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靜
摘要:超稠油油藏受油藏特征影響,原油粘度高,開發中低周期開發效果較差,油井吞吐生產時間短,作業熱采頻繁,受超稠油出砂嚴重影響,油井井下技術狀況差等一列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塊油井的有效開發。經過對油藏特征進行系統認識,分析開發特點,研究油井套損原因,實施針對性綜合治理技術研究,恢復油井產能,改善區塊開發效果。
關鍵詞:超稠油油藏開勁旅側鉆套壞管外竄槽
前言
A塊為超稠油油藏,開發目的層為興隆臺油層,2003年投入開發,受超稠油油藏特性影響,開發中出現吞吐周期短、油井注汽干擾現象逐步加劇、出砂問題嚴重、井下技術狀況差、吸汽不均、低周期開發效果較差等一列些問題,油井出現管外竄槽、套壞等井況變差現象,制約了區塊整體開發水平提高,為解決開發矛盾,通過對油井套管損壞機理研究,并實施修復,恢復油井產能,取得較好開發效果。
1區塊概況
A塊位于遼遼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構造形態為四周被斷層夾持的由北西向南東傾斜的單斜構造,開發目的層為興隆臺油層,興隆臺油層儲層埋藏淺,壓實作用弱,結構疏松。儲層物性一般較好,屬高孔隙度、高滲透率儲層。興Ⅰ~Ⅳ組平均孔隙度為32.4%,滲透率為1664×10-3μm2。縱向上興Ⅳ油組物性相對較好,其次為興Ⅲ、Ⅱ油組。
本區為湖盆邊緣近源淺水扇三角洲沉積模式,位于扇三角洲前緣亞相,主要發育以下5種微相類型:辮狀分流河道微相,分流河口砂壩微相,邊、心灘微相,分流間薄層砂微相,分流間洼地微相。興隆臺油層埋深830-920m,鉆遇率100%,含油井段長度在52-75m。縱向上主要集中在興Ⅱ組、興Ⅲ組,興Ⅰ為水層,興Ⅱ為主力油層,興Ⅲ在構造高部位測井解釋為油層,低部位解釋為水層。平面上,油層分布主要受構造控制,構造高部位的油層厚度大,向構造低部位變薄。油層井段比較集中且連片分布,油層有效厚度平均26.8m,屬于層狀邊水油藏。油水界面-920m。
2區塊開發存在問題
A塊2003年開始投入開發,目前共有56口井,開井31口,日產油93.8t,累產油42.24×104t,采出程度10.05%。
2.1原油物性差,吞吐開發效果
A塊原油流體性質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高原油密度,20℃時原油密度為1.0098g/cm3;高原油粘度,50℃時原油粘度為108880mpa.s;高凝固點為26.1℃;高瀝青+膠質為51%;低含蠟為2.3%。由于原油粘度高,凝固點高的特點,油井投產初期周期產量低,前三輪注汽效果差,周期產量低,隨著地層溫度的升高,第四輪注汽后周期產量才能逐步上升。多輪次注汽后,隨著地層壓力下降,周期產量下降較快。
2.2油井易管外竄槽水淹,影響區塊開發效果
A塊興Ⅱ油層與興Ⅰ水層間隔層較薄,一般在3-8m之間。由于區塊注汽壓力較高(平均注汽壓力為15.5MPa)易造成固井質量變差,管外竄槽出水,目前區塊共有8口井因管外竄槽水淹關井,嚴重影響開發效果
2.3套壞井逐年變多,影響油井正常生產
A塊油井生產過程中注汽壓力高,周期生產時間短、作業頻繁,導致套壞、出砂井逐年增多,油井利用率逐漸下降,目前區塊總井數59口,共有套管損壞井26口井,占總井數的51%,其中帶病生產12口井,套壞關井14口,直接影響區塊油井正常生產。
3區塊潛力分析
3.1采出程度低,剩余油潛力大
從剩余地質儲量和可采儲量來看,A塊原始地質儲量大,標定采收率16.9%,目前采出程度為10.05%,蒸汽吞吐可采儲量為70.98×104t,剩余可采儲量較多,有一定的潛力。
3.2油藏具有較大的提高動用程度的潛力
從剩余油分布挖潛來看,平面上井間剩余油相對富集,有一定的潛力。根據A側鉆井含油飽和度變化情況統計分析認為區塊油井動用半徑小于40m,區塊以100m井距開采,因此,平面上井間剩余油富集,是剩余油挖潛的主攻方向。
4綜合治理技術研究
4.1優化注汽參數及方式,合理安排注汽運行
A原油粘度高、油井利用率低,且隨著區塊的逐漸開發,區塊內部矛盾逐漸加大,油汽比、返水率低,大部分油井已進入高輪次吞吐階段,周期產油大幅下降,注汽效果逐年變差。通過實施優化注汽方案、優化油井注汽參數、實施組合注汽,來提高油井注汽效果。針對低注汽輪次的油井,確定實行少注多采的原則,減少油井地下存水量,以逐步建立溫度場為目的,實現油井周期產油量的逐步上升。通過優化吞吐注汽參數,周期注汽量控制在1200t左右,周期產油量呈現逐步上升趨勢。全年共完成注汽60井次,注汽量9.74×104t,增油1.71×104t。
4.2繼續實施CO2輔助吞吐技術,改善區塊開發效果
CO2輔助吞吐技術能夠有效提高A塊開發效果,根據區塊地質體特征和油井生產效果,優選部分井實施CO2輔助吞吐技術。利用CO2原油降粘、膨脹效應、氣體驅動增壓和混相效應提高驅油效率,以提高降粘助排效果。高吞吐輪次油井周期產油量與助排前對比得到明顯的改善。年共施CO2輔助吞吐技術52井次,其中36井次增油效果顯著,年累增油9187t。
4.3套損井綜合治理,激發油井新產能
針對區塊套管損壞井較多,影響油井利用率的問題,結合油井潛力實施針對性治理,利用大修、側鉆技術治理套壞,恢復油井產能。年實施大修、側鉆井7口,治理后日產油24.8t,階段累產油19188t,措施效果較好。
4.4加強資料錄取工作,精確把握區塊開發動態
為了掌握油井生產動態,分析剩余油分布規律,確保措施有效率,加大動態資料錄取力度,努力構建科學合理的開發秩序,改善區塊開發效果,實現油藏開發水平和油藏經營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5結論與認識
(1)A塊屬于典型的超稠油油藏,針對區塊開發矛盾,實施有針對性的技術對策,改善注汽效果,提高油井開井率,區塊開發效果得到明顯改善。
(2)超稠油油藏地質體特點造成注汽壓力高是導致油井套壞、管外竄槽的主要原因,需要優化注汽參數和油井化學助排等措施,提高油井返水率,降低地層壓力,從而降低注汽壓力,減少油井套壞、管外竄槽現象的發生。
(3)提高區塊開井數,保持區塊規模產能,是改善區塊開發的重要條件。一方面通過精細油藏描述,井震結合技術,在井網控制程度低區域部署新井,提高區塊井網控制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對套壞、管外竄槽等原因造成的停產井實施大型措施復產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可以繼續對停產井實施措施復產,提高區塊油井利用率。
參考文獻
[1]張守軍.超稠油汽竄綜合治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中外源.2010(07).41 -45
[2]田野.影響超稠油蒸汽吞吐開發效果因素分析[J].內蒙古石油化工.2020(03).44-46
[3]張大勇.超稠油汽竄規律及綜合治理[J].化工管理.2019(07).48
[4]許丹.曙光油田超稠油頂水治理技術的改進與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4
[5]姜城.超稠油汽竄規律及綜合治理分析[J].化工管理.2018(16).212
[6]姜城.超稠油開采中的多井整體蒸汽吞吐應用[J].石化技術.2018(07).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