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8年4月,國家教育部正式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相關文件,這標志著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全面進入了新的時代。本文以新時期下中學校園廣播為主要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中學校園廣播的新定位。
關鍵字:教育信息化2.0;中學校園廣播;融媒體
一、研究背景
國家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正式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要求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轉變;從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當今社會,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以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已經引領著時代的新潮流。在新媒體時代實現教育信息化2.0目標,實現校園媒體融合,為當代教育人再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二、新時期下中學校園廣播的定位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融媒體時代的中學校園廣播作為面對師生重要的媒介之一,既是學校的思政課堂和輿論陣地,又在傳遞信息的同時成為了溝通師生、生生、學校與師生的橋梁與紐帶。
1.中學校園廣播是輿論引導的重要平臺
中學校園廣播是學校的輿論宣傳陣地,要做到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傳播學校的政策方針、思想內涵,堅持塑造和諧有序、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學生參與社會問題討論的熱情正在逐漸增高,但自主辨別能力較弱,學校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同時,可以利用校園廣播開設特色思政課,在“思政+”教育大背景下不斷滲透社會道德要求,傳遞正確價值觀,充分展示中學校園廣播有聲陣地的獨特魅力。
2.中學校園廣播是傳遞信息的重要平臺
筆者認為,教育信息化2.0的實現,包含著教育信息量的極大擴展和教育信息技術水平的快速提高。與此同時,在當今社會,中學生對于信息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而傳播信息正是廣播最基本的屬性。中學校園廣播傳播信息速度快,不需要師生花特定的時間在特定的場合接收信息,簡單而言,只要廣播覆蓋的地方都可以實現信息傳播。校內師生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知曉通知、工作安排、比賽結果等學校各方面的工作情況以及國內外的新聞資訊。同時,校園廣播也是學校對外展示的前沿窗口,為學校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
3.中學校園廣播是實踐育人的重要手段
中學校園廣播為中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實踐舞臺,學生可以通過在廣播站的學習和工作,提升綜合能力和個人素質。一般地,廣播站中的很多工作都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例如稿件編輯、節目策劃、節目主持等,以及升級為數字網絡廣播系統后的導播、設備操作等工作都可以培養有特長的中學生加入進來。中學校園廣播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第二課堂”,在這里學生可以挖掘自身的潛力,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培養愛校、愛黨、愛國的高尚情懷。
4.中學校園廣播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
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面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彰顯了學校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向,中學校園文化的建設是在教育教學、管理實踐中長期形成的,它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教育信息化2.0目標提出后,中學校園廣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其通過不同的節目內容和節目類型,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達到“以聲悅耳,以文化人”的宣傳效果。
(1)氛圍營造
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需要校園廣播通過形式多樣、積極向上的節目內容周而復始的宣傳和熏陶。校園廣播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利用自身媒介特點,可以在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前造勢,在活動中報道,在活動后延伸,使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更加充滿活力,更加深入人心。
(2)陶冶情操
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需要高品質、高素質的人才,中學校園廣播以育人為本,凈化師生心靈,陶冶師生情操,活躍校園生活。校園廣播可以下大力氣擴展節目的高度和深度,為全校師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塑造受眾健康人格,增強師生的凝聚力。
(3)情感傳遞
中學校園廣播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同時它更是師生心靈交流的紐帶。通過校園廣播,師生可以送祝福,可以相互交流,可以通過專訪、座談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豐富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形式,促進和諧校園文化的形成。
(4)自律規范
中學校園廣播可以潛移默化地利用自身媒介優勢,展示社會和校園先進事跡,增強思政教育引領,規范師生言行,激發師生的進取精神。一般地,廣播內容都很貼近師生生活,又具有知識性、趣味性,通過主持人深入淺出地講解,更加吸引受眾,達到其自律規范的功能。
三、結語
中學校園廣播的產生、發展是時代沉淀的產物,是每一代人關于青春的烙印。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校園廣播必須抓住機遇,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借助融媒體的強大優勢,開拓出校內廣播新領域。
參考文獻:
[1]尹君怡.高校校園廣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0.
天津市新華中學 閆慧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