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動。”本文從繩子班本課程游戲活動入手,融于生活細節之中,以培養幼兒變“廢”為寶的環保好習慣。
關鍵詞:變廢為寶;環保;習慣
一、生活教育,環保收集
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廢舊品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很多東西空置,想不到使用的方式便會被丟棄成為“垃圾”,如果對身邊的廢舊材料進行回收利用和開發,無疑是一種環保教育的有效方式。
收集廢舊繩子,環保從我做起。在繩子班本課程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從多種渠道收集繩子,有綁螃蟹的繩、有剩下一點的毛線繩、壞掉的充電線繩、剩余的麻繩、也有剛從糖果盒取下來的絲帶繩、鞋帶繩等,孩子們在收集的過程中思考這些繩子可以怎么再利用,而且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了整理和歸類,投放到了班級材料收集箱,成為游戲材料。這種觀念還投放到其他事情中,幼兒除了收集廢舊繩子,還拓展到其他廢舊材料,每天收集一點點,形成了初步的環保意識。
二、環境創設,滲透環保
廢舊物品具有可再利用的特點,在繩子班本游戲中,我們利用收集到的繩子投入到環境創設的制作中去,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廢舊材料新布置的環境創設還可以成為具有教育性和藝術性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滲透,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如:在繩子班本游戲中,我們通過麻繩加紙板制作區域吊牌,層次豐富;在喝水好習慣墻飾中增加各種繩子的元素加夾子,通過夾子夾繩子以確定喝水的杯數,有趣實用;在美工區,用絲帶繩制作蝴蝶結綁于樹枝上作為背景,懸掛于空中的蝴蝶條迎風擺動都為區域增添了藝術氛圍;還有益智區中,繩子加小動物的繩子爬爬墻。讓幼兒主動的運用收集到的廢舊材料進行環境創設,都能讓幼兒在平時的環境中感受到變“廢”為寶的實用性和藝術性。
三、寓于游戲,環保行動
陶行知先生曾說:“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顯著。”幼兒通過對廢舊材料進行想象和利用,加入到幼兒喜歡的游戲中,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游戲中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增強環保意識。
1、廢舊利用,好玩的區域游戲
《綱要》提出: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的活動。如:我們收集到的毛線進行編織游戲,在美工區可以制作編織手鏈、項鏈、圍巾、小帽子、杯墊等,孩子們通過自己參與的區域游戲收獲可以使用的生活物品,不僅讓幼兒體驗了作品的成功感,也讓幼兒感受到勞動的魅力。如科學區:繩子傳水、好玩的繩子電話、燃燒的繩子等讓幼兒感受科學的神秘。如益智區:繩子穿紐扣、繩子套杯子、繩子變形等讓幼兒動腦又動手;如生活區的綁鞋帶、扎辮子都能讓幼兒復習生活經驗。廢舊再利用,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環保對我們生活的益處。
2、變廢為寶,好玩的體育游戲
用廢舊的繩子材料制作的玩具,用在體育游戲中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們收集到一些長的繩子,幼兒設計了跳繩、拔河、牽牛等游戲。因為收集材料的不統一和不適宜性也讓游戲有更多的變化,如繩子的長短決定了拔河的人數,有些適合一個人跳繩,有些更長一些可以適合幾個人合作跳。如收集到的不同材質的繩子,孩子們設計了投擲的游戲,不同材質的繩子產生了不同的游戲效果。讓這些以廢舊材料制作的游戲有了不同的變化,更能吸引幼兒參與,他們在好玩的游戲中在變“廢”為寶中體驗樂趣和成就感。
四、親子互動,共同環保
《綱要》中指處: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變“廢”為寶的活動離不開家長們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在環保教育中,我們應當充分利用現有的家長資源,讓家長一起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增強家長的環保意識,發揮家長在環保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如結合光盤行動,我們利用廢舊的繩子開展了名為“好吃的蔬菜水果”的繩子親子粘貼畫活動。家長和孩子們根據主題有意識的尋找家中和朋友家的廢舊材料,并且一起大膽想象、互相配合一起運用不同的繩子完成親子作品。如在春節活動中,幼兒利用繩子打結的方式制作福結、幸福結、中國結等送給家長,把更多的園內環保活動帶到家中。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家園互動,也加深了親子之間的親密關系,讓家長和幼兒一起感受到環保游戲活動的樂趣,教育幼兒的同時也讓家長了解環保行動的意義。
變“廢”為寶,廢舊再利用不但是保護環境的一種方法,也是節約資源的有效途徑。摒棄簡單的說教,通過好玩的游戲方式將變“廢”為寶融入到幼兒的日常中去,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和特點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再在變“廢”為寶中體驗樂趣,讓幼兒在游戲中生活中了解“廢物利用”“節約資源”等環保道理,從而在這種環保觀念下,養成環保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J]. 劉雪萍.??成才之路.?2016(09)
2.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研究文獻內容分析[J]. 張麗,葉雯.??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6(04)
3.幼兒好習慣的點滴養成[J]. 趙智慧.??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3)
蘇州市吳江區莘塔幼兒園?陳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