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級學生課業任務繁重,課余時間主要放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很少有時間親身體驗新時代工業發展的成果,感受新環境下人類工業發展的科技進步。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核心素養,安排一次親身體驗的工業展參觀十分有必要。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學生對科技與社會生活的熱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活動主題課?博物館?研究興趣?說明書
一、課程實施前的準備
在任何一門課程實施前,教師都要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將本堂課程的精髓完美演繹。在教授《參觀工業博物館》一課時,我們的準備材料如下:中國工業博物館的視頻、活動學習單、鉛筆、直尺、水彩筆。
二、制定課程活動目標
課前制定課程目標是本堂課程的關鍵。教學目標主要以三維目標來制定,具體以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培養。
而在《參觀工業博物館》一課中,我們設計的目標主要有:
(1)關注身邊的生活,激發對生活中的工業元素的研究興趣、探索熱情。
(2)在活動中豐富體驗,培養自我規劃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3)歸納參觀博物館的主要方法和注意事項,并設計制作《參觀路線圖》。
(4)感受活動的價值,學習設計《設計路線圖》。
(5)學習溝通與交流,學會和小組成員分工合作。
三、課程實施過程中強調激趣導入及責任分明。
本堂課的實施時間為3-4課時,每課時以45分鐘為例。主要分四個環節來展開。
1.激趣導入,引出話題。
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對博物館的認識及興趣,課前,教師對全班同學詢問:同學們,你去過博物館嗎?(去過)去過哪些?那你去過工業主題的博物館嗎?(沒有)在充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師開始板書:參觀工業博物館主題。緊接著出示課前準備好的ppt課件,強調:過幾天,我們要去這座位于上海的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參觀,想不想去看看它是什么樣的?(想)接下來教師播放工業博物館相關網絡視頻。指導學生觀看視頻。引發學生好奇心,并詢問:怎么樣,想去嗎?(想)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旨在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出發,引入參觀博物館這一話題,并點明今天要去參觀的是工業設計博物館,不同于一般常見的博物館。播放上海工業博物館的簡短視頻,可以迅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探究的興趣。
2.觀察交流,明確責任。
課中,教師引導學生用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參觀的目的不同,參觀的路線設計也不同。經過師生不同的參觀目的比較,學生明確了自己進行小組參觀時,應重點地參觀和自己小組有關的項目內容,不重要的快速瀏覽即可,習得了參觀的一個重要方法。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學生興趣:老師那天去博物館,發現同時有三個展覽。(出示ppt課件)瞧,這個展可能是?
(1)(國人記憶展)你關注了圖畫,再看看文字?——30年間的老物件,記錄了中國工業發展的歷史和變遷。
(2)(材料)這個可能和材料有關。你關注了圖片 ,讀懂了文字,材料也是工業里非常重要的內容。
(3)(家·量)讀讀文字,再看看這把尺。計量在家居和工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你們小組想重點參觀哪一個?說說理由。(一分鐘,小組討論)哪個小組代表來匯報一下?
在參觀的過程中,莊老師細細看了一圈,發現自己儲備的科學知識太少了,有很多展品都沒看明白。你們看懂了嗎?想想我們的液晶電視?(ppt出示)從VCD到4K分辨率的發展和對比。這里的分辨率指的是顯示分辨率,單位面積內,顯示器可顯示的像素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展覽還有立體的呢!瞧,這里說,不同身高的人,適合不同高度的凳子。真的嗎?光看,可不明白,要親自去做一做才知道究竟。莊老師每張凳子都坐了一下,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凳子高度。如果你們也有機會看到這些椅子,你會怎么做?
通過實際講述和圖片觀察,交流討論,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參觀博物館要注意的事項,如:參觀主題要有所側重、要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參觀時要注重實踐等,明確《參觀計劃》中必須包含的內容,為制作《計劃》做好準備。
三、課堂上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制作說明書。
教師授課:說了這么多,我想對于怎樣更好地參觀博物館,同學們心中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接下來,就請大家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圍繞手中的這張任務學習單進行討論。并規定好制作時間,五分鐘后,各組推薦代表,展示小組參觀計劃,并說明理由。學生在制作說明書的過程中,教師可在課堂上播放音樂,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合作完成任務學習單。
這一環節,充分讓學生活動,把剛才討論的結果呈現在《參觀計劃》上,用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設計完成《參觀計劃》,培養小組的協調與合作能力。
四、課后引導學生互動評價,匯報展示收獲。
匯報展示階段,每組展示《參觀計劃》,并說明理由,小組之間可以展開競賽和評比,曬曬小組的勞動成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激發探究的熱情。
1.分組展示、評價、實踐。
2、(換ppt)“造物之妙,悟者先嘗”,希望慧學、慧玩、慧生活的你們,用心感悟,體會造物之妙。
根據本活動的特點,評價的主題主要是學生個人、小組同伴和教師。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參與活動的態度、任務的完成情況、完成任務的質量(參觀博物館是否已掌握了方法與注意事項等),以及活動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評價主要采用成果展示的方式,在此基礎上利用評價表完成自評和互評。
南京市拉薩路小學?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