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年級是孩子作文能力發(fā)展的分水嶺。準確把脈,在課堂內外,關注文本范例學習、重視活動體驗,方可幫助更多孩子自信表達。
關鍵詞:寫作困境?課堂滲透?活動助力?鼓勵促動?家校攜手
寫作是衡量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標準,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生活情趣、文化積淀、價值取向。培根說過:“寫作使人精細。”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寫作對人思想的改造與思維的促進。
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是孩子學習寫作的關鍵階段,是孩子激發(fā)寫作熱情的重要時期。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近一半學生對作文仍存在畏難情緒,寫作狀況不容樂觀。
一、習作存在問題
(一)標點使用不當,語句不通。
缺少閱讀積淀的孩子,標點使用對他們來說是個難題。到了中年級,課堂閱讀反復滲透后,班上仍有五六個孩子不懂得該在何處斷句或分段。引號、破折號的使用也無法完全理解。
批改作文時,教師常花費較多時間為孩子增刪標點、介詞等。作文中還有不少孩子常因主語重復使用、語序顛倒等語言邏輯問題,得不到寫作自信。
(二)細節(jié)描寫困難,內容單薄。
觀察粗淺、性格毛燥、語言榜樣缺乏都是細節(jié)刻畫的天敵。細節(jié)描寫若無法到位,事物描繪無法推開,“擠牙膏”式的文章其內容勢必單薄。
(三)觀點凝煉模糊,主題淺白。
與“過度娛樂”的當下社會有關,不少孩子的文章缺乏自己的想法。網絡用語過多、活動過于虛擬、課外培訓充斥等問題直接影響著孩子對生活的感悟。
二、教學解決策略
(一)以課文為典范,滲透寫作方法。
1.注重朗讀訓練,養(yǎng)語感。
比起默讀,朗讀因放慢了速度、因有了聲音的參與,所以語言感覺能在腦中留下較深印象。這些語言感覺因為其不可觸摸性而變得神秘且難以習得,帶給不少孩子挫敗感。朗讀讓語言感覺借助聲音留在孩子的腦中,需要時,這種感覺可化為語言或文字輸出,成為孩子內化于心的寫作方法。早讀、課前朗讀、課時中的品讀至關重要。
2.關注重點詞句剖析,學語言邏輯。
詞句剖析因其豐富的內涵成為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詞句內在的語言邏輯不僅讓孩子擁有更多智慧,而且讓孩子在“文從字順”方面獲得更多成就。教學中,依據孩子心理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詞句教學,可以幫助中年級的孩子更好地“模仿”“借鑒”。
3.捕捉中心,品思想感情。
每一篇課文,傳遞著特定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是孩子認識生活、認識世界的養(yǎng)分。每一篇課文,傳遞價值觀的方式不盡相同。這些方式都是孩子習作中,傳達自我觀點的學習范例。
(二)以活動為載體,拓寬寫作素材。
1.觀察指導,聚焦要點。
觀察角度、觀察方法直接影響著孩子寫作素材的選擇。以《理頭發(fā)》為例,未指導前,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寫了自己如何到達理發(fā)店,等待時做了什么,理發(fā)何時結束,忽略了理發(fā)師理發(fā)時的觀察與刻畫,精彩未能呈現(xiàn)。觀察指導后,孩子的文章生動了許多,更具可讀性。
2.參與感受,深化描寫。
與情景教學一脈相承,參與感受用“浸潤式”教育,讓孩子有話可說且說得漂亮。四年級上冊《生活萬花筒》單元習作時,不少學生受提示語的框定,寫了《人蚊大戰(zhàn)》。批閱時,我發(fā)現(xiàn)多數選擇此題材的孩子,其內容就是課堂作發(fā)言孩子!的表述,自我感受不深,無法深入描寫。反之,跳開這個主題,書寫親身經歷的時間者,細節(jié)描寫生動豐富。
3.體驗分享,引發(fā)共鳴。
中年級孩子樂于分享,總喜歡交流自己的看法。活動后的體驗分享所引發(fā)的共鳴能讓寫作變得相對簡單和有趣。就算是平時缺乏寫作自信的孩子也能在分享中截取自己有把握的部分加以描繪。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心兒砰砰跳”習作中,孩子圍繞害怕、緊張、興奮等情緒作分享。相近的生活、學習體驗引發(fā)孩子的共鳴,寫作就更偏向抒發(fā)而非負擔。
(三)以鼓勵為媒介,保持寫作熱情。
1.分層賞識,肯定進步。
若標準統(tǒng)一,不少孩子永遠得不到上等的評價。他們在每篇文章上所付出的努力將會隨著嚴苛的評價逐漸減少。相反,教師“因人施評”,肯定孩子每次習作的進步,那么,孩子總會保持著一股寫作熱情。
2.正向批閱,看見努力。
批閱作文時,教師應放大學生正確使用標點、得體地選用詞匯、精妙的語言排列順序等優(yōu)點。教師在優(yōu)美詞句邊,信手畫出的“小紅旗”“小紅花”,不僅表達了師者由衷的欣賞,更是對學生生動且真切的肯定。肯定式、鼓勵式的旁批與總批告訴孩子——你的用心、用意老師看到、感受到了。老師正向的“看見”能給學生拼搏的力量。正向批閱,孩子定會將努力作多次乘方。
3.范文宣讀,樹立榜樣。
宣讀范文,起著近乎“昭告天下”的作用,其對小作者的影響是終生的。可以單獨設立“范文宣讀課”,留有充分的時間慢慢品味作者的精彩,留有充分的時間讓聽眾近距離學習。這一光榮的使命由教師本人完成,教師需聲情并茂,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帶給聽眾“畫面”,輔以恰當的評價,其示范作用甚至超過教科書。
以上幾點因中年級孩子習作處于“銜接性”,顯得尤為重要。
三、家教輔助策略
(一)督促孩子珍惜時間,多閱讀。
孩子愛玩的天性,總讓他們將閱讀安排在玩樂之后。家長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將會在閱讀上停留更多時間。閱讀是作文的“先師”,一切寫作問題,都能在閱讀中找到答案。
(二)陪伴孩子參加活動,多體驗。
活動體驗是寫作的源和本,源于孩子生活的文字是鮮活的。無需華麗的辭藻,真實可感自有千鈞之力。
(三)調動孩子分享心得,多感悟。
親子交流,互通有無。這是一種生活梳理,更是高于生活的提煉。寫作,使人精細。
結語
孩子作文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以立體方式存在。故解決該問題的方式也應是多維的。家校聯(lián)手、關注孩子課堂內外,作足功夫,提升能力,方能文從字順。
廈門市湖里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陳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