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浩 孫士林 宋瑞 劉亮 胡勇
摘要:目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過程中存在金融服務缺乏、農民金融知識匱乏等難題。為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搭建農村與金融機構對接新平臺,各地紛紛建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以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為出發點,實現便民服務、商戶收益、銀行效益的三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本文運用數學模型分析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運行機制,并基于此,提出幾點建議與措施,幫助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站服務水平,力爭為農村經濟發展持續增長,增加廣大村民的平均收入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金融服務;區域經濟;綜合性
1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三農”問題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農業農村處于優先發展地位,各種政策活力不斷釋放,為產業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第六產業”概念的提出,有力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內部的價值鏈、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和拉長,鄉村旅游、農業文化產業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與工業融合度逐漸增強。在農村電商全面興起時,農村市場化程度和水平穩步提升,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了強有力的市場動力。未來,金融業作為農村產業融合的催化劑,應繼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積極創新金融產品,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將優質金融服務融入產業融合各個環節,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新動力。
2模型的假設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站的運行模型的假設,以農村金融服務對經濟發展貢獻為切口,則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對經濟發展貢獻總量可表示為?,其中表示農村金融政策性服務投入量,表示我國農村金融競爭性服務投入量)。根據經濟學原理,定義函數為單調凸函數,且其替代彈性等于一個常數,亦即曲線的曲率不變。為研究方便,定義我國農村金融政策性服務的平均成本為,農村金融競爭性服務的平均成本為,則我國某時期的農村金融服務總投入水平為M,則有。
3模型的建立與求解
3.1 模型的建立
從以上模型的假設中,我們開始進行模型的建立。對農村金融服務站而言,他們的各項金融服務資產都要使他們達到最大效用及類似與消費者的最大效用無態曲線,達到最優。同樣的又要使他們的預算先達到最低。類比微觀經濟學消費者的最大效益既有差異曲線又有預算線,便可得到當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大效應曲線與預算線相切時達到了最優狀態,不僅對于農村金融服務站,也對于各項金融服務的接受者,對于他們而言,都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
首先根據求出不同金融服務的總成本曲線。其次,根據農村金融服務投入量以及農村金融競爭性投入量來求出金融服務對經濟發展總貢獻的曲線,分別畫出成本曲線以及總貢獻的曲線,其切點就滿足最優配置,所以它們各個切點的連線上都是最優配置曲線。
3.2 模型求解
首先,建立模型曲線就要求出曲線的函數式,然后在坐標系內畫出相應曲線。想要求出函數式的一個方程,就要根據調查的一些數據帶入一個未知方程來求出一些它的外生變量。求出外生變量后,便可求出它不同組合的內生變量組合,根據不同的組合點在坐標軸上畫出不同意義的方程曲線。
根據方程式以及所了解到的農村金融服務對不同經濟體系的不同服務所得到的不同數據,將其代入方程函數。若外生變量不知,便可根據數據代入的幾個方程組求出外生變量,之后便可根據所求出來的式子,求出其他經濟體系的內生變量組合。再根據這些組合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根據合適的大小規定橫坐標與眾坐標單位距離的大小,最后將這些組合點在坐標系中標出用曲線連接起來。依據不同經濟體系中的方程曲線,分別在坐標系中畫出并備注。
根據方程式,此方程式表達的是各個農村金融服務的投入量與成本的乘積,意思就是各個農村金融服務總投入的總成本。類比于微觀經濟學的預算線,將各經濟體系的數據代入這個方程式,便可求出不同的總成本曲線。之后,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選擇合適的縱坐標橫坐標單位距離,然后將不同的總成本曲線畫在坐標系中,并備注。將以上方程組的曲線畫入同一個坐標系中,便會得到許多的切點,將這些切點連接起來即可得出類似于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切點連線的生產擴展線,同時也可得出在這條曲線上任何一點總是達到最優配置的組合點的最優的發展曲線。這條最優發展曲線便是現在農村金融服務站對于不同經濟體系的資金合理分配運行方法。可見農村金融服務站雖然服務的經濟體系各式各樣,但是歸根結底就是找出規律,找出一條最優的發展曲線,來對金融服務體系進行模擬運行。通過建立數學方程式數學模型的方法,可以更加形象更加準確的來進行農村金融服務。可以使農村金融服務更加高效有序的進行。
4改進措施及建議
4.1政府加強宣傳
由于各地區農村發展不平衡,部分農村金融發展遲緩,體系不健全,農民的金融需求不高,因此,農村金融服務站就要起到很大的作用了,它不僅要為農民提供相關金融服務,還要定期開展金融普及講座等一系列宣傳普及工作,這自然離不開政府宣傳,政府可以通過新媒體手段宣傳農村金融服務站的服務內容,加強農民對金融服務的了解度,這也是幫助農村金融服務站更好的開展宣傳工作。
4.2提高農民金融意識
提高農民自身金融意識是使農村金融服務站更好更快發展的根本要素。農村金融服務站可以向農民發放金融宣傳手冊,開展金融進農村、炒股模擬大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手段可以使農民更好地了解金融,也會為農村金融服務站的后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4.3規范運營治理
農村金融服務站應該配合金融宣傳來開展證券、股票、證券等業務,讓農村金融向高質量發展,建立一種新型的農村金融體系。農村金融服務站實質上是一種契約關系,契約規定了特定的組織和管理模式,各方按照契約的約定進行交易,保證契約的執行。因此,對于農村金融服務站的治理,必須建立完備的激勵約束機制,讓農村金融服務站有序運行。根據農村發展程度來設置服務項目,比如一個農村挺富裕,那么就需要在銀行、保險基礎上增加債券、股票、證券等項目,正所謂“因地制宜”,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農村金融發展。
5結束語
為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搭建農村與金融機構對接新平臺,各地紛紛建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以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為出發點,實現便民服務、商戶收益、銀行效益的三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本文運用數學模型分析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運行機制,并基于此,提出幾點建議與措施,幫助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站服務水平,力爭為農村經濟發展持續增長,增加廣大村民的平均收入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農村信貸需求與農村金融改革創新[J].劉衛鋒.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1).
[2]農村金融市場四大問題及其演化邏輯[J].周立.財貿經濟.2007(02).
[3]經濟政策原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意)尼古拉·阿克塞拉(NicolaAcocella)著,2001.
滁州學院 安徽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