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琳


摘要:為了解影響駐馬店市農村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疾病焦慮程度的因素,采用一般情況調查表,藥物控制焦慮量表,生活情緒焦慮量表,以及疾病預期焦慮量表,對482名農村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進行調查分析,探究家庭照護對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疾病焦慮程度的影響機制,并據此提出部分政策建議。
關鍵詞:照護資源;疾病焦慮程度;催發作用
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困擾我國老年居民的一大健康風險,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有80%老年人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1],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預測,隨著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和行為危險因素流行,我國慢性病患者基數仍將不斷擴大[2]。慢性病具有病程長、致殘率高的特點,在導致軀體健康受損、日常活動能力下降的同時,也會通過對情緒和情緒相關行為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疾病防治產生作用。在此背景之下,對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照護對于疾病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一、文獻回顧
對老年人的照護服務通常來自內外兩個方面,即家庭照護和社會護理。而“居家照顧為主,輔以醫療機構”是我國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所采取的日常疾病護理方式。李艷等學者驗證了用藥相關信息、病人康復活動知識、以及帶薪看護是檢驗護理效果的具有效度的指標[3]。用藥信息障礙方面,用藥偏差是導致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出院過渡期內藥物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4]。同時,通過家人為患者所提供的陪伴支持以及心理疏導,能夠減少老人的孤獨感和愧疚感。[5]
醫療資源在不同的年齡群體和社會結構當中,有對老年健康產生交叉性和基類型效應的可能性。[6]在對貧困地區醫療資源配置對于老年人健康的影響研究中,研究者發現衛生可及性對就醫行為有顯著的影響,即醫療機構的距離越遠,老年人選擇就醫的概率越低。[7]張麗珍也發現,老年人對醫療資源的使用行為受到個人健康狀況、醫療費用和經濟狀況的影響[8]。Rittner and Kirk則認為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可以幫助有效緩解因對公共交通的使用障礙所導致的老年人在使用醫療資源方面的困難。[9]
大多數研究分析了影響老年人對于醫療資源使用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狀況、就醫途徑等。但是總的來說,雖然已有研究表明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與老年健康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但這種關系的具體變動機制依然沒有一致結論。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通過整群抽樣選取了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三個村莊,共482名55歲以上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為調查對象。研究對象選擇的標準為:年齡55歲及以上;目前已確診為慢性疾病;具備與調研人員進行溝通的能力,且愿意配合調查者工作;未患有醫學上認可的精神類疾病。
2、研究方法
通過查詢有關老年慢性疾病、康復醫學、心理學等相關資料,輔以對政策和問卷的閱讀,制作出關于農村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情況以及有關于疾病的心理感受的調查問卷。并在駐馬店市泌陽縣閆洼村、何營村,以及老康莊村開展了正式調研,一共發放問卷630份,收回有效問卷482份。
3、研究工具及其信度效度檢驗
通過Cronbach's Alpha對量表信度進行檢驗,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情緒焦慮狀況量表、藥物控制焦慮狀況量表、對疾病未來預期焦慮狀況量表的信度分別為0.663、0.827、0.891,總體量表信度為0.74,問卷總體的可信度很高。球形檢驗的顯著度為零,問卷效度高。
3、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并通過IBM SPSS Statistics 21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采用 Pearson 系數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相關性,統計推斷以 P <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焦慮程度分析
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630份,收回482份,有效回收率為76.5%,受調查的老年人大多為66-75歲的老年人,其中約54.4%的患者出現了對于疾病的焦慮傾向。
(一)焦慮現狀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焦慮狀況得分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Pearson 相關分析的重點差異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年齡階段、收入層次、子女買藥頻率、是否能在兩小時內到達醫院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據焦慮狀況列表,可以獲知患者疾病應對的焦慮問題大多來自對疾病的預期狀況和藥物控制的焦慮。
推測其因果關系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于年齡的增長,身體功能的衰弱,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對于疾病的抵抗力以及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也相應受損,患病可能性以及疾病帶來的危害度增大,使老年人感到恐慌。補充訪談中,約1/3受訪者表現出因對死亡的恐懼而導致的間歇性情緒低沉和人際關系緊張。
第二,收入層次,是決定患者在面對疾病時對于風險抵抗能力的一個重要基礎。慢性病病期長,在治療費用、藥物費用、體檢費用等對于老年人家庭來說是一筆較大的開支。且大多數慢性疾病會伴有一系列伴發癥的產生,增加了醫藥開支方面的額外負擔。
第三,子女買藥的頻率,反應了患者及其家庭成員對于疾病科學防護的了解程度以及踐行力度。對藥物的采購是疾病護理的一方面,子女定期對于藥物的采購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強制患者按醫囑吃藥以及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的作用。同時,通過買藥能增強家庭聯結的紐帶,讓患者產生被照顧的感覺。
(二)對各分量表維度的相關性分析以及推論
由于總體焦慮量表由三個不同的分量表組成。為避免重復取平均對一部分有效相關信息的沖刷,本次研究還將對各個分量表進行進一步的相關性檢驗見表,為今后的研究指示可以參考的方向。見表5
1、藥物控制焦慮狀況相關系數分析
根據Pearson 相關系數,生病時受到較多人照顧以及用藥受到家人嚴格監督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不容易傾向于自己調整藥量的行為。該結果說明家庭聯結程度高,以及家人對于疾病控制表達出高度關心和重視能夠對患者產生同化效應。
2、對疾病預期焦慮狀況相關系數分析
在此維度的雙變量檢驗上,更高級別的醫療資源的需求,對于患者對未來可能的風險的防范具有重要意義。推測其原因可能是較高級別的診治和護理機構的易獲得性能夠借助其權威性,降低疾病的突發風險。
3、生活情緒焦慮狀況相關系數分析
生活情緒焦慮狀況在受訪患者群體中表現并不普遍。根據相關性檢驗,來自家庭的照顧作用,以及近處可獲及的基礎醫療資源能夠減緩老人慢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壓抑和焦慮情緒。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疾病影響時長和影響效果的滲透性使得患者對于近處易獲得的醫療幫助擁有較大的需求。
4、比較分析
在影響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疾病應對焦慮狀況的綜合因素中,發現產生限制相關關系的因子基本都與家庭照護有關,即病中照料人數、用藥監督狀況、對疾病的了解狀況。這說明在當前背景之下,家庭依然承擔了較大的照顧和護理任務,而對于可以利用的醫療資源則起到了應急作用,這與現有研究的結果一致。而該情況的出現可能與我國重視家庭支持和“孝道”的傳統家庭文化氛圍在農村的延續、農村地區專業醫療資源不足、對相關醫療政策以及資源的宣傳不足有著較大聯系。
三、政策建議
第一,完善基本醫保和基本藥物政策。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減少患者自主控制藥物行為,需要進一步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醫藥費用報銷水平,特別是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慢性疾病患者藥物的醫保報銷比例。除此之外,增加報銷藥品種類,尤其是對于高質量藥品和常用藥品的補貼,以滿足慢性病患者的基礎需求。
第二,落實基層醫療衛生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結合當前慢性疾病防治以家庭醫療為主的現狀,通過引進醫療衛生服務,如構建家庭醫生服務網絡等,協助主要家庭照顧者對于老年人進行科學合理的照護,為患者提供方便、及時、有效的服務,同時減輕家庭照護的壓力。
第三,加強醫療衛生知識的普及。缺乏足夠專業知識的指導,使得家庭照護易增加不合理護理行為帶來的風險。因此,加強對于老年慢性疾病,特別是高發性慢性疾病護理知識的普及,通過形式靈活的講座講座,基礎健康狀況檢測點,村醫宣傳等具有靈活性和普及性的方法,幫助患者及其家屬在飲食、運動、睡眠和娛樂等方面對患者的疾病保養進行更加科學的合理與全面的控制。
第四,引導和發展農村社區互助養老。農村社區由于有著地緣與血緣的天然優勢,患者群體共同居住時間長,具有較好的凝聚力,可通過互助養老組織建設,將患者自發組織起來,根據老人特點在互助組內進行分工。如:前村醫擔任培訓師,等等,發揮其知識共享和提提供心理支持的作用。
第五,加強基本醫保與基本藥物政策的宣傳,進一步開拓村廣播、宣傳欄、知識課堂等渠道,構建多層次宣傳網絡,使患者及其家庭及時了解醫保政策,并選擇合適的醫療機構。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2014西湖國際全科醫學學術交流會內容摘登[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04):361-363.
[2]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J].營養學報,2020,42(06):521.
[3]李遠,譚小林,程雪,汪波,周建初,曹國興,張代江,文晏,趙科.重慶市城鄉老年人精神衛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比較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9):2503-2505.
[4]李艷,王永瓊,余華.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需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02):488-492.
[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Volume 120, 2021. PP 103995-103995
[6]李艷,張麗,王永瓊,余華.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顧者照顧行為沖突及支持性服務需求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8,33(14):96-98.
[7]薛文俊,王艷紅.老年慢性病病人醫院-家庭過渡期用藥偏差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0,34(23):4168-4172.
[8]莊海林,賈麗娜,李丹,陳越,林欲靜.福州市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癥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9,20(09):803-807.
[9]郭愛妹,顧大男.健康不平等視角下醫療服務可及性對老年健康的影響——基于CLHLS數據的實證分析[J].人口與發展,2020,26(02):60-69.
[10]卓日娜圖婭.貧困地區醫療資源配置與老年人健康[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04):87-98.
[11]張麗珍. 老年人利用醫療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1996(2) : 70 - 73
[12]RITTNERB,KIRKKAB. Health care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use by poor and frail elderly people[J]. Social Work,1995,40( 3) : 365 - 373.
[13]廖小利.農村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南的實證[J].人口與發展,2019,25(01):119-128.
[14]何文炯.老年照護服務:擴大資源并優化配置[J].學海,2015(01):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