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玲
摘要: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創建高素質農民生產經營隊伍,是當前我們需要重視的工作,同時也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措施途徑。這一時代背景之下,各地區積極學習,高質量開展培訓工作,培育一批文化素養高、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為促進精準脫貧致富打下了良好基礎。
關鍵詞:高素質農民;需求現狀;創新對策
1 高素質農民培育需求現狀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和人才,農業的發展需要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依然需要可以掌握先進科學種植技術并且注重創新的高素質農民。現代農業生產要素能否在實踐中轉變成生產力,是否能夠促進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樣取決于農民能否掌握現代農業發展所必需的各項技能和知識。由此我們能夠發現,農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質農民,但是當前高素質農民隊伍的培育和建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同時存在較大缺口,還需要一如既往地重視高素質農民培育。
新時期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升,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之間是相互聯系、協同發展的。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需要同步發展現代農業。高素質農民的培育和涌現,才能促進區域經濟實現發展,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高素質農民的培育,能夠激發農村生產活力,改善農村勞動力流失、農業后繼乏人的現狀,助推新型城鎮化的發展。
2 高素質農民培育需求的具體對策
2.1 結合生產實際,完善培訓方案
各級部門需結合當前農業生產的實際,結合不同層次的農民制定相對完善的培訓計劃,拓展培訓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合理安排培訓工作,保證培訓的質量。課程方案需結合農業生產導向,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計,積極解決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2 創新培訓方式,增強培訓效果
探究多樣的培訓形式,激發學習者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促進培訓成效的提升。培訓工作要避免僅僅是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可以充分地借鑒多媒體,圖文、視頻做好結合,提高培訓的效果。另外不能忽視田間實訓操作、實地參觀考察,幫助農民在實地參與中獲得知識,更加直接地掌握各項實用技術。可以組織科技論壇、技能大賽等活動,搭建一個良好的交流和鍛煉平臺,營造良好的競爭和學習氛圍,提高學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地運用新媒體,構建高素質農民培育新陣地。
2.3 重視師資引進,加強師資建設
需重視師資引進,擴大高素質農民培育師資范圍,廣泛接納和吸收更多具備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且富有工作熱情的工作人員參與到高素質農民的培育工作中,打造多層次師資團隊,重視師資團隊之間的學習交流,保證師資隊伍專業素質過硬,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同時,注重提高師資隊伍的責任意識,工作過程中積極引導學員實現增產增收。
2.4 強化共享機制,帶動農民增收
各部門間以及培訓機構間應該協同發展,優勢互補,進行資源共享,充分地發揮資源優勢,拓展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廣度和深度。做好對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宣傳力度,積極宣傳一些優秀農民艱苦奮斗、脫貧致富的案例,提高高素質農民的社會影響力。重視特色產業優勢的發揮,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促進持續增收。
3 在培育內容上強化科學性
新型職業農民的“新”主要表現在三點,即:富有職業農民精神;具備發展現代農業的綜合素養;掌握現代農業科學知識與技能。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應重點從這三個維度來科學設置培育內容。
3.1要培育職業農民精神
1. 要厚植愛農情懷
以人文素養為基礎,加強理想信念、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行等教育,同時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先進事跡、社會貢獻的宣傳力度,有效發揮典型人物的榜樣作用和示范帶動作用,培養一批“腳踩土地、心有夢想”的新型職業農民。
2. 要培植首創精神
首創精神是新型職業農民職業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要賦予新型職業農民主體地位,強化扶智、扶志,充分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將農業生產實踐經驗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轉化為新的生產力。
3. 要深植先進理念
通過加強對國內外現代農業發展先進理念和經營模式的宣傳推介,改變部分新型職業農民存在的政策觀念淡薄、生活方式保守、市場意識淡化等問題,引導新型職業農民更加科學地認知這一職業的時代內涵,更加主動地關注自身綜合素養和現代農業發展能力的提升。
3.2要培育職業農民素養
1. 要培育市場行家
作為市場主體,新型職業農民要掌握市場規律,懂得如何創造市場競爭力;要有市場風險意識、品牌塑造意識和成本核算意識;要提升對國內國際市場分析、預測和決策的能力;提升將農業與其他產業加速融合,促進商流體系深入農村市場的能力;提升用電子商務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的能力等。
2. 要培育經營能人
生產經營管理能力是新型職業農民謀發展、促富裕的根本能力。要加強對經營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產品質量管控、信息技術處理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對現代農業安全高效經營的能力,提升在農產品加工、流通和服務領域不斷創新拓展的能力等。
3. 要培育政策內行
要加強對涉及新型職業農民的各類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學習,全面了解產業扶持、財政補貼、金融保險等政策支持。加強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關政策文件的深刻領會。全面了解國家“三農”發展的最新要求和重點工作。提升用好各項政策工具的能力,發揮好政策指導行動的作用力,做政策上的明白人。
3.3要培育職業農民技能
1. 要熟悉農業基本規律
從事農業生產,需清楚當地適合種什么與不適合種什么。既要懂自然規律把握天氣變化,又要懂生態規律把握土質狀況。既要有農業風險的預判和識別技巧,又要有農業風險的預警和防范能力,尤其要具備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知識和能力。
2. 要掌握農業先進科技
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要掌握種植養殖技術,還要具備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的應用操作能力;要掌握物聯網、人工智能、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并能在農業領域應用,具備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智慧農業的能力;要加強對種業核心關鍵技術、農業生物技術、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等的關注,具備成為農業技術使用者和推廣者的能力。
3. 要提升農業產業化能力
要拓展其農業產業化視野,增強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加速農業現代化的能力;增強利用本地資源優勢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能力;增強發展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推進貿工農一體化產業體系建設和風險共擔的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素質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培育高素質農民是關乎“三農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基礎性、長期性戰略工作,高素質農民的培育,需結合實際的需求現狀去進行。要采取多項有效措施,依靠各部門的群策群力,形成良好的氛圍,為高素質農民成長創設良好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汪學軍.《2020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發布詞[EB/OL].(2020-12-15)
[2]郭俊華,盧京宇.鄉村振興:一個文獻述評[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0(2).
[3]王文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與中國農業現代化[J].寧夏社會科學,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