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鐵珍
摘要:“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這是中國人都熟知的古語。食品安全關乎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們生存的保障,也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因此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近年來,些食品生產者為了追求短期的高額利潤,生產出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嚴重影響到了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
摘要:食品安全問題;健康;
一、食品安全的內涵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們乃至全社會所關注的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它不僅關系著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關系著食品產業鏈的經濟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200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對食品安全的定義是這樣的:食物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在加強國家級食品安全性計劃指南中指出:食品安全是指對食品按原定用途進行制作和食用時,不會對消費者健康受到損害的一種擔保。可見食品安全,不僅包括食品衛生,還涉及到食品質量、食品營養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食品中的危害是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講的,就是食品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生物、化學或者物理性的因素。這些危害是無所不在的,我們不可能通過政府的法律、法規、監督手段來把它完全消除掉。所以,既然我們不能消除危害,那就是我們必須要談到風險。而消費者往往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是零風險,其實這是不存在的。為什么到了食品安全,人們就不講可以接受的風險呢?那么,什么是可接受的風險?誰說了算?通俗的講,可以接受的風險,就是這個食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食品,大家可以放心購買,放心食用。
二、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的頭號食品安全問題,當然也是中國的頭號食品安全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指出,食源性疾病在全球的發病率是難以估計的,發達國家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發生過食源性疾病,而發展中國家更為嚴重。食源性和水源性的腹瀉,在不發達國家仍然是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約有200多萬人因此喪生,其中絕大多數為兒童。
食源性疾病通常具有感染和中毒性質,它包括A食物中毒(細菌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有毒動植物中毒等),B食源性腸道傳染病,C寄生蟲病(絳蟲并、旋毛蟲病、姜片蟲病等),D人畜共患傳染病(瘋牛病、口蹄疫等)。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危害范圍非常廣泛,涉及的疾病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食物中毒,最容易傳播的是食源性的,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最不容易察覺到傷害的是食源性慢性中毒。
食源性疾病的發生發展有三個基本的特征是:一是經口途徑(食物或水是傳播病原物質的媒介,經口攝入后而導致的患病);第2個特征是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呈現多樣性(其致病因子即可以是食物受到生物性、化學性、放射性的污染,也可以是食物本身所含有的有毒毒素所致;三是臨床表現不同(主要為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有的表現為感染性,有的表現為不同癥狀的中毒。
(二)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現代化食品加工業的靈魂,可以說,假如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化的食品加工業,合理使用添加劑可以開發出更多的花色與品種的食物產品。但食品添加劑如果超范圍超限量的使用,同樣會造成污染,危害人們的健康我國規定食品添加劑。
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是我國堅決不允許的行為,而近些年,有些商戶被利熏心,為了一己私利在食品中添加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質,食品安全事又故層出不窮,因而公眾談食品添加劑就色變,主要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的概念。很多消費者認為添加劑不好,往食品里面加任何東西都不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假如大家試想一下,所有食品加工當中不允許加食品添加劑,走進超市或者食品商店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景象。所有的冰糕、冰棍都是無色的或者是白的,你就再也看不到現在這樣琳瑯滿目豐富多彩的食品。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他們都有不同需要,而且這些食品品質優良,口感還比較好,保持期還比較長,它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假如我們的醬油中不添加防腐劑的話,你買到家里可能到不了一個禮拜就會發霉,你是愿意買發霉的還是吃適當添加了防腐劑的醬油呢,這個顯然很明顯。
三、預防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措施
(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素質,有效預防食源性疾病
宣傳教育特別重要。從老百姓來講,怎樣能夠有效地預防食源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在2008年就推出了預防食源性疾病五大要點:
第一保持清潔。個人清潔,食品生產經營者清潔,個人要認真的洗手。拿食品前要洗手,準備食品期間經常還要洗手;便后洗手;清洗和消毒用于準備食品的所有場所和設備;避免蟲、鼠及其他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近食物。
第二生熟分開。生的肉、禽和海產食品要與其他食物分開;處理生的食物要有專用的設備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使用器皿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觸。生的雞、豬肉等,含有致病性微生物。
第三做熟。蔬菜,生魚片,熟的安全,食物要徹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食品;湯、煲等食物要煮開以確保達到70℃。肉類和禽類的汁水要變清,而不能是淡紅色的。最好使用溫度計;熟食再次加熱要徹底。
第四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熟食在使用前應保持滾燙的溫度(60℃以上);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化凍。室溫下解凍時間比較長,容易產生細菌。如果急速解凍,食品中的汁液流出,帶出了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水溶性營養成分,食品的營養遭受損失。
(二)正確防范食品添加劑的危害
正確防范食品添加劑的危害
選擇安全的食物((1)到正規的商店、超市和標準化的農貿市場購買食品。(2)選擇新鮮及衛生的食物。(3)不購買過期食品。 (4)不購買三無食品,選擇大品牌食品。(5)不購買包裝破損的食品。(6)選擇衛生可靠的店鋪就餐和購買食物。)
A、到正規的商店、超市購買食品。不要直奔便宜貨——便宜是有原因的,在價格戰的背后,有食品加工業者在暗中活動。
B、在超市買東西,務必養成翻過來看“背面”的習慣,不購買三無食品,選擇大品牌食品。常見食物標志:
質量安全(食品質量安全準入制度):對食品生產企業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對企業生產的食品實施強制檢驗制度;對實施食品生產許可制度的產品實施市場準入標志制度。
有機食品:必須由定點的食品檢測機構依據有機食品產品標準檢驗合格。有機食品產品標準是一國家標準為基礎,參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技術制定的,其突出特點是產品的衛生指標高于國家現行指標。
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有毒有害物質控制在安全允許范圍內,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準》的農產品,或以此為主要原料并按無公害農產品成產技術操作規程加工的農產品。(其安全質量符合有關強制性國家標準及法律、法規規定的農產品及初加工品。)
C、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消費者買食品的時候,要盡量選擇新鮮的、簡單加工的的、添加劑較少的食品。
D、拒絕購買和食用造假,摻假,走私等非法食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