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宜 饒圣權 王國慶

摘要: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從以城市為中心不斷向農村地區滲透,由此帶動鄉村物流體系不斷發展完善。但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仍存在許多問題,本文研究當前我國農村物流配送發展現狀,總結在網點設置、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對所述問題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
一、引言
《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 年)》中要求共建共享農村快遞物流生態圈。據統計,2020年農村地區收投快件超過三百億件,與此同時農村物流行業也面臨著考驗。雖然經過網點建設以及配送優化等措施,農村物流的配送效率在逐漸上升,但是在“最后一公里”的效率以及質量等方面仍需要不斷完善發展。
二、農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發展現狀
據調查顯示,2020年中國網民規模9.89億,其中農村網民規模為3.09億,占網民整體的31.3%,較2019年年底增長5400萬;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5.9%,較2019年年底提升9.7%
我國當前主要配送模式主要如下:
(一)直接配送模式
直接配送模式是物流公司按照農村消費者約定的時間將快件送到農村消費者指定地點的末端物流配送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在我國農村采用這種模式的主要有中國郵政包裹、京東物流、蘇寧易購等。[1]可以增強配送效率,增強農村居民網絡購物的積極性,但前期建設成本大,成本回收時間慢。
(二)菜鳥驛站模式
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制定了“千縣萬村”農村電商物流戰略發展規劃,截至目前已在近500個縣域內建立了超過28000個菜鳥驛站。菜鳥驛站以菜鳥物流網絡為主要依托,通過大型智能化物流服務平臺的搭建,直接為B2C發展模式中的農村消費者端提供包裹接收、快遞郵寄等服務,由于這種模式不收取用戶的費用而受到農村消費者的廣泛使用。[2]
(三)智能快遞柜模式
智能快遞柜是一種能實現快遞投送、存放、提取等多種功能,并且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智能配送設備。智能快遞柜作為一種新型的物流配送設備,農村消費者取件時間和位置布局比較靈活,客戶滿意度較高,且無需人員進行運營,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但在農村地區的布局相對較少。
三、農村“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物流配送成本高
由于農村居民稀少且居住分散,加之農村配送點較少,配送時間長,難以提供高效的配送服務,而且返程空載現象也使得配送成本增加;部分落后地區曾采用多個村莊共同配送,但這不僅使車輛油耗增加,也使得快遞配送時日增長,效率降低;快遞企業運營成本高,收取的快遞費也相對較高,網絡購物帶來的低價格遇上高額快遞費,也打擊了村民的購物熱情。
(二)配送網點少,布局不合理
由于部分農村地區地廣人稀,交通條件較差,經濟相對落后,居民網購欲望不高,致使快遞網點難以在當地展開;據《2020中國電商物流發展報告》顯示:隨著“快遞下鄉”項目的持續推進,農村區域快遞網點超過3萬個,公共取送點達6.3萬個,但是村一級的物流網點布局相對不足,流量多的地區網點多,流量少的地區則網點少,網點覆蓋面不均使物流配送作業面臨成本高、效率低問題。
(三)物流配送基礎設備落后
物流配送設施設備落后主要表現在:第一,我國農村道路條件偏差,物流運輸受限致使物流運輸費用較高;第二,由于資金匱乏以及道路設施不完善,農村地區的專業配送車數量少,且維護度不高,使得配送效率低下;第三,農村的終端配送網點缺少專業的冷藏存儲設備和倉儲設備,難以保證農產品質量。
(四)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跟蹤不及時
由于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限,物流信息化起步晚、發展慢,缺乏綜合性物流信息化平臺,云計算、GPS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信息技術應用率不高,物流信息難以共享,使得我國許多農村物流企業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中存在著物流信息滯后、效率低的問題,嚴重影響我國農村物流的服務水平。
(五)專業化高素質物流人才缺乏
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相對落后,具有物流專業化知識的畢業生大多選擇在城市工作,這就導致了農村物流專業化人才的匱乏。當前農村物流配送網點的員工大多未經過培訓,技術水平低,配送效率低,服務質量差。
四、農村“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整合配送資源,合理降低成本
在農村終端配送工作中,我國巨頭物流企業如三通一達、順豐、京東等可以利用信息平臺有效整合產業資源,建立“農村合作點”(如圖4-1),這樣企業可以整合訂單資源,提高效益,也可以解決返程空載這一問題,更好地推動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協同管理,以減少快遞配送成本。[3]
(二)合理設置配送網點
針對農村居民過于分散、難以實現物品集中配送或攬收的問題,建議增設物流代收網點。物流企業可以與鄉村超市、便利店等合作,設置物流代收站點,將快件送到便利店,由消費者自行到代收網點取貨,也可以通過代收網點攬貨,以便物流企業盡快獲得物流訂單信息,完成發貨環節。[4]地址盡量選在交通相對發達的地區,方便輸出到多個村莊,還要以客戶體驗感為前提,結合各個村莊之間的距離遠近選址,以便快遞準時方便地送到顧客手中,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三)增強農村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部門需要提升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建設和維護農村地區的網絡設施、鄉村公路;修建完善的農村信息網絡,農村電商才能夠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5]政府部門頒布各項積極措施,鼓勵引導企業對冷鮮需求大的農村地區先建立起冷藏中心點,完善其基礎設施;再在其周邊逐步增加冷藏中心點的數量;最后與城市中冷藏點建立連接,形成點線面結合的冷鏈運輸。[6]
(四)加強農村物流配送信息化建設
要優化配送系統,提高效率,最主要的是加強信息化建設。第一,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建立農村物流信息化平臺,提升農村物流信息化水平。[7]第二,各物流企業可以引入信息化的路徑規劃系統,對物流攬件路徑或者派件路徑進行規劃,縮短快遞人員攬件或者派件的路程和時間,降低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成本。第三,廣大農村居民要積極參與到農村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相關知識,為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五)提高專業化高素質物流人才培養
通過政府、企業有關部門對農村物流工作人員進行短期培訓,同時高校可以跟農村地區合作,在校內培訓選拔一支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進行下鄉,將知識與技術教授給服務人員,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物流知識、掌握物流技術。再者,國家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基層服務,通過高素質快遞配送人才的培養,以滿足農村地區對快遞人才的需求,使我國農村地區快遞配送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五、結語
我國物流行業正在不斷完善發展中,加之現今鄉村戰略的不斷深化,“村村通快遞”的目標將實現。本文從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成本、現有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狀況等方向總結農村物流發展困境,提出增設代收網點、強化農村基礎建設、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村配送效率等解決對策,提高農村配送效率和質量,推進農村電商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賓厚,張路行,李嬌,庾雪.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1,38(03):10-17.
[2]吳慶.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研究[J].技術與市場,2021,28(04):184+186.
[3]馬自欣1, 梁雪爽2. 農村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存在的問題及模式創新研究[J].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第34卷(6):70-74,119.
[4]張匯恬.淺析農村物流發展“最后一公里”應對策略[J].山西農經,2021(01):51-52.
[5]丁紅英.農村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問題及對策[J].技術與市場,2020,27(11):146-147.
[6]胡秀英,陸萍.鮮花冷鏈物流成本分析與控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06):49-51+42.
[7]張曉林.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物流發展路徑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9,41(04):46-51.
作者簡介:林思宜(1998—),女,廣東汕頭人,漢族,廣州工商學院管理學院,本科在讀;饒圣權(2000—),男,廣東梅州人,漢族,廣州工商學院管理學院,本科在讀;王國慶(1994—),男,江西吉安人,漢族,廣州工商學院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作者單位:廣州工商學院
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廣州工商學院三水校區,52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