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秉東

摘要:箱網式浮魚礁在實際使用中,常在波浪作用下表現出不同的動力方向,故而加強水動力特性分析很有必要。在此之上,本文簡要分析了箱網式浮魚礁的特征,并從構建浮魚礁研究模型、以圖像傳感器采影像、精準化處理采集影像、明確浮魚礁受力方向等方面予以論述,以此為浮魚礁的合理利用指明新的方向。
關鍵詞:波浪作用;箱網式浮魚礁;水動力特性
前言:箱網式浮魚礁是人工魚礁的重要類型,它主要具備魚類棲息、誘集作用,若將其應用于漁業、撈捕行業,有利于維護海洋環境的均衡性。一般而言,浮魚礁適合多種魚藻、貝類海洋生物的棲息。而隨著水源流動方向的變化,浮魚礁也將隨之出現運動,為了進一步發揮出浮魚礁作用,還需針對水動力特性進行深究,便于提出可行性建議,用于消除波浪刺激下浮魚礁產生的不良影響。
一、箱網式浮魚礁的特征
人工魚礁主要是為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場所的結構,也常作為捕魚業誘捕魚類生物的重要途徑。經過放置人工魚礁,可達到大范圍捕捉魚類的目的,如(圖一)所示。一般而言,其材料多以高聚乙烯、尼龍、泡沫等材料為主,也可選用建筑廢料等,由此產生生態保護作用。至于箱網式浮魚礁,是將人工魚礁設計成箱體網狀結構的浮動類魚礁。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可發現,此類別魚礁的穩定性優良,而且其形成的框架結構能夠容納更大規模的水生生物。因此,在選擇浮魚礁時,還需從容納量、透水性等方面進行考慮,便于設計后的人工魚礁擁有廣泛的使用范圍。本文具體以PVC+PE材質的浮魚礁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出現波浪時,它的水動力特性情況,經過綜合分析后,可為后續浮魚礁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據,甚至可增加誘捕成功率,促進漁業的長遠發展。
二、波浪作用下箱網式浮魚礁水動力特性研究內容
(一)構建浮魚礁研究模型
為了進一步驗證箱網式浮魚礁在波浪作用下的水動力特性,需先行建模,以此消除實踐中風力、溫度等多個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其中建模環節,需確定好模型的質量,常按照,根據水的密度(ρ)、浮魚礁PE網衣體積(vm1)、水的體積(vm2)計算出模型質量,之后以計算出浮力差。式中ρw、vp、分別代表的是流體密度、流體體積、理論模型數量,以此掌握波浪作用下,水浮力的變化規律。
在模型中選擇的各種材料材質都應當與實際浮魚礁材質相同,其中可按照等比例縮放的方式,將模型設計為與實際浮魚礁尺寸相當的研究模型。之后參照標準的參數設計要求,調整好各項參數值,便于得出最為可靠的研究成果。其中可細分為箱網式浮魚礁的PVC箱體部分、PE網衣以及PE錨繩。關于箱體的尺寸可設計為長寬分別為16cm,高為24cm,徑長20mm,其密度值為646kg/m3。至于網衣的尺寸以長寬為64cm、24cm為主,徑長15mm,密度為950kg/m3。在建模后,需將模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給予波動力,判斷浮魚礁模型是否出現移動,這樣才能確定浮魚礁在真正使用中,一旦遇到波浪,是否會發生位置偏差,并提出可行性加固措施,維護浮魚礁的運行穩定性[1]。
(二)以圖像傳感器采影像
在本次研究項目中,還專門借助圖像傳感器,對研究中的水動力特性進行直觀記錄,這樣才能有事實依據的總結箱網式浮魚礁在波浪沖擊下的運動軌跡。首先,研究者需對箱網式浮魚礁模型進行實時跟蹤,包括在流體刺激下,它的運動曲線圖等。在研究中所選用的設備可以具備連續攝像功能的圖像傳感器,它能夠通過對運動光學理論的應用,實現光學影像的合理轉化。經過研究后可發現:其中選用的采集裝置,能夠達到0.1mm精度,便于更加細化的分析出受到波浪作用影響前后的數據差異;其次,相關人員還需在正式攝影前,對其模型所在位置進行記錄,將其設為對照組,然后將波浪作用下浮魚礁的水動力影響設為觀察組,觀察兩組是否存在對比價值。經過多組實驗中,可對其數據實施比對;最后,還需對其采集過程進行規范化調整。如運行前需對其進行調試,運行后維持設備靜態操作等,這樣才能保證使用后,在圖像采集設備的參與下,能夠獲得可靠的觀察數據。其中還需注意的是:相關人員需確定好研究周期,一般以兩分鐘為主,按照每秒10幀的標準調整圖像傳感器。隨著幀數的增加,其精準度也會更高,故而應圍繞研究要求,注重幀數的調整,保證本次研究后形成的多則數據能夠起到參考作用。
(三)精準化處理采集影像
在長達兩分鐘的研究中,對于浮魚礁模型各個點位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分析,可得出最終偏差值。本文專用SPSS 21.0軟件聯合MATLAB軟件處理數據與圖像,若經過分析后,波浪作用前后圖像數據處理后得出的P值<0.05,則代表此次研究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同時,還可以運用MATLAB軟件對圖像實施灰度操作,使其保持255灰度范圍內,在黑白對比下,可對圖像中的各個拍攝點的前后偏差進行確定。通常在未遭遇波浪作用前,浮魚礁模型保持不動。而后在波浪作用下,它將朝著不同方向進行運動,其中可根據同一個追蹤點的前后比對結果,繪制出對應的影像圖,最終發現:在多個測量點變化長度測量后,基本上保持0.448mm,這表明波浪作用確實會對浮魚礁的水動力情況帶來一定影響[2]。
(四)明確浮魚礁受力方向
相關人員需運用浪高儀控制波浪作用的強度以及高度,之后根據波高數據分析在兩分鐘內,圖像采集點的運動方向以及偏差程度,并做出對應的總結,以此作為解決浮魚礁不穩定問題的原因調查依據。其中以下述兩組不同的波高為例予以研究:每4秒發動一次4.56cm波高、每2.1秒發動一次16.62s的波高,之后對其追蹤點的變化規律進行分析,由此可證明隨著波高的上升,其追蹤點的變化幅度有所增加,而且以前、下兩個方向為具體運動方向。這主要源于箱網式浮魚礁是由四個角分別懸掛錨繩的方式,使其保持平穩運行。在波浪沖擊下。16.63cm波高下,浮魚礁模型將出現76mm(正向)、72mm(負向)的偏差情況。而隨著波高周期的變化,其偏差也確實出現了明顯差異,由此知曉:波浪作用與其波浪發生頻率也有密切關聯。經過波高的上升正負向偏差值有所減小。關于浮魚礁模型在波浪作用下水動力特性分析結果的總結,可按照相同倍數的擴大,判斷浮魚礁在實際使用中也會根據模型變化結果,出現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偏差情況。同時,相關研究者研究后可發現:它的偏差方向多以前向運動、下沉方向為變化主導。為了進一步維持浮魚礁的運行安全,還可對其進行加固,使其有能力抵抗波浪沖擊。同時,還可以反作用力抗衡的方式,對其上方、后方兩個方向施加壓力,使其在波浪作用下,能夠自行發出應力消除的指令,促進浮魚礁的自動化運行。
結論:綜上所述,基于波浪作用下,箱網式浮魚礁在實際運行中,也將隨著波浪作用,而出現下沉、前飄。對此,可從建模、采集影像、處理影響、受力方向等方面著手,便于調整錨繩固定方式,增加其穩固度,為浮魚礁的正常使用奠定基礎。只有浮魚礁在海中保持穩定的運行狀態,才能達到最優化誘集效果,以免擾動魚群,破壞浮魚礁的使用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健,馮德軍,王萍,等.波浪作用下箱網式浮魚礁水動力特性研究[J].中國水產科學,2019,26(05):1014-1020.
[2]潘昀,楊鳳婷,畢春偉,等.中上層浮魚礁最優單錨系泊方式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21,61(02):17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