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星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食品安全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微生物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一項重要因素,微生物產生的霉素種類非常多,經常會誘發各種類型的疾病。微生物檢驗技術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一項措施,積極預防食品污染,明確微生物檢驗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問題并落實處理對策,完善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的應用。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討了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相關問題,以供參閱。
關鍵詞: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問題;對策
1 食品微生物檢驗內容
1.1 細菌總數檢驗
食品微生物檢驗是通過對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的檢測,來確定食品和生活飲用水的污染程度。細菌總數的確定,是對生活飲用水與食品的樣品進行處理之后,在一定的環境下,培育1g檢樣,其中含有的細菌菌落個數,即可作為衛生學對食品和生活飲用水污染程度的依據。
1.2 大腸桿菌檢驗
無論是人類還是畜類的排泄物中都含有大腸菌群。大腸桿菌為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通過對大腸桿菌菌落總數的檢測,即可確定生活飲用水以及食品的質量是否安全,所以衛生檢測部門都將這種菌落總數作為糞便污染指標的依據。在食品中,大腸菌群數通常是以每100 mL(g)樣本中存在的菌群數作為依據,在水中通常是以1 000 mL被檢樣品中大腸菌群數,這些作為硬性要求來反映污染的程度。
大腸菌群的來源基本一致,都是來自于人體或者溫血動物的腸道,所以,在食品微生物檢測時,即可將大腸菌群看作是檢測依據,進而來確定食品是否被污染。在檢測之后,發現其中存在一定的大腸桿菌,那么就可以證明該食品受到一些糞便的污染。一些食品衛生管理局在對食品檢測時,基本都以大腸桿菌數來作為污染指標菌,確定食品受污染情況。通過對食品和生活飲用水進行處理之后,在合適的條件下對其進行培養,確定其中所含有的菌落和菌數,進而來確定食品和生活飲用水的受污染程度。
1.3 致病菌檢驗
很多微生物會對食品安全產生威脅,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單增李斯特菌、霉菌等菌。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GB4789-2016食品衛生檢測方式已經明確確定。所以在對食品和生活飲用水的污染程度檢測時,還應確定其中致病菌菌群的含量,進而確定食品和生活飲用水是否具有致病的危險。比如,一旦食品中含有的沙門氏菌含量超標時,那么人們食用之后,就會發生中毒的情況,因為這種菌進入到人類的腸道之后,會在腸道中快速繁殖生長,進而引起腸道的炎癥,如果菌進入到血液中,那么就會造成人類全身的感染。由上可知,在食品檢測時,致病菌的檢測很重要,這會直接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
2 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存在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不僅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也關系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只關心如何吃飽的問題,開始關心怎樣吃好,吃什么健康的問題。要想身體健康,食物質量安全是一項基礎保障,而確定食物是否安全的一項重要手段就是食品檢驗,食品檢驗技術推動著食品行業的發展,對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當今社會,食品種類繁多,加工工藝也不斷的改進,一些非法加工的食品企業為了獲得高額的利潤,不惜使用非法手段加工食品,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也很多,食品質量安全事件五花八門,近幾年來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如今,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還需要提高,食品檢測系統體系還不完善,先進的微生物檢驗技術也沒有得到普及,這些都影響著食品安全檢測體系的進步與完善。
3我國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對策建議
3.1強化食品微生物檢驗監督
讓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在實際情況中得到科學的應用,要加強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的監督。①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讓那些條件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微生物檢驗機構不能輕易獲得資格認定,降低食品微生物檢驗的風險。②在食品原料、食品加工和食品包裝過程中,各部門應加強溝通相互監督,控制食品生產鏈中的微生物污染。③構建信息互通平臺,在食品微生物檢驗部門內部實現資源共享,了解最新的食品微生物檢驗監督事例,積累經驗,提高食品微生物檢驗的效率。
3.2深化檢驗部門改革
我國食品微生物檢驗部門數量較多,這些部門都有自己的檢驗標準,在檢測過程中,相互之間不溝通交流,這直接導致相關部門無法正常開展微生物檢驗工作。國家要加大對檢驗部門的改革力度,切實做到依法辦事,保障人們的飲食衛生。在檢驗微生物時,涉及的各部門要做到制定的檢驗標準統一,各人員之間合理分工,各司其職,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保證檢驗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
3.3先進技術的適當應用
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新的檢驗方法層出不窮,要讓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揮應有的作用,就要把新檢驗技術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要讓科技進步停留在實驗室里,任何發明創造都是為促進發展而生的,只有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技術才有意義.PCR分子擴增技術在20世紀末就以快速、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等特點著稱,并且在此基礎上的一些衍生物技術也應運而生,但是此項技術并沒有作為檢驗標準運用到食品微生物檢驗標準中。另外像旋轉平板技術、基因芯片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等諸多新型檢測技術,都以方便、快速、高精度和高靈敏度著稱,也沒有應用到檢測標準中來。科技應該轉化為生產力,對實際生產、生活產生發揮重要作用,使科技真正為發展效力。
3.4規范檢驗標準
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中要積極規范檢驗標準,不同地區的食品檢查部門都有自身的標準,直接影響了微生物檢驗工作的實施,為了規范并同意檢驗標準,國家應該深化部門改革,促進檢驗部門之間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統一微生物檢驗在食品衛生中的技術標準,促使各個部門都可以嚴格按照標準執行檢驗工作,排除了部門之間在檢驗工作上的矛盾,而且更加注重依法辦事。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上規范檢驗標準時,部門之間要做到分工合理,在自身的職位上遵守統一的檢驗標準,強調檢驗標準的科學性。
3.5采取措施創設安全穩定的檢驗環境
食品微生物檢驗對于環境有著嚴格的要求,只要環境中無菌,才能充分保證最后食品檢驗的結果的正確,因此想要提高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首先應該創建安全穩定的檢測環境。具體說來,進心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實驗室必須隨時保持無菌,并且相關人員在進行操作時也必須保證無菌,這就涉及到實驗室以及操作人員的消毒問題。再者實驗室中的環境應該足夠潔凈,需要定期對實驗室中的所有設備進行消毒處理,并且將實驗產生的廢棄物及時給予有資質的廠家進行處理。
3.6提升檢驗技術人員的能力及水平
為了更好地利用食品微生物檢測方法,在食品微生物的實際檢測過程中應提高檢測技術人員的水平。檢驗部門應加強對檢驗員的教育培訓,培養其掌握專業的檢驗技術方法。只有這樣,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加強科研技術人員的思想教育,加大對食品微生物檢驗的投入力度,積極探索有關的檢驗技術事例,加強對新技術的開發研究,為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4結束語
總之,食品安全問題至關重要,直接關系人類的生命健康。雖然目前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的類型比較多樣,但是不同的檢測手法存在各自不足之處。政府和食品監管部門對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使微生物檢驗技術也在不斷完善,相信經過政府部門和相關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這項技術將會實現歷史性飛躍。
參考文獻:
[1]王麗云.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現代食品.2018(05).
[2]楊建軍.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飲食保健.2018(27).
[3]馬艷梅.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8(12).
溫州市質量技術檢測科學研究院 浙江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