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摘 要:本文闡述了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的重要性,分析了素質教學背景下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教師沒有徹底轉變教學理念,學生缺乏訓練的自主性。探究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升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效果的策略。主要包括切實轉變田徑訓練的觀念,優化和創新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加強學生的自主互動學習。
關鍵詞:素質教育;高考體育;田徑訓練
在高中體育教學當中,田徑訓練幾乎貫穿于教學的全部過程,并且對于高考體育生來說,田徑訓練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隨著新課改的深化推進,高中體育田徑訓練方式不斷的豐富,培養方式越來越多樣,在這樣的情況下,體育高考田徑教學越來越凸顯出訓練的單一性和乏味性。因此,教師需要更新田徑教學的理念,立足于素質教學,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去創新和探索田徑教學的方式,使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更加的科學、更加的高效,不僅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也能進一步提升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的質量。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的重要性
在素質教育深化的背景下,高考體育田徑訓練課程需要與素質教育培養方針進行緊密的結合,注重對學生體育精神、團結合作精神等的培養,在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田徑訓練知識,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在田徑教學當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田徑訓練是體育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不僅非常重視學生的體能素質,還十分關注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斷加強學生自主訓練能力的培養,形成學生終身運動的意識。在高考體育田徑訓練的過程中,加強體育素質教育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激發學生運動的興趣,調動學生訓練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高考田徑訓練教學的目標要順應素質教育培養方針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更新理念,要深刻認識到素質教學對高考田徑訓練的重要性,在訓練的過程中,不但讓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較高的運動技能,還要重視學生優良品格的塑造,使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精神狀態[1]。
二、素質教學背景下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沒有徹底轉變教學理念
在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當中融入素質教育,需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不然只會讓素質教育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出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從而難以明顯地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師教學理念對學生田徑訓練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田徑訓練不能沒有規劃,只讓學生單純地進行跑、投、跳的訓練,這樣的魔鬼訓練方式,不僅會對學生的身體發育造成影響,還會降低學生的興趣和挫傷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田徑教學當中,需要依據學生的生理特點、訓練規律、具體的能力、心理情況等來對教學進行規劃和設計,注重體育高考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讓體育田徑課程的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教學手段要更好地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切實滿足學生訓練的需求,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更新教學理念,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避免學生在田徑教學的時候不能抓住訓練的要點,使得訓練的效率比較的低,難以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應將訓練內容作為教學。
(二)學生缺乏訓練的自主性
體育教學若是缺乏素質教育的指導,就難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學生運動潛能的挖掘。在傳統田徑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讓學生進行自主訓練,這樣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不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田徑運動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田徑教學當中,對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更有針對性,對教學內容的選取要更有獨特性,改進和創新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田徑訓練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訓練。在高考體育田徑實際訓練的時候,對于學生力量的訓練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更多的是讓學生進行深蹲和臥推,而對于速度訓練也有著較大的局限性,更多的是讓學生進行連續跑和間歇跑,這使得學生很難有效進行自主訓練。
三、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升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切實轉變田徑訓練的觀念
在體育運動當中,田徑運動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田徑運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當前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當中,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是比較的滯后,這使得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還是采用著傳統的訓練方式,比較的固定,更多的是訓練學生往返跑,雖然在這樣的方式在運用的過程中能夠取得一定的訓練效果,但是如果長此以往學生都處于這樣的情形當中,會逐漸喪失學生訓練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田徑訓練產生厭煩畏懼的心理,使得田徑訓練的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素質教育深化推進的情況下,對于高考體育田徑訓練教學來說,最為關鍵的就是轉變教學觀念,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優化和創新教學方式。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訓練興趣的培養,并且在不斷訓練當中增強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學生將訓練田徑當作一種習慣和本能,在開展田徑訓練教學當中,要立足于素質教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教學方式進行積極的創新,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訓練之中。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在田徑訓練當中依據學生的實際訓練需求、體能情況等來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從而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訓練當中勇于去質疑,敢于向教師提出問題,愿意去主動地探究問題,從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體能訓練的效率。在田徑訓練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設計更有針對性的課程,使訓練的環節能夠更有實效性,使訓練的技巧更有針對性。比如,在進行中跑訓練的時候,教師為了增強學生跑步的能力,需要運用不同跑段遞減或者遞增的方式來進行訓練,并且要與高考體育考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結合,來全面系統地引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的田徑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優化和創新教學方式
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需要對田徑訓練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和創新,來提高田徑教學的質量。教師要想創新教學方法,就需要依據學生的訓練習慣、實際的體能情況、興趣愛好等來合理優化教學方式,并進行適當的創新,來促進教學方式多元化的發展,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田徑訓練當中,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在具體的田徑訓練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來增加訓練的樂趣,比如,在開展耐力訓練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狐貍抓小兔的游戲融入其中,讓一些學生扮演小兔子,而其他學生扮演狐貍,讓學生都處于相同的起跑線,接著讓小兔子先跑,之后讓狐貍去抓小兔子,在追趕的過程中,若是狐貍超過了小兔子,那小兔子就淘汰了。應用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還能訓練學生的耐力,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在日常田徑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田徑比賽,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強化訓練的效果。比如,在實際田徑訓練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分層訓練的方式來提升訓練的效果。開展分層訓練需要教師先根據學生的體育能力、身體素質等,來對學生合理地進行分層,讓相同層次的學生在訓練和比賽當中,增強競爭意識,激發運動的潛能,來提高田徑能力。當然教師要認識到分層訓練不能固定不變,如果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讓學生升層,并且要定期對各層學生進行考核,若是有的學生達不到所在層次的要求,就需要進行降層。通過這樣的分層訓練能夠激發學生的斗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
(四)利用多媒體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
運動學研究表明,想要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田徑訓練中新的動作要領,就需要增強學生對動作形象的視覺認知。在田徑訓練中教師運用傳統的方式來解決動作,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會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對此,教師可以在田徑訓練當中運用多媒體,來解決一些問題,借助多媒體能夠將復雜的運動技巧進行細節地展示,讓學生通過慢鏡頭直觀地看到分解動作,便于學生全方位地了解動作,增強學生記憶的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師能夠隨意地播放、暫停、跳躍視頻,這樣教師可以定格難度高的動作,便于學生對動作技巧的反復揣摩。當前學生在模仿動作的時候,難免會在細節上不到位。對此,教師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動作的細節,便于學生對自身動作的糾正,掌握動作要領。
(五)加強學生的自主互動學習
在素質教育推動下,體育田徑訓練教學,需要教師盡可能為學生創造自主互動的空間,來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有效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因此,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時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體能結構進行全面的考慮,從而設計出更符合學生情況的教學內容,使田徑訓練教學更有針對性,有助于學生的自主訓練意識得到充分的展示,增強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在田徑訓練開展自主互動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是訓練過程的主要參與者,自己是教學的引導者,要正確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促使師生之間能夠彼此尊重、相互關愛,在良好的配合中有效提升學生的田徑應試能力。在訓練當中教師要合理地安排學生的運動量和負荷強度,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讓學生在限定的訓練時間里能夠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此外,在田徑訓練中開展自主互動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兩人一組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糾正動作,有效提高動作的規范性,同時在相互幫助、相互競爭當中提高訓練的有效性。通過開展自主互動學習,不僅有助于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提高學生的田徑能力,還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
結束語
田徑訓練對高中生的身體素質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影響著高中素質教學的效果。高考體育田徑訓練的教學質量不僅關系到高考體育的成績,也對我國體育田徑運動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注重提高學生田徑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更好地進行體育運動。
參考文獻
[1]楊紅霞. 高中體育選項教學背景下田徑專項訓練策略探析[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0, 14(5):35-35.
[2]陳金星. 新課改背景下趣味田徑教學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 讀書文摘(中), 2019,(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