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彤 薛文斌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推動經濟建設的腳步逐步加快,同時,在居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背景下,電能替代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公共產品特性,單純的市場價格機制難以合理補償成本,使得市場價格高于傳統能源,導致電能替代項目市場投資不足,發展初期需要政府政策大力推動。文章基于現有電能替代政策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分析,梳理了中國電能利用現狀,并提出了中國電能替代政策分析及展望的思考。
關鍵詞:中國電能;電能替代;電能替代政策分析;展望
引言
我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售電量增長持續放緩,增供擴銷支持公司發展的任務更加凸顯,用電量增速下滑的壓力將長期存在,大力發展電氣化,城市市場發展空間是增加供電企業售電量、維護公司收益、保障電網投入,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通過推廣電能替代技術提高對供電保障水平,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引領等方式積極開拓能源服務新業態,在推廣成熟電氣化技術應用,服務電氣化建設。
1現有電能替代政策的基本特征
1.1政策主體是以市場為基礎的引導性政策為主
目前電能替代政策是以市場為基礎,政府充分發揮指導和激勵作用。政府通過發布相關政策,引導清潔能源使用,這種政策不直接限制企業的具體做法,而是通過有效的價格變化間接發揮作用。這不但體現在對電能替代發展的直接經濟補貼上,政府探索電能替代的發展由政府主導模式向企業參與、多元主體共建模式轉變,鼓勵社會資本加入電能替代項目,采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分擔資金和技術成本,在市場中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電能替代項目實施。
1.2地方性政策靈活性較強
電能替代基于當前的技術經濟性和環保外部性必然需要政府政策扶持。但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實際發展境況以及要發展的可行性和急迫性程度不一,這就要求地方政府結合實際采取靈活性政策。例如,在交通運輸領域方面除新能源汽車發展以外,同時積極推動港口岸電發展,建設海港碼頭,基于港口岸電推廣受電價阻力高,政府及時出臺港口岸電有關電價補貼,以政策為導向,碼頭以自動化建設為主,均采用電力驅動碼頭裝卸機,消除了之前的尾氣排放問題,改善了環境噪音,提高了電力使用效率,同時加強港口岸電配套政策的扶持力度,放低市場準入門檻,同時打造合作共贏的港口岸電商業模式,吸引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港口岸電建設中的電能替代項目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益。
2中國電能利用現狀
中國電力總消費仍維持正增長,其增長率逐年放緩,但因基數較大。通過實施電能替代,電力消費量增加,發電結構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傾斜。我國電能替代的力度越來越大,而減排要求單位產值能耗逐年降低,二者博弈使得我國電力生產和消費會在未來出現一個峰值,電力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我國經濟體量較大,隨著經濟轉型延續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第二產業電力消費量增長放緩,由此預測在十四五期間電力生產和消費雖然會平穩增長,但是增長率低于預測的數值。
3中國電能替代政策分析及展望
3.1基于政策生命周期完善引導性政策
能源占據能源市場主流,其消費政策必然在一定時間內存在路徑依賴,突破其政策慣性必須引進外生力量,比如美、英、德、日等國為促進電氣化,分別推出了各種電能發展和能源改革法案,為發展綠色經濟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我國必須制定電能替代的長期發展規劃,使其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相適應,將電能替代作為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盡快完善相關領域的政策法規,打造健全的法制體系,用法律和制度體系推動電能替代發展。盡快完善電能替代法律和制度體系。盡快出臺《電能替代發展政策法》,保障電能替代發展的戰略性和權威性。要從制度體系上完善發展資金的分配和利用。電能替代涵蓋范圍廣,環節多,發展進程不同,對資金管理和分配要求很高,可以制定有關電能替代項目的具體指導目錄。要加強對電能替代相關標準的完善。電能替代蓬勃發展,對實施效果規范化評價技術的要求提高,而現有電能替代標準碎片化嚴重,不同領域、不同地域、不同裝置技術的要求、測算方法、效果評價指標等標準與規劃各不相同,需要建立統一的電能替代標準體系。可由國家能源局等單位牽頭,針對既有標準和規范,制定電能替代相關設備制造、技術規范、建設運營、檢測評價等多方面的國家標準,健全電能替代評價標準體系,完善技術標準和準入制度,促進我國電能替代規范有序發展。
3.2基于政策效果強化強制性政策落實和執行力度
首先積極完善電價政策機制,積極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進而引導各經濟主體的行為合理化。可以通過電價差異化政策逐步推進平價上網。我國各省區資源稟賦不均,資源供需的區域不平衡,相應的消納、輸送問題必須差異化處理,不同省區對標的標桿上網電價并不相同,加之資源條件差異,“平價”政策必須因地制宜推進。其次加快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的落地。由于我國電源結構缺乏靈活性,迫切需要激發企業和用戶的互動能力來參與消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需要穩定的政策規劃,需要職責明確的監管機構和有法律約束力的懲罰機制。發達國家經驗是對發電企業設定強制配額,設立財政專項資金進行補貼,擴大可再生能源市場份額,這需要明確配額制實施的監管機構和受監管的市場主體,監管機構要具備執法權力和執法的人財物基礎。目前機制中對承擔消納責任的市場主體的違規處理,僅僅是列入不良信用記錄的警示性懲戒,應當設定足以直接影響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具體性懲罰措施,才能保證政策落地。對于用電行為友好、響應能力強、或者改變用電方式成本低的地區,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市場中多消納,超額完成配額給予獎勵;而消納可再生能源能力不強、改變用電方式成本高的地區,無法完成的配額部分則可向消納能力強的用戶購買,構建配額交易市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3.3完善電能替代激勵政策
實行促進電能替代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優惠政策。鼓勵進口先進節能技術、設備,控制出口耗能高、污染重的產品。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利用能效信貸、綠色債券等支持節能項目。創新完善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實施差別電價、峰谷分時電價、階梯電價、階梯氣價等,完善環保電價政策,調動市場主體和電能替代的積極性。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及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大力推行合同電能替代管理,鼓勵電能替代和經營模式創新,發展綜合能源服務。加強電力需求管理,推行電力需求響應的市場化機制,引導節約、有序、合理用電。建立能效“領跑者”制度,推動終端用能產品、高耗能行業、公共機構提升能效水平。
結語
中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電能替代體系,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強的電能替代保障。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與各國一道,深化全球電能替代合作,推動全球電能替代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更加普惠、包容、均衡、平等的發展,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繁榮、宜居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邱麗靜.我國電能替代發展現狀分析與建議[J].電力設備管理,2018(06):33?37.
[2]賈科華.電能替代全面推進[N].中國能源報,2016-05-30(01).
[3]戴宇.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研究[J].文摘版:工程技術,2015(54):280?280.
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烏魯木齊供電公司 ?新疆烏魯木齊市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