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杰
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現代傳媒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對文學活動的發展革新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當代文學中網絡文學異軍突起,引發了一次又一次閱讀熱潮,成為不可忽視的文學現象。本文以網絡文學興起初期的代表作《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為例,結合近年來具有代表性的網絡文學作品,充分肯定網絡文學的成就,分析網絡文學興盛的原因,同時探究過分商業化、市場化帶來的一系列弊端,對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提出建議與展望。
關鍵詞:現代傳媒;互聯網;網絡文學;營銷手段;市場化;文學性;展望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和拓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閱讀習慣受到極大沖擊。文學發展總是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社會變革必然推動文學形式的革新。網絡文學在九十年代末興起,并掀起了一個又一個全民閱讀的浪潮。其中蔡智恒《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無疑是網絡文學早期的、全民狂歡的代表作品。
蔡智恒是臺灣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博士,1998年3月到5月,他以網名痞子蔡在BBS上,分34集連載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小說發表之后,立即受到眾多網友的追捧,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此后兩年間,《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一直位居中文網絡原創小說流行榜前3名,1999年在國內出版后迅速熱銷,上海、武漢等地普遍供不應求,到2005年為止,已銷售100萬冊。
圖書熱銷帶來的是各種影視版的改編,《第一次親密接觸》先后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話劇等多種形式上演。理工科出身的蔡智恒一躍成為明星作家,小說主人公痞子蔡與輕舞飛揚,也成為網絡史上最發燒的網絡情人。
這樣,《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不僅成為網絡小說初期的翹楚之作,也開啟了網絡文學的先河,推動網絡文學走向興盛繁榮。
任何文學作品的走紅都不是偶然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發表之后大受歡迎,除了作品本身的獨特之處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發表在網絡文學興起初期,受到互聯網推動、媒體營銷、讀者新鮮感等多方面“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創造了難以復制的神話。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故事情節非常簡單。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真誠的愛情,一個偶然的機會,痞子蔡在BBS上認識了女孩輕舞飛揚。盡管“久經沙場”的室友阿泰一直警告他說:網絡上的女孩很多都是“恐龍”,但痞子蔡還是決定與輕舞飛揚見面。不曾想,輕舞飛揚出乎意料的美麗。他們成為了默契的好友,感動著影院里的《泰坦尼克號》,品嘗著麥當勞的可樂薯條。正當痞子蔡憧憬著美好未來時,卻收到了輕舞飛揚最后的E-mail,輕舞飛揚就這樣消失了。痞子蔡痛苦萬分,在輕舞飛揚的好友小雯那里,得悉輕舞飛揚患有紅斑狼瘡,正住在遙遠的醫院里。痞子蔡力盡艱辛,終于在輕舞飛揚彌留之際陪在了她的身旁……
輕舞飛揚最終沒有戰勝病魔,傷心欲絕的痞子蔡,意外地收到輕舞飛揚生前的信箋─ 一份遲到的愛的承諾。這樣,痞子蔡終于感悟到了生命的飛揚。
這樣一個男女相戀最終天各一方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平淡到被小說家寫爛了的言情套路。但為什么蔡智恒的小說,能在這個張揚個性的年代吸引眾多年輕人呢?讀完小說和查閱資料以后,我認為原因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幸運地”發表在互聯網普及時期,利用網絡作為載體和傳播媒介。作為新興事物的網絡文學,很容易被年輕讀者所接受。上世紀九十年代,網絡文學方興未艾,由于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面廣、不受傳統限制等優點,滿足了讀者新鮮獵奇的心理,從而擁有了廣大的讀者群。《第一次親密接觸》最初發表在網絡上,不需要一般傳統文學發表的編輯審核等過程,直接呈現在廣大網友面前,依靠廣大網友的閱讀轉載,像一股熱浪在網絡上延燒開來。網絡文學剛剛興起時的客觀環境,在今天已經無法復制了。因此包括作者本人,寫出的作品也無法達到當年的盛況。
其次,出版商成功的營銷手段也是小說暢銷的重要原因。《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網絡上受到追捧之后,出版商抓住網絡文化提供的契機,對讀者對象明確定位,并從分利用媒體、影視等手段宣傳炒作,將該書推到了“熱火朝天”的暢銷之中。
最后,蔡智恒小說本身所具有的時尚性與可讀性,也功不可沒。《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審美價值,強烈吸引了讀者。首先,蔡智恒用新穎幽默的網絡語言,娓娓道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而故事雖然發生在網絡上,且痞痞的男主角和室友阿泰都具有年輕叛逆、玩世不恭的特點,容易受到青年學生的追捧。但男女主角在感情上都付出了真心,本質上都是傳統而純情的青年,并且故事以悲劇結束,與《泰塔尼克號》的愛情悲劇相交織。幽默叛逆的語言外殼下,實則是一段辛酸真誠的愛情故事,那“含淚的微笑”,感動了無數讀者。
同時小說的語言也非常具有吸引力,我閱讀這篇小說的最大感受就是輕松愉悅。蔡智恒是一位理工科博士,對文學并不算內行,但正因為如此,擺脫了各種文學創作理論的束縛,也不需要承擔純文學的責任感,就顯得親切真實,樸實自然。小說中英文和中文夾雜,運用了大量搞笑、夸張、詼諧風趣的網絡語。
例如小說以詩體的plan 開頭:如果我有一千萬,我就能買一棟房子。我有一千萬嗎?沒有。所以我仍然沒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飛。我有翅膀嗎?沒有。所以我也沒辦法飛。如果把整個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澆不熄我對你愛情的火。整個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嗎?不行。所以我并不愛你。
這樣新奇的網絡語言帶來了一種陌生化的效果,充滿了調侃味道,能夠強烈地吸引讀者。另外作品的布局謀篇與電腦、手機界面相妥協和適應。一句一段,章節非常簡短,每個章節結束都有“to be continue……”。顯然這樣的安排非常適合讀者在電腦或手機上閱讀,避免了傳統紙質文學作品的大段描寫帶來的冗長感,給讀者帶來了輕松的閱讀感受。所以,《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能在90年代末掀起全民閱讀的熱潮,實際上是文學走向網絡化、數字化和娛樂化的產物。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成功之后,網絡文學異軍突起,多家文學網站相繼成立,影響較大的如“起點中文網”、“榕樹下”、“晉江原創網”、“瀟湘書院”、“紅袖添香”等。也催生了大量新生代網絡作家,不斷有大量網絡文學作品橫空出世,引起一次又一次閱讀熱潮。例如《告別薇安》、《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近年來許多網絡文學作品如《步步驚心》、《未央·沉浮》(改編為《美人心計》)、《后宮·甄嬛傳》、《何以笙簫默》、《花千骨》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后,更是創造了萬人空巷的火爆局面。網絡文學,實現了網文、書籍、影視全方位的市場運作體系,帶動了影視、娛樂等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網絡文學的興盛情況,由此可見一斑。
網絡文學的興盛,反映出當今社會的文學創作和閱讀環境變得更加自由、開放和包容。網絡文學作者趨向平民化,寫手與專業作家的區別在縮小,網絡這種新興的媒體為所有人提供了自由表達自我、自由發表自己作品的機會。
文學批評的力量在不斷減弱。由于借助了互聯網方便快捷、受眾面廣、不受傳統文學作品發表的限制等優勢,網絡文學作品發表和信息反饋非常迅速,其成功與否,決定權已不在傳統的文學批評界,而在于是否能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與追捧。可以說,市場決定了網絡文學的走向。
但是這也恰恰折射出網絡文學的缺陷。過于市場化必然導致文學作品的商品化、類型化,甚至為迎合受眾而出現低俗、色情的文學作品,如“木子美現象“。由于創作完全不受限制,傳統文學崇高的創作目的被解構,網絡往往成為個人宣泄個人情緒和自娛自樂的平臺。網絡文學狂歡的背后其實潛伏著巨大的危機,大量涌現的文學作品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其思想容量和藝術水準是非常令人擔憂的,需要我們引起高度重視。
因此《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走紅的同時,也暴露出內容空洞、語言輕浮的缺陷,招致了大量的批評。有專業評論者指出:“痞子蔡的那些所謂網絡小說,具備痞子文學的一些特征,或叫基本特征,那就是:淺薄、無聊、低俗、虛假、矯情。這類東西,其實就是一種沒有任何重量的文字游戲,是電子化時代的語言垃圾。讀這樣的東西,除了浪費時間,幾乎不會在任何層面使我們有所收獲”,“小說故事老套,情節單調,人物形象蒼白,情感虛假做作。在敘述上,出于技術的需要,采用分行式的平鋪直敘,語言直露,缺乏光彩,偶爾為之的`幽默,也顯得生硬。”
這些批評以純文學的標準來要求蔡智恒的作品,對蔡智恒的失望是難免的,但也鮮明地指出了以《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為代表的網絡文學作品內容的空洞與藝術的低劣。我們能夠看出人們對網絡文學的期待,那就是能更多地注重提高文學作品的質量和藝術水準,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而不是片面依靠技術手段和宣傳炒作,使文學淪為盈利的商品,淪為個人追名逐利的工具。
盡管存在混亂的局面和種種缺陷,但網絡文學畢竟正處于成長期,需要我們共同地努力加以引導。“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魏晉時期曹丕對文學的評價,在文學日益商品化、娛樂化的今天,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網絡文學創作者,必須提高文學涵養,不斷提高創作的思想容量和藝術水準,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作品,才是網絡文學的最終發展方向。這樣,網絡文學才能達到真正的興盛,文學才能更好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智恒.第一次的親密接觸[M].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10.
[2]周志雄.回顧與評判—<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與網絡文學的發展[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08,3.
[4]謝剛.與網絡文學親密接觸—蔡智恒系列作品營銷策略[J].出版廣角,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