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娜 張建輝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MRI患者檢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進行MRI檢查的10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此階段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另將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進行MRI檢查的100例患者設為試驗組,此階段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以及受檢者對MRI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試驗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顯著減少MRI檢查過程中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改善護理質量。
【關鍵詞】MRI檢查;護理風險管理;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180
近些年隨著影像學檢查技術飛速發展,MRI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具有圖像分辨率高、對比度清晰等優點,成為疾病診斷的主要輔助手段。但是在MRI檢查過程中,受檢查時環境、患者疾病、醫師專業技術等多因素均可影響檢查效果,故加強MRI護理管理非常有必要[1]。我院對MRI檢查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其具體過程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進行MRI檢查的10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有52例男,48例女,年齡20-78歲,平均(44.62±6.09)歲,檢查部位:38例頭顱,23例胸部,22例腹部,17例四肢;另將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進行MRI檢查的100例患者設為試驗組,其中有55例男,45例女,年齡18-75歲,平均(44.86±5.91)歲,檢查部位:40例頭顱,24例胸部,20例腹部,16例四肢,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主要是檢查前對受檢者及家屬進行宣教;檢查過程中遵醫囑配合完成檢查工作等。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為:(1)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定期對MRI檢查時內醫護人員進行五常法(5S)培訓,增強醫護人員風險意識。(2)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行“三查七對”(三查:查預約檢查登記時間、MRI檢查時間、結結果報告時間;七對:核對受檢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癥狀、體征、檢查部位、登記時間)和“一注意”(注意疾病診斷結果),若檢查結果報告受檢者病情嚴重的,需及時報告醫生、家屬及早予以治療。與此同時,每月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考核,納入MRI檢查的適應癥與禁忌癥、MRI檢查注意事項,以及特殊人群檢查配合事項等,將考核結果與每月績效相掛鉤。(3)提高護理人員的護患溝通能力。在臨床上MRI檢查者普遍存有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故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應用熱情、專業的醫療服務減少受檢者的心理負擔,爭取獲得其信任。同時,邀請護理部護師、心理科醫師向MRI檢查室護理人員講解護患溝通技巧,使其掌握好溝通藝術性,并指導其根據不同患者對檢查的認知程度、心理特點、理解能力等針對性實施健康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MRI檢查目的、設備優越性、各項MRI檢查制度等。(4)成立質控小組。科室護士長與護理部成立質控管理小組,根據科室現狀,每周或每月定期對MRI檢查室內的護理工作進行風險測評、質控和反饋,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在MRI檢查過程中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如導管脫落、護理登記不規范、護患爭吵、MRI檢查操作不規范等。(2)對比兩組患者對MRI檢查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在患者結束后進行滿意度調查,有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選項??倽M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計數資料予以x2檢驗,計量資料予以t檢驗, 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
試驗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2.0%,較對照組的11.0%明顯降低(x2=6.664,P=0.010),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試驗組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5.0%,較對照組的84.0%顯著升高(x2=6.438,P=0.011),見表2。
3? 討論
護理風險主要是指在護理工作中存有的直接或間接不安全因素可能會造成病人受傷或死亡的潛在隱患[2]。MRI檢查室與其他臨床科室有一定的區別,大部分檢查者對MRI相關知識了解不充分,再加上對檢查室環境陌生、對檢測結果恐懼等,致使其不能很好地配合檢查,影響檢查進程,增加檢查風險。為此,我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其目的主要是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使其能夠有效、快捷地應對風險事件,減少潛在的風險隱患,并加強MRI檢查的操作流程規范管理,增加護理工作監督力度,以持續改進檢查質量[3]。研究結果也顯示,試驗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表明了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顯著減少MRI檢查過程中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改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廣喜.風險管理在醫學影像檢查過程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6):288-289.
[2]郭雪貞,陳文娟.放射科護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31(7):1068-1069.
[3]賴文娟,陳秀華,黃奕巧.風險護理管理模式在磁共振檢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8):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