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1 引言
健美操是一種在音樂伴奏下進行節奏感較強的集舞蹈、體操與技巧運動為一體的操作化動作,從19世紀80年代出現之后,就以強大的流行力和感染力風靡了全球。在20世紀80年代,健美操傳入到了中國,在中學和高校校園中,健美操獲得了更多人的關注。在現階段的中學校園里,健美操正作為大課間的體育活動受到更多人的喜愛。為了更好地貫徹我國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各個學校在進行素質化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將開展大課間活動作為主要的改革途徑一。在對大課間活動類型設計中既安排有球類、跑步、跳繩等活動,也兼顧到了健美操,確保學生每天都可以在校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2 中學大課間形成背景
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的全民健身,特別是中小學生的健康體魄鍛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從1999年開始,中央和國家也頒布了一系列文件和要求,要求學校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求每個學生在校必須參加至少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在文件頒發后,各個學校都重新重視起了大課間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校期間進一步鍛煉自己的身體素質,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讓大課間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樣,靈活多變。在較長的一段發展時間內,中學的大課間活動大多都局限于做操,雖然說旋律操富有比較明顯的時代氣息,但是由于運動形式的枯燥乏味,很多學生早已經厭倦了課間做操。面對學生的全新需求,大課間體育運動應運而生,與課間操相比,大課間體育運動的形式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廣泛,強度也比較適中,對于學生的身心疲勞緩解有著更加直接的幫助。既幫助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提升,也加深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3 基于學生體驗的中學健美操大課間構建措施
3.1 對健美操動作進行整套編排
為了切實有效的提高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際效果,健美操已經被確立為了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之一。通過體育教師的不斷努力,在不斷上網查閱各種相關資料后,教師們在原有的大眾健美操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改進創新,并且融合進了啦啦操、街舞、廣播操等一系列等各種舞蹈的不同動作,使健美操更加具有現代化特征,并且更適應現代中學生的審美觀點和運動習慣。在健美操編排的過程中,教師之間也進行了相互的探討與學習,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和運動基礎,按照簡單、容易掌握容易推廣的原則進行健美操編制,在進行動作設計時,力求動作自然活潑,造型美觀,易于模仿。在編排過程中,還要求健美操的動作有利于形成身體正確之事,幫助學生發展背肌、腹肌、大腿肌等主要機型的力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鍛煉健美操幫助學生身體系統的器官物質代謝和發育,增進學生的體質健康,讓學生更利于接受。
3.2 對健美操成套動作進行普及
在大眾的普遍認識中,健美操一般都是女生訓練,而學校的健美操也大多數都是針對女生所開設的。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中學的大課間鍛煉過程中,總有學生會因為不樂意訓練健美操而尋找各種理由請假,無論是病假還是事假。這樣既破壞了健美操的整體效果,還影響了班級的凝聚力。為解決這一問題,在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力求健美操動作舒適大方。對原有的動作進行了再次改變,在不改變原有的結構的前提下,對健美操造型進行再次修改。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與磨合時期,為健美操運動的真正普及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為了使健美操的鍛煉效果更好,在確保學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教師在進行大課間運動時也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輕器械,幫助運動的效果得到提升。
3.3 不斷為學生創造機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無論是采用什么樣的課間活動,都是為了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在實際的鍛煉過程中,可以根據鍛煉任務,鍛煉目的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健美操訓練方案。無論是教師進行講解,還是示范,或者進行小組劃分,每一個小組進行不同的健美操學習,這都是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提高身體素質的方法。在幫助學生掌握健美操時,教師可以將學習活動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自我分析,學會觀察、交流與協作。教師可以讓掌握速度較快的學生去輔導掌握速度較慢的學生,或者自己去編排一些自我感覺比較適合中學生鍛煉的健美操動作,充分的進行自我發揮,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大課間,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展示自己編排的動作,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培養自己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健美操雖然是一項比較新興的體育項目,但是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校園文化建設都有著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大課間體育活動也應當拋棄原有的古板做操模式,更多的注入新鮮的鍛煉元素,讓健美操可以更好地融入在中學大課間活動當中去。伴隨著健美操運動更好的在中學得到推廣,健美操活動本身的內容也將不斷豐富,為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體育鍛煉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重慶市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