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妮


摘要:目的 分析益氣通絡方聯合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療效及對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本院2020年3月-2020年11月期間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進行研究,并采取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A組和觀察B組,各82例。給予對照A組甲鈷胺進行治療,給予觀察B組益氣通絡方+甲鈷胺進行治療,并對兩組的血糖水平和神經傳導速度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B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水平顯著的比對照A組的低,肢體正中神經、尺神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顯著的比對照A組高,兩組比較均呈顯著差異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中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患者使用益氣通絡方+甲鈷胺進行治療,能夠顯著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夠顯著的提高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值得在臨床中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益氣通絡方;甲鈷胺;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神經傳導速度
糖尿病發病率的不斷提升,導致DPN的發病率隨之上升,該病會對患者的上下肢造成一定的影響,臨床主要表現為肢端出現針刺、麻木、疼痛等異常感覺,如果病情繼續惡化,就會影響到肢體運動神經,出現運動障礙,甚至會出現癱瘓的嚴重后果。在臨床中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首先要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病情,然后加入甲鈷胺等能夠對神經起到營養作用的藥物,這樣的治療方式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整體療效并不理想。從中醫的角度看糖尿病的致病因是燥熱陰虛、血瘀氣虛[1]。本研究選取本院2020年3月-2020年11月期間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益氣通絡方聯合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對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取得顯著的效果,現將開展過程做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3月-2020年11月期間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進行研究,并采取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A組和觀察B組,各82例,對照A組男36例,女46例,年齡在35-72歲之間,平均年齡(62.64±5.23)歲;觀察組B男49例,女33例,年齡在32-75歲之間,平均年齡(63.28±5.4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具有均衡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給予常規治療,即使用降糖藥物、胰島素進行基礎治療,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壓、高血脂癥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加入降壓、降脂藥物。
1.2.1對照A組
對照A組聯合甲鈷胺(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107,0.5mg*20s)進行治療。口服,1s/次,3次/d。連續治療60天。
1.2.2 觀察B組
觀察B組在對照A組的基礎上聯合使用益氣通絡方進行治療。藥方:黃芪30克,生地20克、川芎20克、沙參20克、益母草20克、雞血藤20克、赤芍20克、葛根20克、山藥20克,麥冬10克、羌獨活10克、地龍10克、桃仁10克、丹參10克、海桐皮10克、紅花10克。1劑/d,2次/d。連續治療60天。
1.3指標觀察
(1)對比兩組血糖水平。采用FBG、2hBG水平進行評價。(2)對比兩組神經傳導速度。采用肢體正中神經、尺神經的SNCV、MNCV進行評價。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均數±平方差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組間比較,存在明顯差異時,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 對比兩組FBG、2hBG水平
治療前,兩組FBG、2hBG水平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B組顯著的低于對照A組,組間比較存在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比較兩組SNCV、MNCV
觀察B組肢體正中神經、尺神經SNCV、MNCV顯著的高于對照A組,組間比較存在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原因現階段還不能十分明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血糖代謝紊亂及血管病變能夠導致該病病發,血流異常導致合成能力出現障礙,使供應神經元的能力不充足,最終神經功能出現障礙[2]。甲鈷胺的作用是加快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速度,刺激形成髓鞘,促使神經功能恢復,對神經傳導速度進一步提升,是臨床中治療DPN的主要西藥,但是其總體治療效果不佳。
從中醫的角度看DPN算是“痹癥”、“消渴癥”,致病原因主要是燥熱陰虛,長時間的消渴,導致氣陰兩虛,治療的基本原則是通絡化瘀、扶正益氣[3]。益氣通絡方中的黃芪、葛根、生地具有養陰益氣、補益肺脾、恢復正氣的療效;山藥具有提升黃芪益氣健脾的作用;沙參、麥冬有提升葛根生津滋陰的作用;紅花、桃仁、赤芍、川芎、雞血藤、益母草都具有化瘀活血的作用;丹參既可化瘀活血,又可清心涼血;羌獨活、地龍、海桐皮具有通絡活血、止痛祛風的作用,所有中草藥聯合起來使用,具有扶正益氣、化瘀活血、止痛通絡的療效。
綜上所述,在臨床中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患者使用益氣通絡方+甲鈷胺進行治療,能夠顯著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夠顯著的提高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值得在臨床中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艷峰,湯學勤,張曉飛,等.益氣通絡方聯合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及對周圍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2019,47(6):745-747.
[2]林逸軒,王帆競,李金菊,等.益氣活血通絡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v.31(11):143-146.
[3]肖雪云,陳漢禮.益氣活血通脈湯輔助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20,39(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