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春麗
摘要:教學資源是教育教學必不可少的因素。幼兒教育中的育人環境關系到教學活動能否有效開展,孩子們能否健康愉悅成長。因而,加強幼兒園建設,創設利用好環境資源是幼兒教育必須考慮和努力構建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育人環境;健康成長
我們有一個教育口號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我們幼兒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因此,幼兒園教育的師資力量、教育理念備受擇校家長的關注。隨著時代和理念的不斷發展更新,幼兒園的環境對幼兒成長的重要影響也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關注。
一、幼兒園育人環境建設的必要性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亞圣孟軻之所以成為中華歷史文化名人與其自身稟賦、后天努力有關,也與外在的教育環境有一定聯系。也就是說,只有和諧、生態的幼兒成長環境,才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心理學家皮亞杰非常關注幼兒教育和對兒童心理及成長的研究,他在研究理論中告誡我們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極主動建構的。這一結論告訴我們,孩子們的認識水平和個人能力與教育的環境息息相關,重視教學資源中的環境建設是育人的重要一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園的環境建設也有明確要求,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要構建和諧健康的、豐富多彩的生活與活動環境。也指出了幼兒生活和學習的良好環境對幼兒的學習成長與身心發展以及經驗能力的提升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雖然環境是教育中相對比較隱性的課程,但是隨著社會對教育重視程度的加強,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環境對孩子的健康人格、優良品行、良好習慣以及能力素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而且,孩子們的心理是比較敏感的,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要借助于氛圍和環境;而且讓他們擺脫對家長、家庭的依賴和依戀,需要和藹可親的老師和優越的環境吸引他們,度過成長的焦慮期,從而在幼兒園快樂地生活、學習,健康地成長。
二、優質幼兒成長環境創設的途徑
我們的幼兒園環境分為外部和內部環境,諸如教學設施、園內硬件配置是環境建設的一部分,但并不只是外部的嶄新和優美就能成為良好的育人環境。我們的生態育人環境還需要孩子們成長的人文環境,和在游戲與多種探索活動需要的自然生態環境。
1.立足校本,夯實教師隊伍建設。一是找準差異,有的放矢。建立教師素質臺賬,對教師的業務專長、薄弱環節、改進措施、對比提高等具體事項建檔立卡并分類施策;二是腳踏實地,搞好園本培訓。確立“求真務實有效,對接具體工作”的園本培訓方略,向教師們推薦優秀專業文章,共讀分享;對身邊發生的案例進行解析,討論并制訂解決問題的方案,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三是課題研究,內化提升。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主研究的小課題,幼兒園定期對教師的研究情況進行檢查指導,使小課題研究的過程成為教師增長見識、內化提升的過程;四是搭建平臺,展示自我;五是營造氛圍,快樂成長。注重人性化管理,努力營造家庭式親情氛圍。
2.尊重個性,鼓勵教學創新。幼兒園打破了傳統的科層式目標管理模式,建立了扁平化的組織結構,賦予了教師更大的職責、權利和責任,鼓勵教師在一個協作型的文化氛圍中分享各自的見解。同時,鼓勵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允許教師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安排幼兒的作息時間,適時變換學習環境;允許教師自主選擇和利用園外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放權”,使教師得以在較大的自由空間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較好地落實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根據幼兒發展需要選擇教育內容,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把握最佳教育時機”的指導理念。
3.營造文化審美的環境。幼兒對色彩、圖案較敏感,也比較感興趣。因此,我們幼兒園的環境在裝設上要設計符合孩子心理和喜好的圖片和色彩,顯現出幼兒園的環境特色。因此,我們在園區外墻柵欄上的圖案是孩子知道并喜愛的一些動物圖像,或是比較流行的動畫片中人物圖像,比如,灰太狼和喜羊羊之類的,也可以是一些傳遞傳統美德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圖形的閱讀獲得思想認識的提升。讓每一面墻都成為“不說話的老師”,讓學生獲得視覺觸動,獲得美丑認知。當然,園內的光榮榜啊,才藝展示專欄等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幼兒園的環境還要注意審美性,我們在關注到幼兒個性喜好的同時,還要注意圖片圖案的對稱、均衡、和諧以及色彩要鮮明、協調等等。要能給孩子美的感受,獲得美的熏陶。特別是隨著孩子成長而設計的主題墻,要體現主題活動內容,更要起到美育的作用,讓他們愿意參與,起到豐富他們美好情感的作用。
4.創設激發學生趣味的環境。幼兒園環境的美化需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從內容到形式等諸方面都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在班級環境的建設中,我們要征求、吸納孩子們的意見和看法,并在創設中吸引他們參與,盡可能讓他們自己裝設,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初步提升他們創造美的意識與學中做、做中學的知識與技能,讓他們獲得快樂和成就感。如每學期的新班組建中,我們可以根據孩子們的年齡段,用兩周時間,讓老師帶著孩子們去布置和美化自己的教室。他們可以將自己帶來的手工藝品、喜愛的圖片,或是自己制作小動物、人物畫的圖形帶來,和老師一起設計如何擺放,如何美觀地貼到墻面上、門窗上。只要我們讓孩子們對班集體有認同感,就能激發他們去思考、設計和動手動腦的能力,也能提高他們的集體意識和主動意識,這對他們關心集體、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質形成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當然,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營造氛圍時,一定要讓孩子有節約意識。如精美的包裝紙、漂亮的塑料瓶、精致的樹葉等等作為創設的材料,注重經濟實用。讓孩子從小就有合理利用手邊材料,不攀比,不鋪張浪費的認識和習慣。
總之,重視幼兒園環境的設計與創設,注重生態氛圍的營建,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和活動中有興趣,有參與熱情,在培養主體意識中提高他們基本思想素養和能力。那么,我們的生態育人環境,就能給孩子以人生哲理的昭示,讓他們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和知識,從而取得健康發展的力量,能夠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陳萍,《新時期呼喚家園合作》.
[2]王澍,《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對幼兒成長的影響》.
[3]段冬梅,《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4]吳曉蘭,《開展家園合作共育,優化家長教育能力》.
[5]錢敏,《以幼兒為中心,巧妙創設農村幼兒園環境布置》.
[6]楊春,《讓孩子不再膽小——家園合作,促幼兒情緒智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