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
排球運動是高校重要的體育選修課,也是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的優勢課程,學院先后多次獲得大學生排球賽冠軍,孕育了良好的學校排球文化。但是,目前排球教學由于缺少學生基礎興趣的差異化考慮,未能對學生潛能進行充分挖掘,加上排球教學與學生個性訴求銜接不足,影響了高校排球教學成效。因此,在全面創新高校排球教學進程中,系統化研究分層教學法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有重要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分層教學法在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排球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以“排球教學”“分層教學法”為關鍵詞,通過利用中國知網、萬方等數據平臺、新聞報道、圖書書籍和期刊來查閱有關分層教學法、排球教學及影響學生排球學習因素的相關文獻,完善研究理論。
1.2.2 問卷調查法
本文圍繞研究主題,依據德爾菲法分別面向參與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排球協會、選修排球課程學習的學生以及排球運動愛好者研制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抽樣法對校內相關學生、教師開展調查,通過開展效度檢驗,為后續研究提供建議。
1.2.3 數理統計法
本文采用數理統計方法對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排球教學狀況進行研究,并針對問卷調查結果,開展數理統計分析,對分層教學法在高校排球教學中應用價值形成合理認知。
1.2.4 實驗法
(1)實驗設計
先確定實驗對象,將實驗樣本隨機劃分為實驗班與對照班,具體檢驗分層教學法在排球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價值。主要依據教學大綱,按照正面傳球、雙手墊球和移動往返跑進行基礎測試、分組。
(2)實驗分組
以校內排球課程隨機抽取的60人為分組對象,結合基礎素質、測試成績和排球技能水平等指標,將實驗對象劃分為高水平、中等水平和基礎水平三層,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劃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學生在實驗前沒有顯著差異。
(3)實驗任務
實驗周期為一學期,其中按照實驗對象的層次差異,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方法和目標,通過采用教學分層法,為學生提供階段考核與發展性評價。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結果對比
通過對實驗組與常規組排球學習狀況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在采用分層教學法后,實驗組學生正面雙手墊球、雙手傳球和移動跑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對比組成績,排球測試成績差異性明顯。通過對學生期末排球測試成績對比,可以明顯看到分層教學模式對學生排球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優勢。同時,學生課堂學習秩序得到明顯改善,說明實驗前后,具有一定的顯著性意義。
2.2 實驗結果分析
研究表明,分層教學模式對學生排球學習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對排球運動的喜愛度。通過選擇分層教學法,針對學生基礎實際和客觀興趣來組織推廣排球教學,使教學實際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際情況,能夠有效推廣排球運動。另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參與排球學習的積極性。傳統排球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活動與學生實際之間匹配度不夠,部分學生缺乏參與排球學習的良好心態。采用分層教學法,有助于學生探尋適合自身的良好學習方法,增強了學生排球學習的實際獲得感。
3 結論及建議
3.1 結論
分層教學模式是以“生本”為核心,通過踐行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賦予教學活動應有的學習興趣,全面激發和喚醒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排球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分層教學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參與排球學生的主動性與實際獲得感,實現教學回歸興趣、回歸學生的育人初衷。
3.2 建議
3.2.1 融合專業實際,擴大育人優勢
要精準把握學生的多層次差異,實現學生健康身心與排球技能學習目標的一體融合。學校始終以“育人育德,尚知尚能”辦學理念為基礎,重視學生實踐技能與創新思維培養,通過實施“3+1”育人模式,為社會培育了大量“一專多能”的技能人才。因此,在強化職業育人進程中,通過發揮我校排球運動優勢,將職業技能與專業體能培養有效融合,實現學生培養與運動技能的一體融合。
3.2.2 傾聽學生訴求,助力學生成長
分層教學法以學生個性差異為基礎,通過采用科學分層、動態分層方法,針對學生的客觀實際,制定差異化的排球教學方案。教師要重視與學生展開常態化交流與互動反饋,通過豐富排球教學趣味,提升排球教學成效。同時,教師要重視做好排球課堂教學管理,針對學生的動態成長屬性,實時調整評價標準,針對部分較難理解的排球動作規范,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微課模式,改善學生對排球教學內容的學習體驗。
(作者單位:重慶科創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