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良


摘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松解術治療急性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方法 76例急性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用硬幣投擲法分組,對照組(38例)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腹腔鏡下松解術治療,對比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腹腔鏡下松解術治療用于急性粘連性腸梗阻中,效果更好,減少并發癥,術后恢復快。
關鍵詞:腹腔鏡下松解術治療;急性粘連性腸梗阻;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el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dhesive ileus.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acute adhesive ileus were divided into coin throwing method,38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laparoscop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release.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exhaust time,time of bed moving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release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dhesive ileus,which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recover quickly.
[Key words]laparoscopic lysis;Acute adhesion obstruction;
在臨床上,粘連性腸梗阻是常見的一種急腹癥,主要由于創傷、感染性疾病、腹部手術、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引起的。在對急性粘連性腸梗阻治療的過程中,大多數患者通過保守治療能夠使癥狀消失,但有些患者可能會反復發作,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絞窄性腸梗阻,需要實施手術治療【1】。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使其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粘連性腸梗阻當中。本文對急性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使用的腹腔鏡下松解術治療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1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粘連性腸梗阻患者76例納入研究,硬幣投擲法分組各38例。兩組通過腹部超聲、X 線檢查確診者,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惡心、腹脹、腹痛、腸鳴音亢進、停止排便排氣等,有著完整的資料者。排除重大器官有嚴重疾病者,腹膜炎嚴重者,精神異常者。對照組男女分別為20、18例,年齡區間是22至75歲,平均(53.29±3.76)歲;觀察組男女分別為21、17例,年齡區間23至74歲,平均(52.67±3.81)歲。患者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運用開腹腸粘連手術,取仰臥位,在腹部先做切口,進入腹腔,對于廣泛性粘連,實施腸折疊排列術,對小片粘連,運用鈍性分離,對腹腔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停止出血后,在粘連部位涂生物蛋白膠,避免粘連,對腸管有無損傷進行檢查,留置引流管之后進行縫合。
1.2.2觀察組
觀察組運用腹腔鏡手術。全身麻醉,維持氣腹壓力大概在14mmHg。抬高體位原切口粘連處,下垂腸管,手術第一穿刺孔需要與原手術瘢痕處距離6cm,從而對粘連腸管盡可能地避開,避免穿刺的時候對腸管造成損傷,腹腔鏡置入后,依據探查情況來對其它穿刺孔進行決定,通常3-4個。鏡下運用電凝鉤或切除束帶,來對壓迫進行解除【2】。腸道相互粘連者,需要使用電凝分離剪,分離鉗分離腹壁粘連。術中需要嚴格進行止血,避免對腸管造成損傷。術中注重腹腔鏡與器械的交替使用,對粘連進行多角度松解,也需要警惕可能存在多處粘連和梗阻【3】。術后使用生理鹽水來對腹腔進行沖洗,在粘連部位將透明質酸鈉防粘連劑進行注入,依據滲出來引流管是不是放置進行決定,術后使用抗生素來抗感染。
1.3 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評估兩組并發癥,主要包括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腸瘺、切口感染。
1.4 統計學分析
SPSS 18.0處理數據,()與(%)表示計量與計數資料,t值與x2 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手術效果
對比兩組,觀察組有著更好的手術效果(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并發癥
對比兩組,觀察組并發癥更少(P<0.05),見表2:
3 討論
我國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幾率大概超過60%,一旦發生,其有著很大的治療難度,若是治療不當,會反復發作【4】。在引發腹腔內粘連的原因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手術因素,因此對術后粘連進行有效預防,能夠減少腸梗阻的發生【5】。在臨床當中預防和治療腸粘連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療急性粘連性腸梗阻的時候,運用開腹術,能夠對原粘連進行消除,有著較大的創傷,有著較長的恢復時間,有著較高的再粘連發生率【6】。使用腹腔鏡來對腸粘連進行治療,優勢比較明顯,有著較小的創傷,較少的出血,較輕的術后疼痛,較快的腸蠕動恢復,有著較低的再粘連率低等。應用的時候,腔鏡的置入需要采取直視法開放式,防止穿刺對腸管的損傷,先將臟器與腹壁粘盡可能地分離,確保術野清晰【7】。為了降低術后腸粘連,需要注意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切口污染。術中需要對切除的組織、廢線頭、紗布等進行及時的清理。精細地進行止血,減少組織壞死。加快術后胃腸蠕動的恢復,減少粘連的發生【8】。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少(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63%,對照組為15.79%,觀察組比對照組低(P<0.05)。可見,在治療急性粘連性腸梗阻的時候,腹腔鏡下松解術的應用,效果明顯,減少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劉曉輝、朱曉峰、王偉、熊文俊、鄭燕生、羅立杰.腹腔鏡輔助經肛全直腸系膜切除術與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的療效比較[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20,v.29(10):15-21.
[2]徐舟舟,朱曬紅,易波,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與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的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20,19(5):537-543.
[3]孫躍明,封益飛,唐俊偉,等.保留左結腸動脈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臨床療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5):478-483.
[4]胡其泰,胡鳳英,田旭陽,等.結直腸不同異型增生腺瘤與癌的關系[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1,27(7):702-706.
[5]張寒仙,黃春梅,彭鐵立,等.結直腸多發息肉臨床特點及癌變率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8,20(12):17-19.
[6]穆桂玲.T1期結直腸癌內鏡切除術后復發的風險因素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8,24(8):59-66.
[7]黃龍昌,張燁,王彤.納米碳染色定位在結直腸癌手術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18):34-37.
[8]黃力若,伍忠禮,梁發亮,等.納米碳淋巴示蹤劑用于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7):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