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琴 張潔 詹艷燕

摘要: 目的 探討耳穴埋豆聯合電脈沖乳房刺激在產后促進乳汁分泌當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將200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110例)和對照組(9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耳穴埋豆聯合電脈沖乳房刺激,比較兩組產婦產后3天泌乳情況。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9.1%,高于對照組的86.7%(P<0.05)。研究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21.11±5.66)h,對照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為(32.22±6.12)h,研究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耳穴埋豆聯合電脈沖乳房刺激在產后缺乳當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可促進乳汁分泌,并縮短患者產后泌乳始動時間。
關鍵詞:耳穴埋豆;產后泌乳;電脈沖乳房刺激
部分產婦由于各種因素會出現產后缺乳,表現為乳汁量少、乳房松軟甚至無乳,無法滿足新生兒母乳喂養需求[1]。改善產后缺乳的關鍵在于需要促進產婦早期泌乳,并減少緩解乳房脹痛。本院對110例產婦采取了耳穴埋豆聯合電脈沖乳房刺激,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10~2020年10月產科住院的180例產婦,年齡最大者32歲,最小者24歲;剖宮產89例,順產111例。孕周37~42W,平均(40.0±2.0)W;新生兒均無重度窒息與畸形。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10例,對照組9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正常單胎;無產后大出血及妊娠合并癥;無母乳喂養禁忌證;足月分娩自愿耳穴壓豆者。②排除標準:新生兒重度窒息與畸形的病例,產后大出血者。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1.3.2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耳穴埋豆與電脈沖乳房刺激。耳穴埋豆:取內分泌、胸、乳腺等耳穴,耳穴埋豆前先進行常規消毒。選取王不留行籽(帶膠布)對準穴位,緊貼并均勻用力,以感受到酸脹感為宜,3~5次/min,4~6次/d,當患者耳廓發熱即可停止。電脈沖乳房刺激:使用產科治療儀,將治療電極片與雙乳皮膚接觸,通過電脈沖的刺激使肌肉產生松弛、緊張的運動,加快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目的。20~30min/次,產后24、48h各進行2次刺激治療。
1.3.3注意事項:觀察有無潰瘍、濕疹、凍瘡破潰時不宜采用,嚴格消毒,防止感染;膠布過敏可用黏合紙代之;貼壓過程中產婦如有不適,及時去除。施行耳壓時,用力方向應與所貼壓的耳穴垂直,用力要均勻,以產婦感覺脹痛且能忍受為度。
1.3.4評價標準:乳量充足效果評價標準,顯效:產婦乳量明顯增多,乳量充足,有下奶感,嬰兒滿足,體重增加;有效:產婦乳量有所增加,但未達到充足指標,產后7天嬰兒體重可恢復至出生時體重以上;無效:產婦乳量無明顯增多,新生兒出生后7天未恢復至出生時體重。顯效率+有效率=有效率
1.3.5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兩組產婦泌乳有效率比較采用x2檢驗。
2.結果:
2.1兩組產婦泌乳有效率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觀察組在24h、48h和72h內泌乳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產后泌乳始動時間比較 研究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為(21.11±5.66)h,對照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為(32.22±6.12)h,研究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短于對照組(t=9.884,P<0.05)。
3.討論:
產后缺乳主要原因為氣血虧虛、生化之源不足、乳汁運行受阻所致,主要病位在肝脾二臟[2-4]。相關文獻報道[5]對產婦進行乳房穴位按摩可促進其泌乳,因此本研究治療主張補氣養血,佐以通乳。本研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采取了耳穴埋豆聯合電脈沖乳房刺激,王不留行具有活血、通經、下乳之功效,刺激耳穴,能達到健脾益氣,活血通絡。耳穴埋豆取內分泌、胸、乳腺等與乳汁分泌相關的耳穴,通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促進神經纖維傳導,并疏通經絡,改善乳腺血液循環,可促進乳汁排出。耳穴埋豆與電脈沖乳房刺激促使產婦泌乳始動時間提早及增加泌乳量,能提高4-6個月純母乳哺養率。結果顯示,觀察組在24h、48h和72h內泌乳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述,耳穴埋豆聯合乳房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產后缺乳。
參考文獻:
[1]顧紅霞,王丹丹,馬珍,等.穴位按摩中醫治療產后缺乳的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6):39-40,43.
[2]江建花.乳房穴位按摩聯合耳穴埋豆治療產后缺乳護理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1):161,178.
[3]呂來芝.耳穴埋豆方法聯合早期乳房穴位按摩在促進母乳喂養中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6):230-231.
[4]李琴仙.穴位及乳房按摩對預防缺乳及產后出血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3,20(14):39-40.
[5]朱云飛,劉玉玲,全小明.穴位按摩在產后缺乳產婦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針灸,2018,38(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