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璐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各個領域都在滲透專業化、建設性、綜合性信息數據。其中,高職院校也不例外。只有在當前的大數據環境中,積極融入信息數據化教學,才能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行穩致遠和提質增效。就高職體育教學來說,把握大數據提供的有利條件,依據大數據時代進行變革,才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高職體育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1 高職體育教學融入大數據時代的變革意義
1.1 為教師提供創新教學的思路和方式
傳統的體育教學課堂無論是在排課數量上,還是在課堂活動形式上,都會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很好地掌控學生體育課程的參與程度以及活動量,也就是很難實現量化體育教學。因此,課堂的組織活動比較分散,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不夠明晰。這樣就會降低體育教學的質量。大數據時代衍生出的智能化設備可以為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提供量化的數據和信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及其職業發展方向的有關數據,為學生選取針對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和課堂組織活動,就此鍛煉學生職業化發展和專業化學習所需要的身體素質以及體能。這樣就可以使得教師的教學思路更加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宗旨,也更能激起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參與度和興趣性,從而實現高職體育課的職業基礎性作用。
1.2 為學生開闊體育課堂的學習視野
高職學生的學習更趨向于職業化,因而對于職業性的教學內容更為敏感和敏銳。將大數據引入體育教學課堂,能夠讓學生充分鍛煉身體的基礎上,認識到大數據與體育課程的結合,從而意識到社會科技發展的部分內容。這樣,高職學生在含有大數據思維和特性的體育課堂上,可以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借助網絡實現職業化學習,認識職業發展的進程,讓自己的學習視野從傳統的體育運動開拓得更為寬廣。
2 高職體育教學在大數據時代的變革路徑
2.1 打造針對性體育教學的高效課堂
大數據時代為教學提供了眾多便利,特別是很多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數據設備和軟件。通過這些平臺和軟件的使用,可以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教師在正式上課前,讓學生借助大數據信息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形成第一手體育運動信息數據。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已經掌握的信息數據,調整課堂教學重難點,實現學生難點突破教學和學生重點講解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講解排球或籃球的分解動作時,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錄制自主練習的小視頻,根據大數據分析運動詳情,教師和學生都能分別認識到分解動作中存在的問題。在正式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集體存在的問題,進行統一講練,對于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單獨地指導。通過大數據分析內容,教師能夠進行針對性教學,學生也可以進行針對性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2.2 創建豐富多元化的授課形式
大數據可以實現高職體育課堂的信息化,幫助教師積極采用各種信息數據設備或方式,進行多元化的課堂授課。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上,大多是教師站在操場上進行口頭講課和肢體動作演練。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放置輕便的硬件設備,豐富授課形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在講解體育運動項目時,通過進行手機投屏、數據分析軟件的使用,豐富講課的手段,讓學生對于某個分解動作進行更為直觀地學習和模仿,避免教師一個人分身乏術的尷尬教學困境。通過借助大數據,教師豐富教學方式,實現現代化體育教學的目標。
2.3 實行體育教學信息化數據評價模式
在體育課堂學習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是一個難點。畢竟,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基礎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教師在給學生作出體育學習評價時,會存在模糊化的問題。而大數據則可以為教師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的評價提供了數據參考。教師可以借助多種大數據教學設備,實現信息化評價。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課堂學習進行綜合評價時,可以基于學生在課堂上穿戴的電子數據設備,全方面評價學生運動時的心率、重心移動、身體機能、運動量、加速度等體育元素,根據實時監測的數據,對學生提出合理的體育運動評價。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學生使用的智能化球拍,對學生揮拍的力度、速度以及角度進行數據的分析,判斷學生對課堂掌握情況,通過橫向對比,給出學生在班集體中的體育課成績,確保評價更為客觀,也更符合學生實際的體育運動結果。
3 結語
大數據給高職體育教學帶來了諸多變革和發展的有利條件。教師充分利用好這些條件和大數據設備,能夠突破傳統的戶外講解課堂模式和訓練模式,立足于互聯網和大數據信息分析,開展體育課堂信息化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也能在豐富學生體育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根據自身體育運動數據記錄情況更好地掌握分解動作,從而實現針對性的教與學。總之,高職體育教師應該依托大數據時代提供的教學平臺,積極變革教學觀念,主動掌握大數據教學技術和設備,提高大數據分析的能力和素養,充分借助各種大數據平臺打造體育信息化課堂,激發學生學習體育運動項目的主觀能動性,增強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職業化發展打好基礎,讓學生將來成為職業領域身體素質過硬的專業化人才。
(作者單位:遼寧醫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