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杰
為了解幼兒、青少年、中老年人體能訓練之間的差異,通過文獻資料法、分析歸納法等方法,對幼兒、青少年、中老年人體能訓練的目標與內容進行對比研究與分析,得出結論:(1)不同年齡段群體體能訓練目標不同;(2)依據不同訓練目標采用的訓練方法手段不同;(3)同一年齡段之中不同個體應當依據自身特點與期待選擇合適訓練內容。
隨著我國完成了“全面脫貧”這一偉大壯舉,意味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到來,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全民積極參與健身活動,廣泛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體能不僅包括運動員所需要的速度、耐力、柔韌、靈敏、協調等反映運動水平的能力,同樣也包括普通人從事工作、生活所需的身體基礎活動能力。因此,不僅僅是運動員需要進行專門性的體能訓練,幼兒、青少年、中老年人也可以開展一般體能訓練活動。全民健身活動可以理解為各個年齡段的人們參與的以增進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非競技性的一般體能訓練。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參與一般體能訓練的目標不同,選擇的方式、內容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不相同。本文通過調查與分析幼兒、青少年、中老年人所參與的體能訓練活動,闡明各年齡段體能訓練的目標與特點,對比研究其中的差別,并給出合理化建議。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幼兒、青少年、中老年人體能訓練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以中國知網(CNKI)為主要文獻檢索平臺,以“幼兒體能訓練”“青少年體能訓練”“中老年人體能訓練”等為關鍵詞,檢索并整理有效文獻21篇;從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統計局官網查閱多份相關文件資料,查閱全民健身、體能訓練等相關書籍,為本文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1.2.2 歸納總結法
將整理好的資料按類別進行分析歸納,研究它們中間的聯系,總結發展規律,提出合理化建議。
2 幼兒體能訓練
2.1 幼兒體能訓練目標
幼兒通常指1周歲到6周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動欲望特別強烈,身體各個組織、器官都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開展體能訓練活動既可以促進身體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還可以發現孩子的運動天賦、培養運動興趣。
2.2 幼兒體能訓練內容要點
幼兒體能訓練的內容選擇上應當側重于中低強度的有氧練習,以協調性、靈敏性活動為主,增強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反應能力。各項練習應帶有一定的趣味性,采用個人練習與團隊協作相結合的方式,在開展體能訓練的同時也應該強調注重孩子身體與心理的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幼兒飲食也需要特別注意加強營養,練習結束后除了正常吃飯也就是補充碳水化合物,還應補充適當的蛋白質。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起到促進身體生長發育的效果。
3 青少年體能訓練
3.1 青少年體能訓練目標
青少年通常指7到18歲的孩子,從入學年齡上講基本都已經入讀中小學,運動能力相比較幼兒時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具備一定的體能基礎。然而,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因為上學需要坐在教室中,活動時間相比較幼兒時期減少許多,再加上家長報名各種補習班,更加擠占了孩子參與體能訓練的時間。
通過體能訓練還可以有效緩解學業壓力以及久坐帶來的傷害。培養各項運動素質,特別是基礎性的跑跳投能力;學習常規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對于展現出運動天賦的孩子加以引導,選擇感興趣的、擅長的專項運動,嘗試培養成為青少年運動員。
3.2 青少年體能訓練內容要點
青少年時期各項身體素質處于發展階段的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對青少年身體施加科學的負荷,能夠有效改善身體形態并大幅提升身體機能。因此,這個階段體能訓練目標需要側重于發展各項體能水平,提高身體機能。然而,在青少年時期進行體能訓練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施加大重量練習,因為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骨骼具有較大彈性,施加大重量練習會改變骨骼形態,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青少年按照入學學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在安排訓練內容時應當根據各個階段敏感期的發展規律科學組織。第一階段是小學階段,年齡大致在7-12歲,這一時期孩子的速度素質、柔韌性、協調性方面增長迅速;第二階段是初中階段,年齡大致在13-15歲,這一時期孩子的耐力素質、靈敏性方面增長迅速;第三階段是高中階段,年齡大致在16-18歲,這一時期孩子的力量素質增長迅速,但不可進行大重量練習,而應該采用小負荷的力量耐力訓練。
4 中老年人體能訓練
4.1 中老年人體能訓練目標
中老年通常指45歲以上的人,45-60歲為中年人,60歲以上為老年人。這一年齡段的人身體出現老化,各個組織、器官走向衰老。由于機體吸收和代謝水平下降,食物中營養物質無法被身體同化,而自身體內營養物質卻在流失。例如中老年人經常出現的鈣離子流失,導致骨質疏松,特別容易出現骨折的現象。蛋白質的流失導致機體肌肉含量降低,出現肌肉萎縮,導致力量、耐力、速度等運動素質下降,甚至出現基本喪失運動能力。此外,由于細胞數量、活性下降,神經系統和其他內臟器官的功能能力降低,控制機體的能力有所下降。心理上,這一年齡段的人從忙碌的工作中逐漸脫離出來,子女則是忙于工作,導致中老年人產生孤獨、焦慮、空虛的心理。
中老年人參與體能訓練活動的作用十分明確,首先可以強身健體,中老年人的活動強度雖然不大,但對其自身而言足夠提高身體各組織、器官的新陳代謝,增強自我革新的能力;其次可以保持溝通,由于中老年人大多處于退休狀態,平時生活較為孤單。研究證明,中老年人參與的群體性鍛煉項目要多于單人鍛煉項目,說明參與體能訓練活動促進了中老年人相互的溝通。
4.2 中老年人體能訓練內容要點
中老年人參與的體能訓練活動具有幾個特點:第一,低強度:中老年人機體的組織、器官功能能力下降,無法承受大強度的練習;第二,群體性:中老年人平時生活較為孤獨,群體性活動可以滿足經常與同齡人溝通交流的需求;第三,趣味性:中老年人體能訓練活動除了鍛煉身體,還具備調節生活節奏、改善心態的作用。
5 幼兒、青少年、中老年人體能訓練方法與手段對比分析
幼兒體能訓練主要起到促進身體生長發育,發現運動天賦,培養興趣的作用,訓練內容上多采用模式訓練法、程序訓練法,并采用全身周期性、全身混合性訓練手段,常見內容有具備保護措施的游泳、安全性的場地翻越障礙等等;青少年體能訓練主要起到改善身體形態、發展基本運動素質、學習基本運動技術的作用,訓練內容上多采用分解與完整訓練相結合、間歇訓練法、比賽訓練法等,具體采用局部周期性、局部混合性、變異組合練習等訓練手段,常見內容有田徑、打籃球、踢足球等等;中老年人體能訓練主要起到提高心肺功能,保持肌肉肌力,調整心態的作用,訓練內容上多采用重復訓練法、循環訓練法等,具體采用全身周期、固定組合等訓練手段,常見內容有廣場舞、暴走、散步等等。
6 結論
幼兒、青少年、中老年人參與體能訓練的目標不同,選擇的內容、訓練方法與手段不同,最終起到的效果也不相同。不同年齡段的人應當依據各自特點選擇適當的訓練內容,同一年齡段中應當根據自身特點與期待,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作者單位:河南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