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騰飛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不僅對教育教學有優化改善的要求,更要求追求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素質教育。體育教育正作為學生教育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就田徑運動來講,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項訓練內容。科學化的體育教育更是不可小覷,是有助于學生強身健體的重點教育,是更好地進行當代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現今高校更加注重對田徑運動的訓練,科學化的訓練不僅能讓運動本身達到應有的效果,也是對身體健康的保證。
伴隨現今信息化和實戰訓練的發展,對于科學化的訓練要求也更高。田徑運動是學生成長階段必須的體育訓練之一,也是學生普遍能夠接受和容易完成的項目之一。對于高校教育來講,不僅僅是高等教育的開展,更要注重學生體育的科學化訓練,這也是現代教育普遍需要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有受教育的同時也能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下面就對高校田徑運動科學化訓練進行幾方面的探討和分析:
1 高校田徑運動訓練存在的問題
1.1 過于注重訓練成績,缺乏育人教育
就多數體育高校來講,把學校的招牌看得尤其重要,自然就把學生的訓練成績抓得很緊,學生因此常常在訓練中崩成一根弦,有一定膽怯和畏懼的情緒,久而久之學生的訓練效果不但達不到,學生也會厭惡訓練。另外,就其他高校來講,對于學生的訓練活動不夠重視,很少有集體體育訓練的活動,而且體育活動和課程安排較少,學生得不到足夠的體育知識。體育教育不只是一種運動的體能訓練,同時也是一項育人的重要課程,不僅能讓學生保持身心的愉悅,更能讓學生保持一種愉悅的情緒,更好的塑造一個青春活力學生的性格。
1.2 缺少科學化的訓練學習
不得不說的是,即使是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現今,仍然缺少專業的訓練手段。部分高校的教師在訓練方面沒有過多的要求,當要求進行學期的體育綜合評價時,教師也只是寬松式的讓學生通過。當然,即便有運動的專業課,對于學生的科學化訓練也不夠,往往是集體性和統一性的進行,不能根據學生各自的優勢與不足進行有效地訓練提高,長此以往的固定式訓練模式,學生不但失去了主觀能動性,也沒能得到有效地鍛煉,實則是一種無效訓練。
2 田徑運動科學化訓練的有效的途徑
2.1 思想的轉變是科學訓練的助推力
思想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指明燈,更是一種思維的轉變和提升。對于田徑運動的訓練,不僅是教師的思想的轉變,更需要學生自己的思想改變。田徑運動是重要的人文教育活動,只有高素質的思想態度,才能訓練出具備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的人才,學生的思想轉變尤其重要。就現今的教育模式,學生離不開手機等信息化設備,整日不出門不運動成為常態,對運動沒有該有的熱忱,這也是科學訓練的重要阻力。
學生可以在學校多參加運動類型的活動,就學校的運動會和田徑比賽,比如接力賽這類簡單的田徑項目,不僅能讓學生容易得到一定的成就感,也會獲得體育帶來的快樂。當然,一下子的思想轉變顯然不是容易的,可以進行體育賽事的觀看,自然在觀看的過程中有站隊的情況,不由自主地會有想參加的沖動,帶動學生的運動細胞,這也是有效的轉變思想的方式之一。另外,學生對于體育教材的學習也是一種思想轉變的重要方式,高校在對體育運動的學習中會紛發此類書籍,學生根據學習的課程進修書籍知識,通過教材內容了解更多專業知識以及運動的好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讓學生更加重視體育運動。
2.2 根據自身身體素質,制定個性化科學訓練
就現在的高校生來說,多注重文化教育的學習,對于運動是能避免就避免,身體素質較差,學生各自的運動能力不同,無法集中進行田徑運動的科學化訓練,也難以達到該有的訓練效果,所以說學生要結合自身的身體情況,畢竟自己的身體自己最熟悉,就自身條件再進行科學化的有效訓練才是最有效果的。
比如,學生在田徑訓練前可以就自身能夠承受多大的訓練強度,或者自身的身體素質好壞等向教師進行報告,教師會根據個人的情況設計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這樣不用集體性的強度訓練,學生自己也會少些擔憂,同時也能有效達到田徑科學訓練的要求。
2.3 加強恢復訓練和心理訓練
田徑運動科學化訓練的要求最終還是要提升運動的成績和速度,學生自身的低難度和較低強度訓練固然重要,但運動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對于運動的恢復訓練和心理訓練是學生必須加強和克服的。學生常常因為自己的身體素質差逃避恢復訓練,實則在心理上也是對自我的一種否定。所以說在日常的田徑科學化訓練中,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訓練時長進行適當的增加難度,比如原來的兩千米長跑變成兩千五的長跑,一點點的加大強度,同時,在心理上不要給自己過多的要求和限制,從點點的訓練中提高,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才能得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3 結束語
對高校田徑運動科學化訓練是非常必要的。不能過于重視訓練成績和目標,更要培養運動中的育人教育,對于科學化的訓練要有所重視并堅持進行,學生的思想轉變尤為重要,把體育作為提升身體機能的重要方面,將田徑運動當做自己的愛好進行;根據自身身體素質選擇適合自己的科學化訓練;另外也要注重恢復訓練和心理訓練,在提升運動強度的同時做好心態的梳理。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