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源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上班族每一天似乎都在周而復始地機械工作,沒有時間顧自己身體。也應適當讓自己的生活節奏慢下來,抽點時間出去看看這個世界,陪陪家人。社區健身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具有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等多方面的特點,且可以實現人民在生活文化,提升人文水準和健康質量,改善人們的生活習慣,弘揚傳統美德,對改善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社區健身面臨的形勢
當前,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民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社區健身工作的現狀還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群眾的體育健身意識還不夠強,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還不夠廣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還不夠多,現有體育場地設施在社會開放、滿足群眾開展體育鍛煉的需求方面還有較大差距,社區健身工作的科學技術和監測管理還比較落后,有關的法規制度還不夠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區健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在探索之中。
2 社區健身的目標任務
努力實現體育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與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健身體系。依據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要求,積極發展社區健身。各類地區,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都應有所增長,人民體質明顯增強,群眾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體育消費額等逐步加大,群眾體育健身活動的環境和條件有較大的改善。深化體育改革,到本世紀末,初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區健身管理體制,初步形成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充滿發展活力的運行機制,建立起社會化、科學化、產業化和法制化的社區健身體系的基本框架。
3 社區健身活動的對策和措施
3.1 對策
把推行社區健身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堅持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方針,以普遍增強人民體質為重點,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切實抓出成效。加強宣傳工作,形成社區健身的輿論導向,增強體育健身意識,提高對社區健身工作的重視程度。使全社會認識到,身體素質是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物質基礎,社區健身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體育發展水平是社會進步與人類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
3.2 措施
充分發揮各群眾組織和社會團體在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業、系統體育協會和其他群眾體育組織,逐步形成社會化的社區健身組織網絡。體育部門要改善資金支出結構,逐步增加群眾體育事業費在預算中的支出比重。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資助體育健身活動。提倡家庭和個人為體育健身投資,引導群眾進行體育消費,拓寬體育消費領域,開發適應中國群眾消費水平的體育健身、康復、娛樂等市場。實施體質測定制度,制定體質測定標準,定期公布社區體質狀況。實施《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加強社會體育骨干隊伍建設。
3.3 發展
推廣簡便易行和適合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特點與體質狀況的體育健身方法。挖掘和整理中國傳統體育醫療、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寶貴遺產,發展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加強人民體質與健康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要發揮體育科技隊伍的作用,體育科研單位和體育院校要以群眾體育和社區健身的科學研究為重點,要增加對群眾體育科學研究的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群眾體育健身實踐的轉化。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要納入城鄉建設規劃,落實國家關于城市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定額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規定。
3.4 開展難度
隨著現代電子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癡迷于手機網絡社交軟件,手游、小視頻以及網上購物等。科技飛速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不出家門就可以享受到視覺的沖擊和聽覺的完美享受。也成為廣大居民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占據人們休息時間。人們對健身運動的認識有所偏差,主要體現在其對于健身的主要目的和作用認識上不夠明確。部分人不喜歡劇烈的體育健身活動,擔心運動出汗、怕臟、怕累、害羞等原因不能夠進行體育鍛煉活動,這都成為社區人民健身鍛煉的重要因素。而對于廣大的女性同胞而言,美麗是他們追求的,他們的減肥方式往往都是通過少吃飯來到達減肥的目的,致使他們不去參加健身運動,也導致了社區大部分女性同志身體素質不達標。
4 社區的發展趨勢
4.1 國家社區“社區發展”
國家社區“社區發展”被聯合國認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手段與方法,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與推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區與社區發展作用凸顯,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同時,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的推進,社區健身成為全民健身的基礎。
4.2 社區健身的延伸
在國家的推動下社區健身也在逐漸延伸,從國家重視到省市級文件扶持,推動力越強能夠接觸到的人群就越來越多。人們都有一個惰性心理,社區健身的開展也算是從身心上推動人民前進。人在接觸新事物的時候都有嘗試心理,當健身設施到位后人們從只是玩玩的心理到變成自己生活習慣,生活中的一部分。廣場舞已經是現在一個普及面最廣的全民健身運動,受到不同年齡人的喜愛及參與。當然現在可以享受這些都離不開國家的扶持,在軟件的帶動下,在硬件的支持下。人民才有了現在所謂的快樂。因為這些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健身,而是一種放松身心的生活方式。
4.3 健身器材場地更新換代
隨著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健身器材也需求量越高,對款式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逐漸有了健身基礎,最基礎的設備已滿足不了群眾的需求,很多社區都在不斷完善滿足群眾需求。包括廣場舞,從最初的普通平地跟稀有的幾個人,到后來的舞臺建設跟廣場舞比賽。人們從身心都得到了一個鍛煉,從羞澀到大膽展示自己,到體型的重視。推動人們的積極性,生活也變的多姿多彩。群眾是國家的基礎,群眾的身心健康國家的經濟發展自然也推動起來。國愛民,民助國。
從20世紀80年代健身運動產業起步以來,伴隨著政府對全民健身運動的高度重視以及人們對于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的更高訴求,健身體育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當前,我國的健身運動產業發展呈現全方位多層次的良好態勢,健身運動產業建立了多樣性的經營項目,主要包括:經營性健身娛樂中心、機關事業單位的體育場館、學校教育部門對外舉辦的培訓班等其他贏利性的體育項目,其贏利方式主要為對消費者進行技術指導、交流或者競賽等其他活動。新形勢下,健身運動產業作為體育經濟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弩箭離弦的勢頭勢必會促進體育經濟的快速發展。《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當前,全民健身需求被極大地激發,掀起了一場全民健身的熱潮。作為國家最基層的組織形式,社區有義務和責任為全民健身提供管理和服務響應。我國社區健身發展存在中青年群體參與度不高、供需結構性失調以及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為此,社區應加強宣傳力度,充分激發居民的健身熱情;著力解決社區健身的供需矛盾;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促進社區健身事業健康發展。加強健身供給與改革,解決社區健身的供需矛盾。
(作者單位:新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