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玖 李銳 王曉惠 張婭
1 選題的依據
武術是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武術訓練不僅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體質有著很好作用,還有助于人格塑造、社會交往、品德養成。中、小學階段的武術教育只注重于套路強度、難度、高度以及套路的招式,對性格的塑造,身心健康,職場矛盾,情商培養都影響有限,從而造成進入大學校門后在社會交往、品德養成、職場矛盾文化素質上有所欠缺,這對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都產生了不良影響。所以我們要借鑒其中的教學經驗,制定適合大學生武術訓練方法與模式,從而提高和改善大學生武術訓練的短板,使學生進入大學后的在武術訓練中能夠正確塑造自己的人格,鍛煉自己的意志為以后職業生涯規劃正確方向。
2 武術訓練的培養
2.1 知禮儀
“未曾習武先學禮,未曾習武先修德”,武德教育是練習武術首先要做的事情,學生待人接物的時候在思維上具有較大的抽象思維特點,但在具體到某一方面上較弱,此階段受到外界不健康,錯誤的思想和不良事物的影響再不及時加以正確引導和良好教育,那么一個成長的幼苗就會走向歧途,阻礙品德向正確良好的方向偏離,非常容易出現很多惡習,進而會形成錯誤的、消極的人生觀,自私的、狹隘的價值觀,卑劣的、敗壞的道德觀,勢必會對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目標、工作態度、社會認識以及武術運動發展,起到負面的消極影響。另外,學生本身在小學到高中已經接收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教育,大學生在接受事物的能力上要快于以前,頭腦理解能力上、思想上趨以成熟,我們只需稍加正確的指導和教育,他們就能夠一日千里的飛速發展,因此,武術教師在高校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在專項訓練的同時對武德教育加以培養,把武德育人貫徹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武德有一種了解,建立正確的習武觀,明確習武的目的和意義。在培養學生修德和訓練中不僅僅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更是對自身的一種自修和考驗,希望我們每個老師都能夠用自己的熱情去對待自己的事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讓學生成為社會合格高素質人才,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一份滿意的答卷。
武術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武術知識之前,應先向學生講授武術行禮的來源和方法,讓學生了解武術行禮的意義,使學生了解它的重要性。例如在武術中常用的是抱拳禮,它是由中國傳統作揖禮和少林拳的抱拳禮加以提煉后由老拳師和威望較高的前輩統一而來的,并賦予見面、友好、謙虛等多種含義。禮儀無處不在,博大精深,學習禮儀能夠喚起學生內心知禮的渴望,使學生養成尊師有道,彬彬有禮,謙虛謹慎的優秀品質。
2.2 克服困難,鍛煉意志,培養品德
武術是全方位全身心的運動,它不僅鍛煉我們的體育技能,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所謂一日不練手生腳慢,二日不練功夫減半,三日不練已是門外漢,這句俗語是要求我們有堅強的意志力克服困難,如果不能堅持最后結果可想而知,讓我們繼承先輩的傳承,利用我們現代人的精神,去發揚光大。當學生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時,我們教師的應該引導和示范,這對學生來說是最關鍵的作用。例如:學生在基本功練習中,練習的各種腿法,步法,手型等基本功動作,大都以柔韌為主,大家知道壓腿拉筋是我們最痛苦的事情,強烈的疼痛感嚇退了一大部分學生,只有經歷這種痛苦,才能使學生身體各部位韌帶得以拉長,動作能夠大幅度展示,這對每個學生意志鍛煉是一種磨練,能夠在這一關堅持下來的,能夠更好進行下一步的訓練,經不住拉伸考驗的學生,吃不了苦,自然在武術訓練就會產生厭學,最后脫離武術訓練。對于我們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我們要不斷地改變練習方法,率先垂范和學生共同練習,引導學生在遇見困難的時候去正確克服疼痛,以游戲的方式讓他們產生興趣,讓學生以比較的方法來克服困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讓他們自行產生長期堅持,才能體驗并獲得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
練武對大學生的意志品質考驗是多方面的,練習基本功,要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意識與承受能力,做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常年有恒,堅持不懈,吃苦耐勞,永不自滿的意志品質才行。只有在訓練中加上端正的品德,才能夠對今后的職業生涯鋪墊人品的基石。
2.3 強身健體,交流友誼
在訓練中,學生們會強健筋肉,增強體能,積蓄力量,經過一番的苦練對自己身體控制更加熟練,身體無論是在爆發力還是在靈活性的運用上都能夠顯著提高,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長期的鍛煉,除練就了學生堅韌不拔的精神內涵以外,還使學生的氣質潛移默化、從量變到質變,最終會有巨大的變化,心態上對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瑣事也會看淡,讓自己的自然正氣上升,無欲則剛,總之有一種脫胎換骨的變化存在。
不同武術的運動技能相通,自身有著無國界、無種族、無門派的特點,武藝切磋對于世界人民溝通是一種交流方式,以武會友、以武溝通、以武相交等方面都是武術作為基礎結下的緣分,隨著中華武術在世界上的廣泛傳播,還可以促進國內外武術愛好者的交流,通過武術交流了解各國的武術文化,感受各國的武術文明,學習他們的武術經驗,彌補我們的不足。對于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2.4 表現力強,學習高效
武術比賽、武術表演更多的是表現的藝術,通過肢體運動把武術的技擊內涵、精氣神完美地展現出來,讓觀看者體驗武術特有的美,所以表現力是武術的重要特質。多年來我帶隊訓練的學生更有表現活力,擁有良好的體質體能,特有精神氣質,更好的精力投身日常事務,社會交往,矛盾處理,創造表現能力都極為突出,能夠讓自己的魅力和個性在眾人中別具一格。科學研究證明,訓練可以產生內啡肽、血清素和多巴胺幾種物質,是孩子產生愉悅心情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中,這對提高學習效率會有積極作用。例如:我院大多數訓練武術的學生在班級擔任班長或是班委,學生會擔任部長等職務等,都有武術的魅力影響著他們在工作中的能力。
2.5 畢業后的發展
目前國家招收參軍人員更喜歡在練武的學生中挑選,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有很好的基本功,進入部隊可以增強國防力量,還可以教授他人技能,另一方面是習武者練習的模式和部隊模式有很多類似,加上大學老師的禮儀和品德的教育,參軍之后在部隊管理上比普通兵要有較強的體現。參加影視劇拍攝也是學生們比較不錯的就業選擇,現在影視圈內需要很多武術演員,一些武術班底需要優秀的武術人員,例如:成家班,洪家班等。再有公安、交警、法警、消防、保安等多種行業都能夠適合練習武術的學生。我們的學生有好多武術社團的學生服役當兵,還有畢業后在保安公司擔任保安經理,保安隊長,還有畢業擔任消防官兵,在地方做警察的更是大有人在。
在其它行業中,習武的學生往往能發揚武術人文明禮貌、吃苦耐勞、堅定不移、膽大心細、勇于克服困難、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等特點,受到職場歡迎和青睞。
3 結論
大學沒參加武術訓練的學生,在沒有人督促的情況下,很多失去奮斗目標,表現出懶散,逃課,抽煙,喝酒,逃課等現象,浪費了大量時間,沒有奮斗與目標,使自己職業生涯沒有規劃迷茫和不知所措。但是進入大學接收武術訓練的孩子,通過讓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真、善、美品德教育,每一個孩子在人生觀,價值觀上都有所改變,身體素質機能有所提高,協調掌控能力加強;增進了社會交往、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為今后職業生涯做出了積極的鋪墊。我們不僅要鞏固大學武術訓練,更要發揮它獨特的作用,讓武術能夠發揮更好的魅力。結論表明武術訓練在大學實施與保持是非常必要的,武術教育對職業生涯規劃有積極影響。
課題:河北政法職業學院202年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ZF20200704。
(作者單位:河北政法職業學院)